•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公安机关党风廉政文化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时间:2009年06月01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加强对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全党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作为拒腐防变第一道屏障的廉政教育,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疏于教育,比疏于管理、疏于惩处更为可怕。

        一直以来,公安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注重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特殊功能,保证了公安机关党员干部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取向,增强了广大民警的免疫能力,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但是从客观情况分析,当前公安机关党风廉政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到位,氛围不浓厚。首先对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要腐败了靠教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是靠制度和监督来约束腐败,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腐败问题,哪一个领导干部不都是受党和国家教育了多年的,因此就认为教育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没有把反腐倡廉教育当作反腐倡廉工作的“总源头”去认识。其次是对腐败的诱因认识不足。有的认为现在公安机关风气比较正,民警思想比较纯洁单一,各项制度也逐渐健全,滋生腐败的环境和漏洞形不成气候。有的简单的把腐败等同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影响较大的行为,而把存在于民警之中的一些不良行为和现象不重视,认为与腐败扯上关系是危言耸听,不需要提高到反腐倡廉的教育去对待。再次是对教育对象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反腐倡廉的工作的对象主要是领导干部,基层单位的一般干部和党员手中无职无权,没有可以成为腐败的资本,把反腐倡廉教育仅仅作为应付检查和完成教育任务的需要去组织,不讲效果,只求形式,廉政文化教育的大格局没有形成。二是形式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现在的反腐倡廉教育还是喜欢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往往“一人讲,众人听”,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收效甚微。有的干脆只是学一学上级文件、了解一下党纪条规、观看一下警示教育片就是完成了反腐倡廉教育。有的教育时效性不强,比如举个正反典型的例子,讲了几年还是“老三样”,民警不愿听不想听。由于教育的载体和手段陈旧单一,上下互动不够,没有把教育与警营文化和其他工作进行融合和渗透,没有利用好现代传媒和网络资源组织好教育,教育缺乏吸引力,民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效果自然不明显。三是贴近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当前普遍存在对教育内容不选择,不突出重点,不注重时效,不讲究效果,有的是仓促上阵应付了事,有的照本宣科一本经念到底;对教育时间不选择,对教育没安排没计划,上级强调了教育一下,想到了组织一下,有的是该教育的时机不教育,不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去安排,教育的随意性比较大。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分析不够,研究不透,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不清楚新形势下对他们思想观念造成深刻影响的因素是什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考有效的引导不够。

        针对以上反腐倡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注重实效,创新方式,进一步提升全体民警的廉政意识,增强廉洁从警的自觉性,夯实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在全市公安机关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正规化建设奠定基础。思考之一突出重点,切实增强党风廉政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廉政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和治本之策,是我们党历代领导集体的一贯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针对新形势,提出了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要深刻认识廉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抓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工作中,纳入政治教育计划轨道之中,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中,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方方面面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党风廉政文化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研究新形势下影响人的思想的各种因素,根据人的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根据每年、每月、每个不同阶段和不同任务的需要,制定教育的计划,部署好教育的重点,开展好系统的反腐倡廉教育。思考之二注重融合,努力营造浓厚党风廉政文化教育的氛围。廉政教育要体现时代性,就必须转变观念,围绕效果找方法,灵活多样做文章。要坚持教育与开展警营文化相结合,利用警营文化这个载体开展好反腐倡廉教育,我们把这样的文化叫做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是“廉政”特殊性与“文化”普遍性的有机统一,它往往利用文化建设的形式、载体、阵地等资源,上演特色独具的人间话剧。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寓教于一切有益的文化活动中;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如目前各地举办的报告会、演讲会、以及组织党员干部撰写廉言警句、观看电视、电影专题片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直观具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把廉政教育与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党员干部在接受廉政教育的同时,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廉政文化它能唤起人们的监督意识,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而激起人们去监督。廉政文化既有细雨润物的催化效果,又有吹糠见米的实际功效,让干部与群众思想互动,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形成旗帜鲜明的舆论导向,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它让“廉政之声”响遍每个角落,渗透各个领域,浸润着人的思想,启发人人思廉,督促人人清正,时时矫正人的认识错误,筑牢思想和道德防线。思考之三强化渗透,不断完善党风廉政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廉政教育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一项常做常新工作。要抓好平时的经常性教育,做到常抓不懈,防止时紧时松和走过场的现象。同时要针对某个阶段、某个时间、某些对象存在或易发生的问题,进行集中教育、个别教育等。教育对廉政行为的养成发挥着导向作用,因此要把教育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的各种环节联系贯穿,让官兵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道德规范。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境界的提高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仅靠某一阶段的教育就终身管用,不是在短时间内经过一两次教育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反复教育,而要靠不断的理论武装和知识积累来奠定基础,靠不断的工作实践来提升觉悟。因此,反腐倡廉教育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围绕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地位和特殊功能,应具有战略眼光,要处理好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既立足于当前,更着眼于长远,作为一项持久的工程来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思考之四抓好结合,稳步推进党风廉政文化教育的新举措。党员干部的年龄、经历、职务、知识水平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经历、学历、家庭以及对社会和周围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法制观念、思想觉悟各不相同。但我们在组织教育对象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承担的“角色”不同,肩负的责任不同,思考问题也就不同。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多样性的,廉政教育也具有其内在的规律,这就是通过对腐败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表现的分析所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因此廉政教育要抓住主题,分类突破。因人而异,因岗位而变,切忌不分对象“一锅煮”、“一刀切”。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吸收基层的意见,实现共谋教育规划,共定教育内容,共搭教育舞台,一次一个主题,什么问题比较突出就进行什么教育。当前可以根据阶段性任务特点,搞好结合开展好教育:一是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树立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二是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树立法治纪律理念;三是结合荣辱观教育,强化道德修养;四是结合先进典型学习,激发工作热情。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构建公安预防腐败体系
  • 下一篇:浅议智能监控、消防综合系统的设计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