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必须从为民办小事做起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全党、全*的一件大事。孟部长最近指出:“积极适应当前公安工作面临形势的新变化,坚持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为载体,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为支撑,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孟部长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公安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和根本途径。**市公安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根据孟部长的指示精神,以及浙江省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公安实际,提出了“传统+科技、民警+群众、执法+服务”的工作理念,并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科学发展观。这里我想就围绕孟部长提出的“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谈些个人的粗浅认识和想法,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孟部长指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和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是新形势下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确实,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当前公安工作发展中遇到的一个较为现实的难题,也是必须要攻克的问题,警民关系如果不和谐,那公安工作做得再多也徒劳。从**的学习与实践看,我认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必须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小事做起。
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必须搭建一个沟通群众的渠道,拍好老百姓的“马屁”
孟部长指出:“全*公安机关要着力研究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把公安工作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到促进和谐、惠及百姓上”。如果我们不知道群众期待是什么?要求是什么?那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无从谈起的。从我们**情况看,长期以来老百姓认为工作最辛苦的是公安,但意见最大的也是公安,****年也就是我到现任的那一年,群众对公安满意度的评议列全市党政机关的倒数第一,这使我们压力很大,这是为什么?肯定有原因。后经分析研究认为,我们虽然忙忙碌碌干得很苦,大案破得也很好,但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小事没有办好,公安与群众缺乏沟通,因此,在调研的基础上,****年*月,我们**市公安局党委决定,推出了“警民恳谈”这个载体,主要目的也就是想通过这个载体来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当时推出这一活动,目的没有像现在总结的那样系统全面,我们主要考虑了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我们想设立一个载体,给群众当个“出气筒”。现在经常有这么一种现象,在群体性事件等发生时,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群众也总是站在我们政府和公安的对立面,有的群众明知道政府的事是对的,也站在政府的对立面。之所以出现这些令人痛心的局面,我们觉得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平时老百姓的小事没给办好,他心中有气,一点一点累积起来,到一定时候、在关键时刻就会集中爆发出来。所以我一直在考虑,怎样使群众在平时就有一个“出气”的途径和渠道,就象高压锅阀门一样起减压的作用,气出了,到关键时刻那种爆发力就不会产生,即使有发生,爆发力也不会那么强。这是我们当时的第一个想法。第二个因素,我们想搭建一个让民警学会做群众工作的平台。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公安工作就没有群众基础,就象建立在沙滩上的建筑一样,一经风吹浪打,建筑物就会倒塌。我们现在很多年轻民警确实非常优秀,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是比较高的,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比较缺失,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方法十分有限,导致现在有些民警到群众中“进不了门,搭不上话,沟通不了事”。有些人连和群众沟通的最基本的语言都没有,原来常用的“叔叔”、“伯伯”、“阿姨”、“老乡们”这些都听不见了,现在开口就是“女士们”、“先生们”、“HELLO”、“BYE-BYE”、“OK”,听起来很文雅、很洋派,但和老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我们不尽快学习好这些传统的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今后工作必将举步维艰。第三个因素,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小事,办老百姓最需要的小事。这里我想着重表达三层意思:一是不会办小事,就不会办大事。现在有些干部一开口,就是大思路、大动作、大手笔、大投入、大发展、大提高、大突破、大飞跃……等等,都是“大”的,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安全感等小事谁来管?拿政府来说,为什么发展那么快,而群众的意见还那么大?本人认为,政府大事办得很好,小事还办得不好,群众照样有意见。领导干部要学会谋全局、办大事,抓前瞻性、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是必须的。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应有不同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做大事首先是权力,做小事首先是水平”,做大事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做小事人人能做。提倡办小事,并不是否定想大事、办大事。现在的问题是,做“大事”的人太多,做“小事”的人太少。尤其是我们在基层,不能总是考虑办“大事”,很多大事我们做不了。例如社区的民警,如果也都去办大事,那老百姓安全感等小事谁来做呢?我们在警民恳谈中发现,群众提出的大多是琐碎细小的小事,这些事也许对我们来说是司空见惯、微不足道,例如发生一起盗抢案件,对我们公安机关统计来说是几万分之一,但对老百姓来说可能是一辈子只遇到一次,你如果没有给他办好,老百姓肯定是有意见的。所以还是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把小事做好,把简单的事办好了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不平凡。如果你连小事都办不好,还能办大事吗?现在最害怕的就是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要做,“高不成、低不就”。二是小事办不好,大事办不成。现在有些干部不理解,政府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等等,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事,但老百姓为什么还阻挡?本该是大力支持才对,其实并非如此。平时老百姓要找你你不理,要办点小事你又没办好,要落实的政策你没有做到位,老百姓肯定对你有意见,所以到了建设工程的时候,到了要办大事的时候,他肯定会卡住你。例如我原来在温州的乐清当市长、后来当市委书记的时候,乐清民营经济十分发达,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每年投入大建设的资金达数十亿元,我认为这样做了,老百姓肯定会非常满意,但实际上老百姓并不领情,因为政府觉得搞大建设、大发展是为了老百姓,但部分老百姓却觉得你侵害了他的利益,例如土地征用,征的都是农民的“子孙田”,经济补偿又往往难以达到他们的要求,群众对政府的意见还是不少。当时我曾觉得很纳闷。但有一次,就是****年百年未遇的“云娜”强台风来袭,乐清市龙溪、仙溪等乡镇灾情严重,山区许多乡村断电、断水、断路、断通讯,还有人员伤亡,当时我立即组织部队、民兵、公安、机关干部等力量翻山涉水徙步进去抢救,并给每户灾民送五斤米、五支蜡烛,没想到老百姓都跪下来喊“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那个场面我流了泪。我在想,政府一年投数十亿搞大建设,老百姓意见还很多,这里就五斤米、五支蜡烛,他就跪下来说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为什么?后来我才恍然大悟,这“五斤米、五支蜡烛”在当时正好雪中送炭,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因为这是老百姓最急需的。所以,我认为,党和政府的威信往往是在小事上建立起来的,只有把小事办好了,大发展、大建设的大事才能办成。三是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小事与大事,是一个辩证关系,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关系,往往大事都是由小事开始的,小事多了、面广了,就是大事。因此,“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就是大事。比如群众报案,我们出警速度快一点、现场勘查认真一点、说话语气柔和一点,就是案件破不了,我想群众还是会理解的,案件总有破案率的;但反过来,出警速度拖拉、现场勘查草率、说话语气生硬,还训斥老百姓这个那个没做好等,既使是案件破了,群众还会对我们有意见。再比如信访问题的产生,我认为主要症结也就在小事、细节没办好。我们**曾做过相关的调查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的信访案件都是由于细节不注意、小事不重视,勘查、谈话、取证等工作不到位所引发的,因为大案往往领导重视、程序规范、工作到位,信访很少。所以,树立“办小事”的理念十分重要,只有办小事的理念树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具体化,而不是空泛的口号。
当然办任何事情,不能一厢情愿,我们在设计“警民恳谈”的载体时,必须要群众喜欢、民警也愿接受,否则就会作秀,或是昙花一现,更不能持之以恒。因此:恳谈时间要求全市实行统一。把时间统一起来,第一便于检查;第二便于群众记忆;第三也便于基层安排工作。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在全市把时间统一起来,就是每个月的*日,遇节假日可顺延。*日之前,民警在社区(村居)张贴“警民恳谈公告”,告知居民村民恳谈的开始时间、地点等事项,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恳谈模式要求“原生态”、全开放,“三不受限”。首先,恳谈对象不受限,谁来都可以。原来我们征求意见、开座谈会等,都是邀请企业家、村居干部、治安积极分子、村居有威望的人等,其实一个村、一个社区也就集中在几个人,这些人天天说,而恰恰想反映问题的人却轮不到。所以这次恳谈活动我们完全改变模式,辖区内所有群众都可以自行参加。不要怕群众来的多,那是相信你,他又不同你打架,怕什么。人少就更不要怕了,说明群众要反映的问题少,这就更不是坏事了。其次,恳谈内容不受限,谈什么都可以。老百姓怎么知道公安应管辖的范围?对老百姓反映、提出的问题,属于公安的,要认真听取,能答复的立即答复,不能立即答复的,回去后立即研究并及时反馈,能办的立即办;不属于公安的,也要记录下来,该跟哪个部门联系的我们帮助联系,当个“二传手”。再次,恳谈形式不受限,怎么谈都可以。群众带着文字材料来也可以,口头讲述也可以,委托别人带话也可以。前来恳谈的群众,坐着也可以、站着也可以、听也可以、说也可以、走也可以,走了以后回来再说也可以。恳谈时间也不受限制,如果群众多,谈的意见建议多,讲的时间长,我们就将恳谈时间随之延长,如果意见建议不多、讲得短,恳谈就提前结束,我们把凳子搬回去就是了,这样的“原生态”、“全放开”,反而吸引了群众。特别是我们还把警民恳谈会的“会”字也去掉了。第一期开始搞的时候,还有个“会”字,即“警民恳谈会”,群众对会有反感,说你们政府会太多了,在城市里开不够,还开到我们农村、社区里来了。没有主席台,没有发言席,还去掉了一个“会”字,性质变了,形式也变了,自然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恳谈要求实实在在为民排忧解难。这是决定我们的“警民恳谈”能不能有生命力的最根本和最核心的问题。所以,市局统一印发了《警民恳谈记录本》和《群众意见反馈单》,并出台了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从而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群众呼声是公安工作第一信号,群众需求是公安工作第一任务,群众满意是公安工作第一目标。**公安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共办“警民恳谈”****余场次,警力投入*.*万人次,参与群众**.*万人次,征求意见和建议*万余条,帮助解决了* 万余个。老百姓最听话,老百姓最实在,老百姓也最容易满足。老百姓的心中有杆称,老百姓在你心中份量有多重,你在老百姓心中份量就有多重,确实是“你给他一个微笑,他给你一片灿烂;你给他滴水之恩,他给你涌泉相报”,通过这一“小平台”,解决了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感、满意度就大幅提升,****年、****年,**市公安局连续两年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万名群众评满意机关”活动中,从以前的倒数第一进入名列同类机关第一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人民满意机关示范单位。
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必须从群众最需要的小事做起,把公安工作干到老百姓心坎上
刚才我也说了,我们公安工作确确实实干得很辛苦,也干得很忙碌,而恰恰许多老百姓需要我们干的小事没干好,老百姓不领情、不满意。现在有些事情确实是自己忙自己的,但同老百姓的关系不大。许多事看起来确实很忙很累,但其实没干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我们公安应该真正地从老百姓最有意见的地方改起,从老百姓最需要的小事做起,并把它做实、做好,真正落实孟部长指出的“把公安工作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到促进和谐、惠及百姓上”,这样才能干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一)老百姓最关注什么,我们公安就要干什么。群众的呼声是公安工作的第一信号,我们公安工作就要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做起,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我们就要集中整治什么问题。这里我想结合**的一些情况,讲几个问题:一是“破小案”的问题。在**,盗抢案件一直占刑事案件总量的 **%,而杀人、放火、爆炸、劫持、伤害、强奸、绑架等案件不到*%,加上其它的案件才近**%。长期以来由于我们警力严重不足,为了保证破大案,只好用**%的警力去破不到**%的案件,用**%的警力去应付占**%的案件。而且,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 **%的群众认为真正影响他们安全感、满意度的就是盗抢案件。因此我觉得我们公安不仅要破大案,更要破小案,要做到两头兼顾,不可偏废。我们**于****年在全*率先提出了“破小案”的理念,并且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年,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全市上下开展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盗抢、促和谐、创满意”专项行动,把它作为拍群众马屁的“*号工程”(*号工程是警民恳谈)来全面实施,是年盗抢案件下降 *.**%,破案数上升 *.**%,老百姓反映很好。二是“防案件”的问题。我们公安机关说破案是硬道理,所以我们往往关注“破案多不多”,而群众关注的是“发案少不少”。我们说破案难,防案也难,但是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防一个案件比破一个案件容易。为此,在****年“反盗抢、促和谐、创满意”的基础上,****年我们更进一步提出“破案件,更要防案件”,由党委政府牵头,在全市开展了以防盗抢为核心的“实效大防范”活动,把走群防群治的道路作为重点,“有钱用有钱的办法、没钱用没钱的办法”,全面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打一场人民战争,*—*月,全市刑事案件下降*.**%,破案数上升 *.**%;其中盗抢案件下降 *.**%,破案率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大大增强。三是“两追”的问题。公安往往关注案件是否报破,而老百姓关注的重点却是犯罪分子抓到了没有、赃物追回了没有。所以我们要让群众满意,必须把追逃、追赃的工作摆上更为重要的位置。这块工作今年我们作了些探索,已取得初步的成效,明年还要进一步在追逃追赃长效机制完善上加大力度。
(二)老百姓最痛恨什么,我们公安就要打击什么。这个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打黑除恶。一个地方,好人受气、坏人神气,那这个地方的治安是个什么概念?黑恶势力是老百姓最深恶痛绝的。我刚到**上任时,就在全警大会上表态:“**黑恶活动猖獗并长期不能解决,我就引咎辞职,同样,哪个县(市、区)黑恶势力猖獗并长期得不到解决,那个地方的局长就要辞职,不辞职我也撤你的职”,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并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从****年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打地霸、促发展”、“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坚持露头就打,除恶务尽,黑恶势力受到沉重打击,群众拍手称快。
(三)老百姓最期盼什么,我们公安就要做什么。每个地方的经济、人文千差万别,治安问题也是千差万别。公安部对全*部署,也不可能具体到**做什么。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就要本着“老百姓最期盼什么,我们公安就做什么”的思路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把工作干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才能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结合**的实际,近几年我们也做了一些事,例如:开展电动自行车防盗备案工作。目前**电动自行车保守估计有**余万辆,由于绝大多数产品不达标,不能正规上牌,老百姓变为受害者,我们要管理却无法可依。大量无牌无证的电动自行车成为被盗抢的目标,也成为实施盗抢的工具,还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特别是发生失窃后,报案无可查依据,我们破了案,也无法返赃,老百姓对此怨声颇大。所以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反复思考与探索,推出了“电动自行车防盗备案登记制度”,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由综治委牵头,成立了专门的协会,不收取任何费用,对电动自行车进行登记编号,深受老百姓的欢迎,第一期就登记了**.*万辆。因此,盗抢也少了,交通事故也下降了,老百姓非常满意。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目前**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有***.*万人,我们称为“新市民”,怎样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呢?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从去年开始到今年,我们在所有较发达的县(市、区)都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整合管理资源成为县(市、区)政府的一级局,并由县公安局副局长兼任局长。从他们的衣食住行、就业就医就学、权益保护等小事入手,实实在在地为他们服务。同时,在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我们还专门设计开发了一个手机查询平台,每个民警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在两分钟内就能查出这个人是不是逃犯,不是的立刻就可以让他走,通过这一平台抓获***多名逃犯,既方便了外来人员,又强化了管理。拓展金融网点安全防控范围。曾有一段时间,**尾随银行取款人盗抢案件高发,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所有的银行都已经安装了视频探头并配有保安。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所有银行的探头方向都是朝内不朝外的,所有的保安都是管内不管外的,其实这类案件的现场采点和犯罪准备,绝大部分都是在银行外部或周边地段完成的。根据这一情况,我们立即做出调整,视频探头除了内部要有外,外部也要装上,保安除了看好银行内部外,还要对外巡查。同时,我们还开发了金融网点周边可疑人员信息采集系统,要求巡逻民警增强对金融网点及周边的巡逻密度,对发现的可疑人员要立即盘问,有必要的还要进行人员信息采集。这样防范力度加强之后,**尾随银行取款人盗抢案件大幅下降。研发电缆防盗割自动报警系统。“三电”设施被盗导致电力、电讯、电视等中断,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很大,虽然我们一直要求加强这方面的打击力度,但限于警力和技术等因素防不胜防,我们也是没有很好的对策。后来我们设计推广了防盗割自动报警系统,哪里电缆、光缆被割,马上就会自动报警,当地派出所可以快速反应,犯罪嫌疑人还没把东西收拾好就被抓住了,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群众也很满意。实施危爆物品配送制。对危爆物品的管理,怎样做到既严格管理又不影响发展,我们全部实现了配送制,而且不是按照我们自己的工作时间去送,而是按照生产建设实际需要的时间给企业送上门,用好了再拿回来,这样既解决了严格管理的问题,又做好了服务工作。还有其他很多方面,包括出入境管理、交通管理、边防管理、消防管理等等,都要按照“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为他们做什么”来开展工作,不能说做到百分百满足老百姓的要求,但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这样去做,老百姓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的认同感、满意度定会有所提升。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必须加强和谐警营建设,不断增强原动力
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中,既要重视警民和谐,也要重视警营和谐,这样才有原动力和持久性。
(一)以人为本包括警察,警察也是人。警察有特殊的要求,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要能甘于奉献,吃苦耐劳,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还要有符合实战的职业素质,这些都是应该的、必须的。因此,队伍建设必须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从严治警的大旗必须始终高高举起。不然的话,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就会砸公安的牌子。但警察也是人,如果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不考虑我们警察自身,那即使是建立了和谐关系,我想也是不牢固的、不持久的。现在基层民警非常辛苦,压力非常大,一些民警还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作为领导者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去关注自己的民警、爱护自己的民警,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必须要同步,不可偏废,一定要使我们的民警“辛苦不痛苦,人累心不累”,我们千万不能让民警流汗、流血又流泪,这样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才有原动力、才会持久。
(二)不要用太多“动听”的口号把自己造成被动。为什么现在公安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就好比“下雨天挑稻草,越挑越重”,原因在哪里,我认为有些方面是自己造成的,就是被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动听”口号造成了极大的被动。有的口号对公安自身来说是一种理念,而老百姓就认为是公安的承诺,你必须做到。如果做不到,群众会满意吗?我们认为,提口号可以,但绝不能过高,一定要切合实际,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我们浙江省公安厅王辉忠厅长提出的“两个最大”的理念:保稳定促发展创和谐是公安机关最大政治;多侦破一起案件、多化解一件矛盾、多消除一个隐患和少发生一起案(事)件、少伤亡一个人、少造成一点损失的“三多三少”是公安机关最大政绩,这就很符合实际,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基层都可以接受。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也就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提太多过高的要求、漂亮的口号,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反过来影响和谐的警民关系。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必须全警参与。和谐的警民关系不是单靠哪个领导、哪个警种、哪段时间干一下就行,而是靠我们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是靠每个民警的一言一行构筑起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树立“人人都系公安形象,人人都是公共关系主体”的理念,必须要全警发动、全警参与,通过每个民警平时的言行来宣传我们的工作,通过每个民警平时的言行来树立我们的形象。
以上是我们**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一些初步探索,也包括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公安的许多工作还没有做好,可能有些做法和提法不一定妥当,请大家批评指证。今后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公安部、浙江省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的实际,把**的公安工作做好,把**老百姓的小事办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永远做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