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努力推进公安“三项建设”

    时间:2009年06月10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一、深刻认识当前公安工作面临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难以预料的挑战和风险明显加大。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突出表现在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互相影响的关联性更加明显、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的复杂性更加明显、“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的互动性更加明显。

        面对这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要牢固树立世界眼光,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诸多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影响的要素,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始终把工作的基点放在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问题上、放在驾驭各种复杂局势上。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牢牢抓住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这三个事关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着力解决制约当前公安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以更好地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

        二、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紧紧抓住推进信息化建设这个载体,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的战斗力

        加强公安信息化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要积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警之路,向科技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把信息化打造成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支柱。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警之路,加快信息化建设。

        一要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着重培养民警信息化应用的意识,把“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岗位”这一观念转化为具体措施,让广大基层民警积极投身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由“要我用”自觉转变为“我要用”,使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养成采集录入、查询对比、积累应用信息的习惯,把信息化的需求主动转化为做好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内驱力。

        二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信息采集与应用机制。既要及时、准确采集人口、犯罪、治安、突发事件等常规的警务信息,

        加强对二手手机、二手车、废旧物品、旅馆等特种行业管理信息的掌控,全方位地拓展信息采集渠道,扩大公安信息来源,又要建立与法院、检察院、司法等政法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联动机制,将信息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信息采集机制建设中,通过制度明确信息采集的范围及要求,完善信息采集技术规范,落实责任追究,做到“谁采集、谁负责”,为实战应用打好基础。

        三要不断加大民警的培训和内外交流力度。建立基层民警的定期培训和岗位交流制度,根据工作实际,结合“轮训轮值”,认真组织民警开展信息化应用的培训。要加大农村与城区、派出所与一线实战单位的轮岗交流力度,让民警在不同警种岗位上得到锻炼,同时采取分批次组织民警到发达地区的县级公安机关挂职锻炼,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此来提高广大民警信息化应用的实战技能。

        三、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紧紧抓住执法规范化建设这个重点,切实增强公安机关的公信力

        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最基本的履职要求。因此,必须做到规范执法。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

        一要加强法制教育培训,提高民警执法素质。加强民警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端正执法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加强民警的专业法律和业务知识培训,练就过硬的执法基本功;加强执法实践当中的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引导和帮助民警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增强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健全执法制度,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针对民警在执法办案中的问题,明确各个执法警种、执法领域、执法环节的程序性、实体性的操作规范,努力把每一个执法行为、每一个执法活动纳入规范有效的约束之中,使一线办案民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执法运作;健全执法制度,以“先行先试”的精神,大胆探索和实践;狠抓制度落实,通过执法质量考评这一有效载体,将各项制度狠抓落实,提高落实制度、措施的到位率。通过建立执法考核档案,将执法质量考核延伸到具体经办民警,使民警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将原先单一的数字考核转化为质量与数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综合考核。

        三要加强执法监督,加大监督的力度和广度。建立高效、完善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落实事前、事中、事后各项监督措施,及时查处、纠正违法违纪行为;加大内部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将执法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公安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推行警务公开,实行“六公开”制度,接受群众、当事人的监督,更深层次地了解公安执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防止暗箱操作。

        四、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紧紧抓住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这个支撑,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的亲和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民警察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特殊重要性,不断增强公安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亲和力,着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一要大力加强民警思想政治建设。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群众路线教育,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目标,使广大民警始终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作为永恒的追求,打牢民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努力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诺言。

        二要不断提高民警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深入开展“警民恳谈·问计于民” 、“民警大走访”活动,主动融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主动拍好老百姓的“马屁”,原意当老百姓的“出气筒”。通过“警营开放日”、“相约警务室”等活动加强警民互动,学会用群众的语言、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与老百姓多交流,努力做到“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交得上心、办得成事”,拉近彼此的距离,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塑造公安机关公正文明、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

        三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要进一步深化社区和农村警务机制改革,把有限的警力投放到最基层去,近距离打击犯罪,零服务群众,提高管事率和见警率。要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管好群众的“小事”,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做到“老百姓反映什么最突出,就整治什么;老百姓最痛恨什么,就打击什么;老百姓最期盼什么,就做什么”,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一个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要切实加强舆情引导工作。按照及时、主动、准确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公正公开的原则,着力提高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体、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能力,适时举办公安机关新闻发布会,对重大事件、案件的查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通过在互联网、电视台设置《警方动态》等专栏,宣传法律法规,公开治安动态情况,介绍公安民警的先进事迹,在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营造一种有利于加强警民互动交流、有利于公安工作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舆论环境。

        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三基”工程建设的战略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扎实实地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努力开创我县公安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关于推进基层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下一篇:浅谈公安边防执法中的法治理念问题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