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那些记忆片段
我1976年7月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在家乡**的农村插队。1978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当年12月18日,在今天看来决定了中国前途命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首都*隆重召开,从那以后,中国大地万物复苏,顺着改革开放的滔天浪潮奔涌前行,要论改革开放30年对公安工作带来的巨大影响,我辈之人真算是亲身体会,感受致深的。
30年时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虽微不足道,但对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泱泱古国,却因闭关锁国备受西方列强凌辱而四分五裂、一穷二白的中国来说,这30年改革发展的意义绝不逊于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夺取政权并建立新中国那么珍贵和深远。
这30年里,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所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公安工作自然也受其惠泽。如果说有人30年公安工作坚守一个岗位是一种特例,那么我的情况算是另一种形态的特例,因为30年来,我干过公安工作的大部分岗位,派出所、刑侦、秘书科、看守所、行政科、治安大队,期间有改革开放带来的太多太多的惊喜和感慨,这里仅罗列其中的一些记忆片段,权当对逝去岁月的告慰和纪念罢。
三十年之记忆——自行车和“防盗门”
1978年参加工作之初,我在当时的**县城区的**派出所当责任区民警,虽然现在看来那时的办公条件十分艰苦,但处在当时的我们觉得已经相当不错了。印象中,那时**城区到处都是暗淡的灰色,人们的穿着也好,房屋店铺的装修也好,绝没有现在那么光鲜靓丽,只有周边农村的田野永远有着春天的绿色和秋天的金黄。
**派出所在城中心一条弄堂里,是一座白墙黑瓦的两层小楼,十多个民警管辖着现在的**建城区、乔司、运河、下沙、九堡等地方,范围很大,再加上交通极不便利,所以我们下管区就像短途旅行,带上换洗衣物,一去就是一个星期,周末回派出所集体汇报工作。派出所给责任区民警每人配一辆28寸永久牌自行车,在当时已经很“派头”了,因为整个派出所只有一辆**的边三轮摩托车,整个公安局也只有一辆**吉普车。那时管区民警每人配一把五四式手枪和一夹子弹,天天随身携带,开枪的机会却甚少。我们到管区后住的是供销社的旅馆,有时候甚至住在老百姓家里,群众基础相当扎实,民警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老百姓对民警也敬畏有加,很愿意提供“家底”,一旦发生案件,会非常主动地提供他们所了解的情况。工作性质跟现在大同小异,主要是基础工作、处理治安纠纷、侦查破案等,因为那时几乎没什么流动人口,所以工作任务并不十分复杂。
说起单位的设施,我印象最深也最有意思的是派出所的那扇大门。那是一扇两边开的木门,白天都是开着的,晚上为了防盗就要锁好了,但是,若在里面上锁,外面的民警进不去,在外面上锁,里面的民警又出不来。所以,这扇门还有一个独到的设计,在左边那扇大门上开了一个十多公分见方的小门,装上“**”锁,民警每人配一把钥匙,打开小门,手臂伸进去正好可以够到大门的门闩,既能防盗又方便民警进出,想必现在只有在电视纪录片里才能看到这样的门了。
二十年之记忆——纱线手套和油印室
1988年9月初,**镇**村某小店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当时我在刑侦队工作,这样一起恶性案件对于偏僻的农村来说震动是巨大的,镇、村干部尽全力配合我们的侦查工作,村里仅有的一个像样点的会议室慢慢地成了专案组的指挥部和集体宿舍,民警吃、住、工作、休息都在这里。侦查手段也只有原始的现场勘查和走访排查两种。勘查中,侦查员在现场发现了一根绳子和一只纱线手套,而这些现场遗留物成了破案的关键所在。在大量艰苦细致的排查走访过程中,我和另一名侦查员在**州玻璃厂某车间偶然发现了与现场遗留的纱线手套相类似的手套,经送省公安厅鉴定,认定两者所携带的微量物证成份同一。9月28日 ,案犯被擒获,正是这个车间的一名工人,我们才得以结束一个月的工作卷铺盖回家。此案也成为首例运用微量物证光谱分析技术破获的案件而永载**公安史册。
1989年初,我调到县公安局秘书科当副科长,秘书科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公文制作和处理成为最“家常”的工作。那时候制作公文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可以电脑打字,在网上一发就行了。所有的文件起草都是手写的,用的是最常见的那种方格纸,领导修改后得完完整整抄一边,交给领导再修改,再抄一边,一般一个文件定稿至少要修改三次,最后才交给油印室制作成正式文件。因为办公用房紧张,当时公安局的油印室设在一楼的楼梯底下,非常狭窄,打字员用那种机械打字机把文件打在蜡纸上,最后用手动的推墨油印机把文件印制出来,当时公安局所有的文件都是在这间油印室加工的。那时不管是科里领导还是民警,接到一个发文任务后,都是自己写稿,自己油印,自己装订,自己装信封,自己发放,这样的工作流程现在是难以想象的,但从未影响过工作。
十年之记忆——煤油灯和监控
1998年5月,我调至**市看守所当所长,监所房屋是19**年**月政府出资改造的,有钢筋混凝土砖墙结构的监室**间,前后墙上端装有铁栅、纱窗和玻璃,通风、防蚊、采光条件良好,监室内有卫生间、自来水等设施,每个监室还配有一个**平方米左右的放风场地,监室四周有上下两道走廊通道,便于警戒观察。应该说,当时的监所硬件设施是不错的,唯一让人头疼的事情,就是遇到停电的日子。20世纪末,**市的投资建设和招商引资已初具规模,大量的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和急剧增加的民用电使得电力部门的建设速度一时难以跟上,因此停电是常有的事。一遇上停电,看守所的安全就面临巨大的考验,停电后的照明设施只有煤油灯和蜡烛,另外就靠全所干警加班对每个监室盯死看牢,加强警戒,直到恢复供电。
上任半多年后的19**年**月**日,临近春节,**镇发生了震惊**乃至**的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整个**城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异常森严起来,**天后,案件成功告破,犯罪嫌疑人在**落网。正当全局民警都在庆功的时候,看管这个身负三条人命和**余万巨款的重案犯的任务却沉沉地压在了我们看守所民警的肩上,着实让大家寝食难安。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除了派出重兵严加看管以外,特地购置了**看守所有史以来第一套监控录像设备,安装在了**的单人监室。所谓监控设备,也就是一个摄像头、一个显示器加一台录像机,民警用**多盘家用录像带24小时不间断监控和录像,整整**天。从那以后,监控、报警器等技防设施在看守所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而今成了监所管理举足轻重的角色。
现今之展望——传统加科技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进入21世纪以来,**公安工作又一次迎来加速发展期。新建和改建的分局机关大楼、交警大队、刑侦大队、看守所及部分派出所办公楼相继投入使用,侦查破案、行政管理、服务群众、队伍建设等理念的不断创新,以及刑事技术、“三台合一”指挥中心、“天网工程”等现代科技设施的不断健全完善,都为新时期的公安工作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辉煌的期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认为,公安工作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丢弃传统,但更需要融入现代科技。对于传统,我们必须以辨证的、历史的观点加以批判吸收,发扬光大;对于现代,我们必须以改革的、开拓的精神加以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进程是我辈所不曾想到却亲眼看到并亲身经历的。那么今后的30年呢?是否也有许许多多个“不曾想到”等待着我们以及新一代的人民警察去创造呢?最近,**市委、市政府大胆地提出建设“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重大决策,可见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眼界和气魄。是啊,在完全迥异于30年前的大好时代里,思想再解放一点,思路再开阔一点,步伐再加快一点,我们怎么会做不到呢?今后,公安工作除了向正规化、专业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外,是否也可以“品质公安”一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