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基层法制员对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2008年,公安部党委吹响了“三项建设”的号角,“两个基本”决定了执法规范化建设必然成为“三项建设”的核心。面对当前的社会现实,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水平已是当务之急,是每一名交警人需要认真对待的现实课题。作为一名基层法制员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当前执法不规范的主要表现
(一)执法理念不端正。虽然各级公安交警部门已经深入开展了各种转变执法理念的教育活动,但是部分民警在“为谁执法、为谁掌权”、“如何执法、如何掌权”的问题上仍然认识不清。如在现实中部分民警漠视群众疾苦、无视群众期待、缺乏融情于法的情怀,不能将法的精神和正确的理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在工作中时常做出违反法律精神、伤害群众感情的事情。
(二)执法行为不规范。部分民警不能严格按照执法规范约束自己的执法行为。执法时不能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时常表现出“冷、硬、横”。如执法时随意呵斥当事人、摔扔当事人证件等行为。正是因为执法行为的不规范,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让群众不满意,甚至引起投诉,损害了交警的执法形象。
(三)执法不公正。一是重实体、轻程序,如只注重对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处罚,而忽视告知和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不能正确对待当事人的意见;二是重形式、轻内容,如在勘查交通事故现场时不细致、提取固定证据不全面,在调查询问时只查行为、不查原因等等,表面看符合法律规定,而实际内容却经不起推敲;三是重个案公正、轻社会公正,对同样的违法行为有的查纠、有的不管、有的处罚、有的教育后放行,执法“随意性”大。如近期媒体曝光的青海交警对外地驾驶员超速罚款“议价”现象,就是典型的执法不公正。正是由于各种执法不公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了交警部门的执法公信力。
(四)执法能力低。主要表现为执法民警对法律法规不熟悉、业务知识掌握不全面,对执法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能力低。如查处案件时固定证据不全、认定违法行为定性不准、执法程序不严密、制作法律文书错误百出、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解答不全甚至解答错误等等,造成群众对民警极大的不信任,损害了交警部门的执法威信和法律的威严。
二、存在执法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一)在转变执法理念及法律法规业务学习时重形式、轻效果。我们部分民警在学习时笔记记了一大本、体会写了一大堆,但只是人云亦云,根本没有用心去体会,更没有领会法律的精神。对各种学习,只不过是应付了事,导致实际工作时,执法行为与执法要求发生偏差。
(二)对当前的形势认识不清。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从2008年发生的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对我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群众心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稳定。而且,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交警执法是公安执法中涉及的群众面最广、执法量最大且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执法时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警民冲突,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近日甘肃会宁,就发生了个别人因违章被处罚而利用群众的“仇警”情绪而煽动闹事,引发一起群体性事件。我们部分民警,对这一社会现实没有清醒的认识,在工作只就执法而执法,忽视了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
(三)工作压力大是交警执法不规范的客观原因。以县级交警大队为例:各大队执法民警也不过几十人,但每年处罚交通违法案件数以万计、处理交通事故数千起、审验登记车辆及驾驶证数万起,日常还要承担宣传教育、交通警卫以及其它等交通管理工作,其工作量之多、压力之大是其它警种不能同类而语的。常年超负荷工作,民警产生了应付心理。在参加各种学习时不求甚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以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有的以工作忙为由而拒绝学习;在执法时更是应付了事,重数量而轻质量、重处罚而轻效果、只罚款而不教育,无视群众的期待;在工作中责任心差、不求上进,时常犯低级错误,对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和认真整改,一事再犯。
三、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执法工作是由民警的具体的执法行为组成的,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治本”之策,而教育是提高民警执法素质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强理念教育。只有认清形势,不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正确的执法理念为指导,交警执法工作才能不偏离方向,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二是加强执法技能教育。对基本的法律业务知识及执法技能,要强化训练,做到人人达标,这样才能在实际执法中保证民警的执法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符合执法的规范要求,才能有效地树立交警执法形象。三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民警的学习兴趣,扩充民警的知识面,打造学习型警队,以此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为交警部门长期发展打牢基础。
(二)合理配置和使用警力。一是加强科技投入,向科技要警力。合理规划、科学设置,尽可能地提高非现场执法的比例,减轻一线民警的工作压力,使有限的警力集中在查处严重交通违章上来。二是实行管理创新,向管理要警力。加强调研,科学研判,创新警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民警的工作效率,杜绝疲劳战术。通过科技投入和机制创新,尽可能地解放警力,为加强民警的教育培训创造条件。三是加强从优待警力度,最大程度地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三)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建立健全科学的执法考核评价机制。当前是信息时代,任何工作离开信息化这个平台都将成为空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开发出适合当前形势的执法考核评价系统,能及时、客观、全面地反映民警的执法数量、执法质量及执法效能,以此对民警执法水平作出公正评价,以促进交警部门执法规范化整体进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