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的五个“深化”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全面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深入推进和谐警队建设的重要一年。面对日益繁杂的公安工作,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基层队伍建设,消除规范津补贴后给队伍带来的负面效应,切实增强队伍整体素质和公安工作软实力已成为目前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现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实际,谈以下五个方面的想法。
一要深化思想政治建设,注重“有效引导”,永葆队伍政治本色。组织民警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理念教育贯穿队伍建设始终,教育引导民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公安队伍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要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质,尤其要围绕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核心任务,进一步明确公安机关的职责定位,找准着力点,为当好和谐社会的保障者、建设者和维护者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要深化公安队伍建设,注重“有效培养”,增强队伍整体素质。按照建设学习型公安机关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刑侦队伍的学习活动,提高全体民警特别是一线实战民警驾驭复杂局面、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根据民警的岗位性质、工作年限、工作经历及个人特点,继续有计划地组织岗位轮换,以加大培养力度,激发队伍活力,促进廉洁从警。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资源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发掘和使用,引导和培养民警岗位成才。
三要深化苦练基本功活动,注重“有效训练”,提高队伍核心战斗力。紧紧围绕省厅、市局提出的提高民警实战素质、基层执法水平和科技应用能力这三个重点,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苦练基本功活动深入开展。把苦练基本功作为一项常态工作,不断完善集中教育训练与岗位自学自练有机结合的大练兵长效机制,围绕提高一线民警自我防护能力,抓好单警装备使用的专项培训,围绕提高一线民警执法办案水平,组织民警开展法律法规“一口清”基本功训练,要紧紧抓住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突出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切实提升队伍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提高专业化训练水平。要进一步激发广大民警自主学习训练的内在动力,大力开展争当“学习型”民警、争创“学习型”公安机关活动,积极鼓励民警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历教育、司法考试以及其它更新知识培训和各类专业资格考试,不断提升民警的个人综合素质,营造“崇学、勤思、求进”的浓厚氛围。
四要深化和谐警队建设,注重“有效管理”,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以“强化队伍管理、提高效率效能”为主题,继续深化和谐警队建设,努力推动队伍正规化建设新发展、新提高。一是要深化和谐班子建设。切实把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战斗的集体,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健全落实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确保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充分反映警情民意。二是要实施队伍分类管理。根据队伍中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民警结构特点,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最大限度调动队伍的积极因素,努力做到各尽其才、各显其能,确保队伍效能发挥最大化。三要不断强化制度建设。要教育队伍、整肃纪律、促进工作的积极作用,完善制度内涵,加大查处力度,努力将各类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教育在先。
五要深化公安文化建设,注重“有效激励”,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弘扬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进一步激励民警工作斗志。要进一步加强公安文化基本阵地和基本队伍建设,在成立民警文体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各类活动,丰富民警业余文化生活。要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严格公安新闻宣传纪律,切实提高舆论引导和化解形象危机能力,维护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要不断深化“大走访”活动效果,切实加强实有人口管理、入户调查、社区巡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校园禁毒宣传等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和工作实效。要关注民警身心健康,建立民警心理保健工作制度,探索建立民警互助基金,加强民警执法权益保护,最大限度地凝聚警心,做好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