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供了大平台——派出所所长大走访活动心得体会
全*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正在各级公安机关轰轰烈烈的开展,孟建柱部长经常强调: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小事做起,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警民关系被提到了支撑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而在全*公安机关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正是部党委对于群众路线的理性回归,也是部党委为基层搭建的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大平台。
一、切实增强宗旨观念,打牢真心为民的思想基础
派出所民警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的人,如果不关心群众的利益,凌驾于群众之上,在群众中逞威风、耍特权,那么民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疏远,公安工作自然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谐警民关系就无从谈起。而全*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基层搭建了一个构筑和谐警民关系的大平台,基层民警充分利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开展“大走访”的有利时机,自觉、主动地接近群众、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诉求,把符合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百姓关心的小事做起,尽量、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增强了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联系,打牢了密切警民关系的思想基础,树立了民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群众对民警怨言少了,警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多了;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怨气少了,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多了;民警以“管人者”自居的少了,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多了。
二、着力提高队伍素质,树立真诚待民的服务理念
随着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安机关的服务质量、办事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地讲,大多数群众是敬重民警、热爱民警的,是支持、配合公安机关工作的。但是他们希望民警既是侦查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又是排忧解难、维护安宁的卫士,一旦愿望未能及时实现,公安机关又没有及时进行沟通,一部分群众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就会对民警产生消极的看法,甚至由消极转化为对公安机关的抵触和反感。而基层警察队伍又普遍存在群众工作能力不强,驾驭各种复杂利益局势、引导公众情绪的能力不高,在内外监督之下“心慌气短”不敢作为或乱作为的情况,长此以往就影响了警民关系,就会出现民警在办案过程中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的尴尬局面。警民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它的最大特点是以警察执法为基础形成的,大走访活动的及时开展,我们民警通过“四进四送”,更加充分地了解了民生、了解了民情、了解了民意,更加广泛地与辖区企业、群众交流、交心,更加深切的感悟和体会到企业创业的艰辛和广大群众的疾苦,群众工作能力有了提高,所里民警叫苦叫累的少了,工作踏实肯干的多了。
三、营造和谐警营氛围,通过真情爱警凝聚警心
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长期存在财力不足、警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要维系警务系统优质、高效的运转,基层民警加班加点是常事,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身心压力很大,巨大的工作负荷使得民警在平时的工作中难免存在抵触情绪,再加上一些群众蛮横无理,颠倒是非,民警就很难与其心平气和地沟通,造成警民之间的冲突,使得警民关系愈趋紧张。“大走访”活动的开展,也促使我们基层一线的领导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组织开展了对民警家庭的“大走访”。“大走访”中所领导对全所民警进行了一次全面“家访”,通过与民警家属的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家庭的情况,摸准了民警的需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奠定了基础。随后我们又建立民警家属情况互通制度,通过家访、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加强与民警家属的沟通,赢得他(她)们的理解与支持,积极为民警家属的就业、孩子入学出谋划策;建立困难民警帮扶制度,在所里形成一人困难大家帮的良好氛围;建立民警谈心制度,以个别谈心、座谈等形式,关注民警的身心健康,给予民警更多的信任、理解、支持和关心,切实加强民警执法权益的保护;积极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办好“五小”工程,在强调从严治警的同时,多做得警心、暖警心、稳警心的实事。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大大激发了民警的工作热情,所里的*名青年民警主动与辖区*户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建立结对帮扶,带动了全所民警投身大走访活动,主动为民服务,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积极性,民警怨天尤人的少了,工作积极主动的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