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下午,按照市公安局有关开展“大走访”活动的部署要求,虚心听取百姓的呼声和建议,做到知民情,懂民意,解民困,我和所里的同事来到**社区省委党校老教授**老师的家中,请教并听取**教授对民警大走访活动的建议。
**教授在省委党校主要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问题,退休后仍然在岗位上进行研究工作。在他的家中,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两个。面对学有所专的教授,我不由得拿出笔记本,生怕漏掉了他说的每一个字。
我首先将民警大走访活动的内容向**教授做了一番介绍,希望**教授能为民警走访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教授听完后,从一个群众的角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民警大走访活动是新时期公安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形式、新载体,主要是为了了解和尽量解决老百姓的切身困难,缓和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民警的“知民度”。提到建议时,**教授十分谦虚,他表示希望公安民警大走访能一直坚持下去,并且可以制度化常态化。这样有利于建立民警与群众的良好联系,而且要争取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走访调查,以便从不同角度去发现社会治安以及警民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来以为交谈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直到结束,但无意中**教授提出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他说:“民警下基层走访,老百姓就以为你是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但如果问题解决不了,群众是否会有意见呢?比如拆迁工作,有的问题民警是没办法解决和办到的,那应该怎样走访拆迁户呢?”因此他建议民警不要盲目走访,走访前应该考虑到走访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公安机关是否能够给出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能够解决的,那就用心去做;不好解决的,应该给予群众怎样的解释才能避免群众的误会,认为走访不过是走个过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减少“无效走访”,增加“有效走访”。
的确,正如**教授所说,“大走访”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好办法,是公安机关倾听民声的好渠道,但是,如果参加走访的民警在走访前不做好“功课”,很可能会出现群众有所求,民警无所应的尴尬局面,那么,走访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我一边在本子上记录**教授的话,一边在心里想着这个问题。
这次大走访活动,全省上千名民警参加,为期三个月,而且,作为社区民警,以后还要通过走访的形式与居民打交道,我想,不仅是我个人,每一个走访群众的民警,都应当听取**教授的建议——要带着问题走访,要做有准备的走访。只有这样的走访,才能够真正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地为民办事。
看来,走访也是一门学问!不仅是倾听,更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