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我见——公安民警征文
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祖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祖国实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作为一个“80后”,1983年,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年头,我出生在杭州这个城市里。转眼之间我已25岁,改革开放也已30周年。25和30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后者却包容了前者的一切,包括记忆。应当说我完全是在改革的春风里成长的,沐浴在温暖的春风里,我的成长几乎是一帆风顺的。
孩提时,常常梦想自己成为一名威风凛凛的人民警察,幻想自己身穿警服,腰佩手枪,机智勇敢,总是在坏人耀武扬威为非作歹时如神兵天降呼啸而至,将坏人绳之于法。即使是与小伙伴们玩的游戏,也几乎都是在演绎警察与罪犯的故事情节,而在这夸张、激烈的敌我拼斗中,使我们深刻理解正义一定战胜邪恶的真理。因此,小时候每当父亲问我长大的理想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警察!” 在我稚嫩的心灵深处,人民警察永远是神圣、高尚与正义的化身。
正是由于儿时的梦想,在2002年7月的招警考试中,我通过各种测试,顺利地成为一名预备民警。2005年8月,从警校毕业后,我分配到了**公安分局**派出所,担任内勤一职,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要以爱岗敬业、勤奋踏实的作风,耐心细致、认真地对待这份工作,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然而,派出所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作为内勤是所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参谋”、“助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就说文字工作这一关吧,这是材料内勤必须要过的。刚接到内勤那阵子,由于没有经验,总感觉不太“上路”。为尽快攻下文字材料这个“拦路虎”,我虚心向老同志学习,拜书本为师,并从档案柜里搬出了近年来上级公安机关下发的各种文件、简报,认真对照,勤思苦练,一遍不行,二遍,二遍不行,三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及不断的刻苦努力,我很快熟悉了派出所各种文书的写法。有人说:内勤就是内当家,派出所这个家当得好不好,内勤工作系于一半。打从干上内勤这天起,我就决心把派出所当成自己的家,当好所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我明白仅仅上传下达,应付一些文字材料,处理处理琐碎的事务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在工作上要变被动为主动,为派出所工作献计献策,而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开拓创新,从各方面充实自己的头脑。
2008年1月,我转换警种,担任社区景华社区的社区民警。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确保社区居民的安居乐业,同时能刻苦钻研各类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各类法制培训,勤练公安基本技能,注重法律知识和办案经验的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社区居民的宣传和发动,运用不同的方式发动和组织不同层面的群众参与社区治安工作,培养了社区群众自助和互助能力。定期预警通告将发案信息和防范方法及时传递给辖区群众;每两个月组织开展向群众汇报工作会和问计于民恳谈会,征求社区群众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警民互动活动中征集了不少好的意见建设。小到电控门失灵、车辆停放安全、出租房检查,大到整个社区的安全防范漏洞、隐患,取得比较良好的群众反映和社会效应。
作为一名新警,我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公安业务知识的缺乏,处理问题经验的不足,发挥自身年轻的优势,刻苦钻研各类业务知识,向老民警虚心请教,对办理的行政治安案件,认真总结,及时改正,力争不在同一个问题上犯二次错误。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不会有如此的深刻记忆;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也不会有这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总之,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势大变,不仅社会主义以崭新发展模式稳稳地站住了脚,警察影响力也超过了以前。如果没有我们的辛劳,又怎能有人民群众的舒心和欢悦呢?要知道万家灯火、和谐安康的背后,有无数人民警察默默无闻的守护。既然加入了人民警察这支光荣神圣的队伍,就要无愧于头上的警徽,就要将人民的忧乐放在心头;既然选择了金光闪闪的金色盾牌,就要将安逸和享乐抛在脑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