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出所文化建设的个人理解
二、深刻理解公安文化内涵,创造性地开展派出所化工作
公安文化是在公安工作实践和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中形成的具有警察特点的价值观念、群众意识、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等诸多非物质因素的总和。构成公安文化的基本要素可概括为外层行为文化、中层管理文化和内在的精神文化。
公安行为文化,主要是指通过民警外在行为、形象以及物化了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出来的文化因素。如民警礼仪、警务方式、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等,以及被物化了的行为,即办公场所、环境、警务装备、民警服饰等。其特点是具有表层性、直观性和可感性,人们往往可以通过民警的外在行为、形象及物化了的行为直接观察和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因素。 公安行为文化是整个公安文化的表征,它反映着公安文化的总体状况。公安管理文化是整个公安的中介和保障。任何特定的公安文化或公安的文化结构,都要通过公安各项管理文化支撑起来,影响着公安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公安精神文化是整个公安文化的灵魂。它时时处处渗透在公安行为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各种因素之中,从根本上决定着公安文化总体的状态、性质和发展方向。这三个要素作为公安文化的基本因素,不能机械地进行层次划分,而是相互交叉、渗透、重合,只能从各个因素的特定状态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来把握公安文化的整体结构。总之,按照江总书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以“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指针,以人民警察价值观念的塑造和培育为核心,以建设先进公安文化为目标,紧紧围绕为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服务这一中心,始终高扬爱国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主旋律,努力培养“四有”民警,为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公安文化建设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范文搜版权所有 三、派出所构建警察文化框架的基本要素 派出所环境的设置、民警的警容风纪是物化的警察文化:派出所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民警工作实践,展现在群众面前是中间层面的警察文化;以模范人物为代表反映出的精神境界是最持久发挥作用的警察文化。因而,透过“警察文化”这一抽象概念,我们可以找到构建警察文化框架的基本要素。 根据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派出所构建警察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外在形象。派出所的环境设置和民警的警容风纪都是传递文化信息的载体。接待室里的一台饮水机、几张沙发体现人民警察对群众的尊重,传递给群众“人民警察是公仆”的信息;贴在墙上的公示承诺和各项规章制度,体现了人民警察依法行政的决心:安装在值班室处的报警门铃,体现了人民警察对“有困难找警察”庄严承诺的实践。二是价值观念。能否形成比较成熟的价值观是构建派出所警察文化的关键。价值观念是我们工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和宗旨。从公安机关整体来看,我们追求的价值观念已经确定并为广大民警所认同,即“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人民满意”的目标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层派出所围绕这一目标和宗旨,可以根据自身的定位和近期发展目标,确定本单位追求的价值观体系,并用简洁生动、规范的语言予以表达。三是制度体系。基层派出所构建警察文化框架必须把健全制度体系置于突出位置,以制度来规范各种关系和程序,让民警按章办事。所领导班子在工作部署、重要事项议定等诸多方面要按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从而在整个所内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氛围,吸引广大民警积极参与管理、强化主体意识,形成规范有序的良性警务运行机制。四是精神追求。崇高的精神追求是一个派出所群体是否积极向上的标志。提到邱娥国,人们就想到筷子巷派出所;提到陈先岩,就想更文蜂派出听,这些先进人物的追求表现了一个群体的共同追求。现阶段,我们要大力提倡奉献、争光、创实精神。并把这些精神融进基层民警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四、从实际出发,创新派出所文化建设新思路 公安文化的核心是警察精神和价值观,警察精神和价值观的培育要通过日常组织管理工作来体现,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构建。 (一)加强素质建设 警察素质是从事警务工作的警察应具备的在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科技和警务技能的心理素质、纪律作风、身体状况等,是公安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要围绕“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终于法律”为内容的政治要求,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把构建先进公安文化,满足民警精神文化新需求,不断提高民警科学文化素质,陶冶民警的思想情操,作为牢牢占领基层先进文化的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警察价值观是公安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公安队伍涌现出来的英模、标兵等便是整个队伍革命英雄主义价值观的化身。他们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体现着警察群体的价值观念,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社会和警察队伍追求的真谛,处于公安文化的中心位置,对公安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重大作用。在警察形象塑造过程中,要大力见选树一批模范、标兵等各类先进典型,使其能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能集中代表警察队伍的时代主流,以展示给人们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中的警察和警察群体。 (三)加强环境建设 环境是公安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警察所处的周围环境,会影响他们的各种行为。在公安文化构建中,要大力抓好环境的优化工作。优化礼仪环境,推行文明服务用语,禁止使用服务忌语;优化办公环境,美化、绿化、净化、优化各单位的内外环境;营造公安文化环境氛围,在公安文化构建中建立具有浓郁气息的公安文化。 (四)加强载体建设以“展示卫士风采,沟通警民关系,丰富文化内涵”为主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大公安文化的辐射力。其一,以阵地为载体。有条件的市、县公安机关,要建立警官俱乐部、图书馆、阅览室、警察文化娱乐中心、局史馆、陈列室、警察英模纪念馆、警察博物馆等实施和场地。基层所队建立荣誉室、小阅览室等。其二,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蓝盾之声”、“卫士心声”等专题文艺演出、“警察与人民”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以及“警苑奇葩”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等广大民警喜闻乐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使警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人生的启迪、精神的升华。其三,在广大民警中开展读书活动。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安机关可与当地图书馆、大专院校联系,在公安机关开展图书流动借阅、知识讲座,组织读书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其四,以新闻传媒为载体。知识经济时代,传播媒体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在紧紧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的前提下,围绕公安文化建设中心,在电台、电视台、报刊开辟警察宣传阵地,抓住“热点”和警察队伍中的闪光点进行宣传,使公安行为文化、管理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得到警察和公众的广泛认同,使公安文化建设通过多种载体不断深化,并融入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