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综合治理主力军作用 推动平安和谐进入新境界——市公安局综合治理经验交流
三、保持高压态势,综合打击效能取得新突破。
为有效改善严打组织方式,提升严打整治斗争的整体效能,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我市公安机关紧盯“警务效能最大化、打防控一体化”目标,创新警务理念,积极探索实践符合**特色的打击犯罪新模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全警联动机制、命案侦防机制、刑情研判机制、案件会商机制、追逃工作机制、打黑除恶机制、打防互动机制、社区警务机制、打防绩效考核机制等一系列打防刑事犯罪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初步实现了“精确研判、精确打击、精确防控”的目标,“打、防、管、控”一体化格局更加完善。全市破获刑事案件、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总量连年稳步攀升,综合打击效能明显增强,今年以来,全市现行命案破案率动态保持100%,全市破获“两抢一盗”犯罪案件数同比上升了近一倍。
四、严密治安防控,驾驭社会治安能力实现新提升。
全市公安机关以“平安杯”和“零发案”创建活动为主线,以建立主动型治安防控体系为目标,加强治安形势研判,创新群防群治机制,加速推进“六道防线”建设、技术防范建设,依托警务综合平台,率先实现治安防控四色预警网上自动生成和自动评估,优化了立体式治安防控网络。建立健全四级巡逻防控网络,实现了防控区、待警点、警务查报站协同联防,初步建立了“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巡逻防控运行机制。全市社会治安防控呈现出预警精确化、体系网络化、模式动态化、主体社会化、手段科技化的“五化”优势,公安机关动态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十类可防性案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安杯”创建活动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五、改进社会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全市公安机关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确保社会安全有序。健全完善警务公开、接待群众、办理证照、接处警、调解纠纷等一整套服务群众的制度,加强对“社会人”和“虚拟社会”管理,推进出入境管理工作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城乡户口一体化和按需申领护照。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窗口被评为“全*文明窗口”。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今年以来,我市交通事故起数、死亡、受伤人数、经济损失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2%、27.5%、15.6%和19.5%。全市火灾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也呈逐年下降的态势。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引领警务机制新变革。
以实现“公安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和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把情报信息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位置来抓,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强力推进信息化应用,重点抓好了信息采录、质量审核、分析研判、网上作战、网上管理、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7个重要环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信息导侦、信息导控、信息预警的工作模式。同时,依托警务平台,进一步优化了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防控区、查报站、警务室为依托,以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城市治安监控网、“六道防线”和“四级巡逻网”为支撑的新型立体式治安防控网络,初步形成了决策指挥扁平化、应急处置可视化、信息应用网络化、基础工作信息化的信息化工作格局,为公安工作的新发展、新跨越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七、加强队伍建设,树立执法为民新形象。 全市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文化育警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学有效的队伍管理模式。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习、大讨论”、“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专题教育整顿等活动,民警宗旨意识和政治业务素质显著提高,执法质量保持了“三高两低”的良好势头。组织开展了两届“**市公安系统十大优秀民警”评选活动。近年来,全市公安战线先后涌现出了受部以上表彰的优秀公安基层单位23个、以全*公安二级英模杨三纪、全*劳动模范韩文启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同时,将现代管理理念导入公安工作,不断探索实践等级化管理、绩效考评、评差促改、督察督导、后进单位工作促进会等工作机制,对各个队伍层面、各项业务工作实施科学管理,全市公安机关执行力和工作效能显著提升,市公安局先后荣获“*省政府法制工作先进集体”、“全*公安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连续6年被评为“全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公安机关行风评议位次持续攀升,2007年在全市45个参评单位中位居第三名,在**个省辖市公安局中排名第一。在2008年上半年全省平安建设公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市公众对公安部门公正执法满意率达**%,排名全省第一;对打击“两抢一盗”工作满意率达**%,排名全省第**;我市群众安全感指数达**%,较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