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民警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
基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要对道路交通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面临着复杂纷坛、千差万别而又琐碎繁冗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工作和自身行为应该合理、合法、合情、科学、高效。老一套的人工手段和陈旧的操作方式不能适应今天的交通管理工作,广大民警必须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手段,从而紧跟时代步伐,胜任当前的各项交通管理工作。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推动民警教育培训向前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思考和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目前基层民警队伍和教育培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或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民警业务素质较低,单兵作战能力不强;实际文化水平偏低,文字表达能力较差;警务技能偏低,实战对抗性不强;甚至有的什么也干不好,什么也干不了。在执法检查中部分干警执法水平较低,执法的随意性较大,证据意识、法律意识不强。办案程序违法、证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问题较为突出,导致申诉案件、复议案件、赔偿案件的增多。如有少数同志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开“特权车”,行“行霸王路”,在群众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对民警教育还没有摆在战略的高度认识。公安交警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说明我们对教育培训工作在认识上还缺乏时代感和紧迫感。如有些单位把教育培训同做好工作对立起来,舍不得在教育上多投人,不愿花时间搞培训。有的甚至认为干交警有高中水平就够了,既不培养也不吸收高学历、高层次的专门技术人才。还有一些民警在当前文凭热的影响下,把拿文凭作为受教育的目的,不注重能力的提高。这就使我们对教育要求不高、标准不高,缺乏动力和紧迫感。
三是教学与实际脱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处罚法》和《治安处罚法》等法律的实施,使交通管理工作不断出现了新的变化。然而,我们的培训内容很大程度上还是沿用以前的教学内容,相对于时代的发展和现实交通管理工作,新鲜的东西很少,起不到为现实工作服务的作用。
四是教育培训内容层次不清。这些年来,对民警教育培训的内容总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而且不按对象加以区分。不论是对新民警还是老民警,不论做什么工作,都从公安业务基本知识学起,大家同念一本经,不分对象,也不问效果。这种低层次反复循环的落后培训方式,制约了教育培训工作向高层次的发展,很难提高民警的业务素质,以应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的需要。
培训和管理用人部门缺乏协调,抓培训的管不了使用,管使用的管不了培训,你训你的人,我用我的人。这种培训和用人工作缺乏衔接的现象,导致民警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下降,尤其是参加实践技能的培训积极性下降,一味追求文凭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客观上影响了民警学习的积极性。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育培训是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和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的必由之路。加强基层交通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是增强交通管理责任感和危机感,狠抓民警教育培训工作。 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基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必须站在交通管理工作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立足队伍的长远建设,树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培训观念,坚决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行为的做法,大力加强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把教育培训工作与等级化考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目标责任制中,年底与其他业务工作一样结硬账,达不到要求的取消评先资格,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二是建立、完善科学的教育培训机制。科学组训、从严管理、合理考核,使教育培训工作更贴近基层交通管理工作的实际,更符合实战的要求,从而使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科学组训应分期分层次进行培训,不搞“一锅煮”,彻底解决新警察“吃不了”,老警察“不够吃”的问题;对职业教育既要按照先基础后应用、先技术后战术、先易后难的顺序依次推进,又要保证培训的连贯性,使每次参加培训都有新的提高。加强教育培训中的管理,要制定培训计划,使其纳人正规化的轨道;运用考勤、查课、评比等制度,约束参训者的学习活动;在培训中加强纪律作风教育。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考核,主要应考核素质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三是加强在职民警再教育,提高民警综合素质。遵法守纪问题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受教育程度高低的问题。公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质量,提高公安民警的整体素质。要把教育强警作为科教强警的基础环节,通过在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民警的素质,包括民警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法律素质和身体警事素质,确保广大民警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做遵法守纪的模范,树立良好的形象。要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配套法规,不断提高基层民警的业务素质、执法质量和服务水平,转变执法观念,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
四是建章立制,实现民警职业培训制度化。民警教育培训应当制度化、经常化,确保民警素质的提高。基层交警系统要根据上级要求制定本单位民警培训规划,有序组织实施;要把对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列入考核内容,硬性要求,认真加以落实;同时,组织者应当在培训前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全面掌握民警队伍素质现状,认真倾听广大民警对培训的呼声和愿望,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编写贴近实战的培训教材,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广大受训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行,从而促使基层民警工作技能、应付突发事件和道路交通监控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