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强警的视角审视基层交警综合素质
科技强警为提高基层民警执法和服务素质提供了极好机遇。无庸置疑,用科学技术的力量全面提升、强化公安民警“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水平和能力的大旗已经引领着我们在各项公安工作中实现着跨越式发展。广大公安民警在充分领略科技强警之“万种风情”、“无限魅力”的同时,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执法和服务素质、跟上科技强警步伐”的工作要求更增加了一份紧迫感、使命感。
现在,各地科技强警业已彰显的成果,为基层民警实现这种愿望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在科技强警推动下,许多地方交警警力得到较大限度的解放。上思大队在城区多个中心路口安装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可以肯定地说,一线民警警力不足、超时超强度执勤等问题将会得到缓解。尽管从有智能交通控制设施的路段上“解放”出来的部分警力,会被充实在其他路段开展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但在总体上,为基层大队组织一线民警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加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进而彰显工作业绩提供了现实和可能。
一、现阶段基层队伍交警素质状况及其制约瓶颈
1、知识结构单一、知识水准偏低等素质构建成份的缺损。**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同理,没有文化的民警是愚蠢的民警。近几年来,各地公安交警通过贯彻执行《警察法》、《内务条令》、《五条禁令》,以及开展“三讲”、“保先教育”等活动,基层单位民警队伍正规化建设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交警较之其他警种所具有的特点,民警个体综合素质上确实在明显的不足。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不少民警文化构建成份的缺损,如,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知识水准偏低等。上思大队在前一阶段进行的计算机录入及其相关知识培训测试中,就已经反映出一些问题。
2、知识结构单一、知识水准偏低等文化构建成份缺损的危害。在笔者看来,文化结构单一、知识水准偏低已经并将继续影响到民警执法心理、执法质量,以及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效果。据调查,前者,在处理比较棘手的违章中,有的民警面对难缠的“事主”,心理准备不足,以至“讲不过人”,出现难堪局面;其后,有的民警开具执法文书中出现填写不规范甚至是填写错误,进而引发诉讼;再后,有的民警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中,语言表述生硬,无法“生动、形象、感人”。
3、基层单位文化设施缺损,少有“蓄水池”,民警大多望“文”兴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目前不少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交警大队基本上没有图书室,更谈不上提供图书资料给民警借阅;常年没有供一线民警参加的文化活动。除专业民警因为工作要求,尚能“自我调节”充电外,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一线民警在“家庭”——“岗亭”之间疲于应付工作,无过即功。即便有意畅游书海者,也因无水面可游,只能徒有感慨拂袖而去。能够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确实是“凤毛麟角”。——知识积累极其有限,又不能得到即时补充,面对新形势下的道路交通环境、交通管理考核目标、自我保护意识日益提高的广大交通参与者,作为执法窗口的一线交通警察,要求他们“人人成为一面旗帜”确实勉为其难。
二、提高基层民警综合素质和工作业绩的几个基本途径
如前所述,科技强警已经或将要为从事繁重的交通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的一线民警学习科学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基层交警大队一定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想方设法为民警学习科学文化、尽可能地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提高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执法质量创造条件,并把这项工作纳入队伍正规化建设当中,加强培训和督导。
1、争取上级公安机关专项资金,包括开拓思路争取社会(注:指共建单位)资金,设置图书资料室,确立阅览模式,供民警学习。
2、在科技强警成效到位的情况下,在确立适宜(指相对减少民警执勤时间和工作强度)的执勤时间下,每周利用一定的工作时间安排民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有计划地编制学习篇目和掌握的要领,除纯业务类知识外,还应涉及大众心理、计算机基础知识、新闻写作、语言表达、常用英语等方面的内容。
4、分门别类地开办知识讲座,组织试卷问答、知识竞赛、有奖征文活动。
5、在计算机网络等科技强警设施已经到位(指四级联网)的地方,大队特别是中队更要充分利用已经配置到位的设施,安排一线民警浏览以公安网页为主的信息,建立自己的电子警务工作台帐。支队、大队对此予以专门考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