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基础,细化到基层一线,就是要求民警能做、会做、做好群众工作。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是民警在思想认识上要态度端正,端正的认识态度具体影响着民警对群众的接待、办事及救助等日常工作。可以说,民警对群众工作持有什么样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警民关系的温度。
做群众工作,我们有时感觉到相处起来很困难、沟通起来很别扭、交流结果很尴尬,这是因为公安机关公信力不够强,群众对民警的信任度不够高。具体原因是民警与群众沟通互动不够、接受群众监督不够、警民之间的期望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落差等。说到底,结果是由民警在深入群众、做群众工作时所持有的态度具体导向的。民警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态度,决定着警民关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决定着民警在工作中的职能定位和目标取向。如果民警做群众工作时没有细致、耐心的态度,执法中没有平和、理性、文明、规范的态度,办案中没有公开、公正、公平的态度,那么,就有可能遇到单打独斗、孤掌难鸣等与人民群众脱节、隔离,甚至对立的危险情况。要想和群众碰得上面,说得上话,交得了心,关键是看民警能不能放得下架子、低得下身子、舍得花心思,用以民为本、为民执法的态度赢得群众的信任,让我们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因此,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影响关系。
工作态度即工作作风。作风好坏决定工作成败,决定着民警的精神状态、工作的主动能动性,决定着民警能否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群众利益的代言人。所以,民警的态度就是亲和力。我们要以公仆的身份、平等的心态对待群众,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关心群众、联系群众、帮助群众。有了端正的态度,就能够体察民意民情、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有了端正的态度,就能够做到原则不能改、态度却和蔼,即使面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会向群众耐心解释答复,不急不烦不躁。有了真心诚意、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就会让群众对公安机关亲和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民警的态度就是感召力。态度关系着警民之间能否得到尊重和被尊重;关系到民警能否做到零距离亲近群众,热情接待群众,亲切关怀群众,耐心听诉求,认真记意见;关系到能否及时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民警要有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工作态度,成为群众利益的代言人,才能提升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依靠感、信任度,使民警能有一呼百应的感染力、群策群力的感召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