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派出所群众工作的几点体会
在派出所工作,每天都要和普通群众打交道,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是干好派出所一切工作的基础。可是现在有一些基层民警,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愿意做艰苦复杂、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回避矛盾,上交矛盾,以致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提高基层民警群众工作水平,改善基层民警群众工作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本人就如何抓好派出所群众工作谈谈几点切身体会。
一是要抓好形象。良好的警察形象不但可以增强警察的亲近感,便于广泛接触群众,开展各项工作,还有助于树立警察威信,提高在群众中的号召力。一是要及时解决治安热点问题,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安全问题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也是群众对公安工作关注的焦点。必须紧紧抓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治安热点问题,采取集中打击和日常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坚决予以有力打击,增强群众安全感,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信心,树立警察“守护神”的形象。二是要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做群众工作最忌摆“花架子”,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各项工作举措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落实配套措施,使之尽可能贴近群众,符合派出所和基层民警的工作实际。三是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宣传社区民警的先进事迹,弘扬正气,改善警察在群众中的形象,又要进一步拓宽警民渠道,通过民警上门走访“自我推销”,发放警民联系卡、服务卡,开展警民诚恳谈活动,向群众报告工作、公开办事等方式,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
二是要抓好服务。服务是密切警民关系的先导,要提高服务水平,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农村警务室的作用,因为农村警务室是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也是警务室民警的工作平台。要着力在农村警务室的功能完善、作用发挥上下功夫,把农村警务室当作工作阵地一样“经营”好。一是要宣传足。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宣传栏等舆论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村警务室的工作内容和具体功能,提升农村警务室的社会影响力,使村民群众报警、求助、咨询或办事时首先想到的是上警务室、上派出所,使农村警务室成为民警联系群众的“热门”。二是要常开门。在保证警务站每周有固定时间定期开门办公的基础上,把治保例会、谈话教育、违法青少年的帮教,以及简单治安案件的调处等农村警务室能够完成或办理的工作,尽可能放到警务室办理,避免警务室建设后闲置或经常关门,造成不好的影响。三是要方法对。在农村警务室工作,与群众距离近了、打交道多了,更加注重工作方法。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多关心群众的呼声,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以诚相待,以甘为公仆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
三是要抓好素质。民警素质决定警民关系的走向,高素质的民警能为群众所接受,能很好地与群众打成一片,要运用多种方式提高民警素质。一是要加强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宗旨教育,使民摆正同心态,纠正以管理者自居的思想,从服务者的角度,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和群众“心贴心”,以真诚感动老百姓,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二是要通过开展专门业务知识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努力提高民警的业务技能,尤其是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并要教会民警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抓住各种机会积极为民服务,进一步密切警民联系,真正做到执法为民,执政为民。三是要结合日常工作,鼓励和引导民警树立公关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和协调部门关系的能力。四是要及时掌握民警思想动态,帮助解决民警的思想障碍和实际困难,减轻民警工作的心理压力,改善和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
四是要抓好考核。一是要强化内部监督。要经常对农村警务室开门情况以及警区民警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警区民警按照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并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加以解决,以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服务群众。二是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要通过公开派出所民警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张贴民警照片和联系电话,聘请形象监督员,举行治安情况通报会,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等举措,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这样既能够督促民警的工作,加深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拉近民警和群众的距离。而且通过警营开放、开门纳谏等活动广泛征询社会各界对民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及时发现民警工作的薄弱环节,了解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以及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解决。三是要合理调整考核机制。考核是引导民警工作的“指挥棒”,要结合派出所等级评定工作,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在考核内容上要把群众满意率和群众熟悉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考核方法上要把考核实绩和群众测评结合起来,在评判标准上要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重要依据,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民警做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