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计划总结 >> 浏览公安
  • 2010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要点

    时间:2010年07月15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2010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级公安机关工作会议精神和公安部、省公安厅《2010年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要点》,围绕缓解交通“两难”和压减交通事故,突出路面主战场和抓秩序的主业,加强交通组织和交通执法,打造国内交通最文明城市;围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三项重点工作,提升公安交通管理全面建设水平,为“生活品质之城”创造有序、安全、通畅、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工作目标

        ——队伍建设更加扎实。实践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发挥各级干部的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带领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的提升;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统领,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执法办案能力,实现队伍“素质良好、执法规范”的目标。

        ——交通运行更加高效。以缓解交通“两难”为中心,在党委、政府决策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推动品质公交建设,打造低碳交通,狠抓秩序整治,治理交通陋习,创新排堵保畅措施,实现“秩序要好、道路要畅”的目标。

        ——安全形势更加平稳。以预防特大交通事故为主线,推进平安畅通县(市)、区创建,提高事故预防的科学性、针对性,把握道路交通安全大局,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事故下降、形势平稳”的目标。

        ——管理服务更加高效。围绕车驾管、执法、事故处理等业务工作,创新管理理念、机制和举措,改进机关作风,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立足本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实现“基层满意、群众满意”的目标。

        ——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实施《杭州市打造交通最文明城市三年规划(2010—2012年)》,形成政府主导的交通安全宣教格局,提升杭州市民(包括新杭州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文明养成,向文明汽车时代迈出扎实一步,实现“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的目标。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夯实交通管理根基

        1、突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实践。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再教育活动,加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树立杭州交警职业精神,提升民警职业认同感、荣誉感。

        2、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科级干部换届调整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科级干部执法知识闭卷考试,实行人事档案电子化管理,建立队伍建设(人力资源)数据库。

        3、加强教育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建立基本业务知识网上在线必考题库,每季度考核民警业务技能情况;对基层大队干部、指挥系统民警进行大公安、全治安的业务知识培训;以大队为单位对交通协管员进行业务培训。

        4、大力选树先进典型。继续开展标兵能手评比,鼓励每个单位都出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基层工作经验和执勤民警技战法,深化示范标准岗建设。

        5、坚持从严治警。坚持队伍违法违纪“零容忍”,贯彻执行队伍管理双“五条规定”等制度规定,完善反腐倡廉案例教育和惩防体系建设。

        6、深化执法主体建设。将一般程序案件交由基层执勤中队处理,做到基层民警人人会办案。民警办理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发生错案的,对相关领导进行问责。

        7、加强执法指导保障。建立法律法规、执法指导意见等执法办案工具库,适时发布执法指导意见和常见案例法律文书样本,指导民警办案。

        8、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开展示范中队创建和评比活动;开建若干大(中)队办公营房、车辆检测站点和停车场项目,改善营房办公条件。

        (二)狠抓交通秩序和通行挖潜,提高交通运行水平

        9、推动品质公交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打造“品质公交”的实施意见》。与公交集团共同建立公交优化研究小组,落实专人进行项目研究,实施“普快公交”试点工作。

        10、推进市区路网建设和升级。会同市建委、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确定市区快速主干路网,增建快速路,打通断头路;采取“小限制、小投入、小改造”的措施治理交通节点,增建行人过街立体设施。

        11、推动停车场(库)建设和停车产业化。与市建委及交研中心共同研究提高建筑物配建标准,推动配套停车场(库)建设;利用城市绿地、河道、学校建设地下停车场。

        12、开展城市交通综合研究。会同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对杭州交通发展趋势和汽车保有量阈值进行预测评估并制订分级应对措施,对错时上下班制度、区域限行及“师生快车计划”、交通容量与环境容量双边控制方案等储备课题进行研究,及时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13、狠抓交通秩序长效整治。全面健全完善交通整治“1+*”长效机制,推广经验做法,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秩序。

        14、加强交通组织。在中心主城区实施单行线、禁左、潮汐交通等措施,梳理节点并逐一提出治理措施,加强交通需求措施研究,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15、推进交通事故快速撤离。开发交通事故处理手机彩信服务平台,增加远程服务点,加强大型施救力量建设,实现路面轻微擦碰事故自行快速撤离,快速处置车辆抛锚、事故等。

        16、强化科技强警和应用。建成使用32个交管数字勤务室。推动浮动车技术应用,诱导日常交通出行;制定SCATS相位设置和信号配时指导意见,提高信号灯配时的科学性。在路段上设置交通技术监控设备。

        17、规范道路设施和标志标线。执行新修订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国家标准和《行人过街信号控制设施规范》《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2个行业标准,规范交通语言。

        18、提高交通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指挥系统排堵疏导业务培训,提高发现、处置交通事件的能力,快速处置日常性交通拥堵。

        19、全力做好*世博会“环沪护城河”交通安保工作。制定方案预案,做好交通疏导、分流工作。重点要做好旅游旺季交通组织工作,以及长三角世博体验之旅示范点的展示与体验活动、*月*日“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主题论坛的交通保卫工作。

        (三)推进事故预防管控,确保交通安全形势平稳

        20、推进平安畅通县(市、区)创建工作。推行重点乡镇创建工作制度,年内平安畅通乡(镇)建成率达到*%以上、县级以上公路沿线*%以上行政村(社区、学校、企业)达到交通安全单位要求。

        21、全力预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加强对酒后驾驶、客车超员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长效管理工作,会同安监、客运、货运企业排查治理重大安全隐患,加强对春运、长假等重要时间段,工程运输车、危化品运输车辆、大客车、摩托车等重点车辆,以及临水临崖、三级以下公路等危险路段的管理。

        22、推进隐患点段排查治理。建立治理进度跟踪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联合检查,推进常态化的综合治理工作。

        23、推进事故处理专业化建设。制定实施事故岗位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交通事故疑难、重大案件网上研讨机制。

        24、推进车辆和驾驶人源头安全管理。严格车辆检验,继续淘汰高污染车辆,加强电动自行车的监督管理。实行科目三实际道路考试智能化考试系统,在考试标准中增加交通规则的内容。

        25、加强对县市大队的指导、轮训。选拔培养交通管理专业人才,组织部分大队、中队干部到支队机关挂职轮训。

        (四)开展全民宣传教育,打造交通最文明城市

        26、启动实施三年规划。依靠党委、政府,联合市文明办,实施《杭州市打造交通最文明城市三年规划(2010-2012年)》,细化分解支队各部门工作任务,打好基础、逐步深化。制订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年底对中小学校教育情况、专业运输企业达标情况、交通事故、机动车守法率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文明出行等*项指标进行考核。

        27、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每月组织开展*个主题活动,对城市道路交通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行为开展全面整治。与市交通局联合开展出租车驾驶员不文明交通行为整治工作,逐步落实长效管理。

        28、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加强公共关系研究,提高舆情应对能力,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敏感交管新闻提前介入制度,主动邀请新闻媒体参与重大案件的侦破;组织策划《交警中队长故事》、《路口交警》等访谈活动。

        (五)推进社会管理服务创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29、巩固和深化交管服务站。按照“窗口”建设标准,整改硬件建设不到位、警务公开不规范、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30、推进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理赔。商保险行业在财损事故中推行“模糊责任、第三方定损、定损即赔付”的改革措施,提高互碰自赔额度,鼓励事故双方自行协商解决。

        31、建立健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在城区大队建立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地把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32、深化车辆管理所等级创建。建设“网上车管所”,实现部分业务网上办理;指导县级车管所争创公安部“百所全*优秀县级车辆管理所”。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2010年公安民警工作总结
  • 下一篇:2008年全市消防监督工作意见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