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牢固树立五种意识 把握处理五项关系

    时间:2010年08月10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当前,改革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基层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对待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必须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新的理念思考问题、新的措施解决问题。重点应牢固树立五种意识,把握处理好五项关系:

        第一,牢固树立第一责任意识,把握处理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与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一是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作为公安机关的第一职责。在思想上、认识上和工作措施上必须尽快适应这种转变,要牢牢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二是充分认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意义。要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将其摆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首要位置,超前谋划、积极应对,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三是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规律要有深刻的认识,即要深刻认识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高发的必然性、复杂性、危害性,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四是要讲究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策略。要从群众最关心、最不满意、最期待解决的方面入手,广泛采集各类信息,确保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超前性。

        第二,牢固树立创新发展意识,把握处理好以信息化建设为标志的创新发展与保持发扬公安机关优良传统的关系。一要坚持创新发展。不管处在什么岗位,不管分管什么工作,对僵化的、不适合工作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工作机制,都要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在前期狠抓信息化教育培训和信息采集录入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各项业务工作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念、机制、方法,赋予传统公安工作新的形式、内涵,从而进一步提升警务工作效能。二要保持发扬优良传统,特别是对艰苦奋斗、群众路线、民警传帮带等一系列被长期工作实践证明了的,有利于工作发展和体现时代特色的优良传统,不仅不能丢弃,还要更加坚定地保持和发扬。

        第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意识,把握处理好严格、公正执法与理性、平和执法的关系。公安执法既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和谐。一方面,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不偏不倚、不徇私情,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通过狠抓树立正确执法理念、规范执法办案程序、提高执法素质和能力、强化内外执法监督等一系列举措,对执法观念、执法程序、执法行为等多角度进行调整,确保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另一方面,要有理性、平和的执法方式。理性、平和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执法过程中,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讲究执法的方法和艺术,实现执法形式和执法目的有机统一。

        第四、牢固树立宗旨服务意识,把握处理好抓大事、破大案与为群众办小事、破小案的关系。一是要积极抓大事、破大案,在攻坚克难中展现公安机关无私奉献的爱民之情。对辖区内发生的大要案件,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全力攻坚,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破获,避免形成社会热点问题。二是要坚持办小事、破小案,在一点一滴中体现公安机关实实在在的为民之心。要通过一件件小案的侦破、一件件小事的办理,逐步累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支持。三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实行考评分开,“考”主要考核各项业务工作,“评”是指人民群众的客观评价。

        第五,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意识,把握处理好锐意进取、争先创优与埋头苦干、不求虚名的关系。工作中要把握两点:一是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分析基层公安机关存在的问题,说明基层公安机关在执行厅局党委的决策上还有差距,思想观念不到位、行动措施执行不力。二是锐意进取,争先创优。作为基层公安机关负责人,要在全体民警中倡树争先创优意识、积极进取精神,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促使民警队伍争先创优意识进一步提升,使争先创优成为全体民警的自觉要求,形成人人争先、个个创优的全新局面,进而推动各项工作发展进步。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公安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 下一篇:树立为民执法理念 锻造公安优良作风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