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警务室的作用
设立农村警务室是为了实现警察与群众的有机结合,共同发现和解决农村的治安问题,逐步以每一个农村治安的好转来引导社会治安整体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农村警务室发挥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公安工作的持续发展。在现实中,由于自身和一些体制制度的缺陷,使得农村警务室民警所承受的压力要比别的警种大的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警务室民警工作的热情和效率。
一、制约警务室民警积极性的瓶颈所在
(一)思想教育不够,警民了解太少。工作中,有些民警重者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信念动摇,特权思想严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甚至贪赃枉法,触犯法律,成为害群之马;还有一些民警,责任心不强,很少下辖区,只有真出了事了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似和应会敷衍,而且警务室的内务管理松懈,给群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二)民警素质较低,工作压力太大。在基础社区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收集信息、人口管理以及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派出所改革中要求责任区民警一警多能,一警多用。民警需要“沉”在自己所在辖区之中,处理自己辖区内发生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工作内容纷繁复杂,是辖区内的“多面手”,因此对民警素质要求很高。少部分民警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问题,在辖区管理中不能胜任全部工作,着手于办理案件、处理纠纷、布置耳目、重点人口,流动人口熟悉情况,上报信息、防范管理时感到力不从心,自身工作压力很大。
(三)民警疲于应付,工作质量太低。超负荷工作在公安机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基层派出所民警更是如此。大量的中心工作、阶段性、临时性工作和不确定的工作时间,使我们的警务室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由此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影响了工作质量。
二、突破瓶颈,提高警务室民警工作效率的途径
(一)思想要有保障。每个民警都要放平心态,确立自己真正的社会地位,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从自己言行、办事效率、警容风纪等点点滴滴做起,让“有困难找警察”不再是一句空话,以热情、文明的服务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努力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另外,民警还要严格执行五条禁令,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警容风纪,将内务条令做到实际,将警务室当作自己的家,保持其干净卫生及正规化,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二)素质要有提高。农村警务室民警除具备一个人民警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素质基础外,还应有针对在农村警务工作中特定的综合素质,可以一警多能,成为多面手,让自己什么都注意尝试,去实践,去探索,注意素质的养成积累,使自己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成为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三)管理要有创新。农村警务室民警要因地制宜的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利用农村现有的人力、物力,广泛开展预防犯罪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治安防范意识,推广落实各种硬件设施,达到减少和控制可防性案件发生的目的,及时发现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社会矛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化解,消除或减少其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同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农村警务室作用,层层落实,创造一个和谐生活环境。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