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民警的不凡事
屈指算来,今年**岁的**已经在公安基层一线干了**个年头。如今,两鬓已有白发的**仍然只是**县公安局**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可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常与鸡毛蒜皮的小事打交道的岗位上,他却连续三年获得县公安局执法办案能手称号,并多次被评为县公安局、县先进工作者。今年*月,他被**市公安局授予****年度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能手称号。
(一)
**派出所现有民警**名。在采访中,所长**列举了**的三个“最”:在办案一线年龄最大、案件裁决数最多、优案率最高。“**岁的年龄还在基层派出所默默工作,从未向组织提过要求,工作劲头一直未减,并取得好成绩,靠的是他对公安工作的那份敬业和热爱。”**县公安局政治处主任吕光远如是说。
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手上的案子办完了,他总会自己主动找事做。
**派出所辖区有大小旅馆百来家。查旅馆很累,**却经常“光顾”。新警小胡去年暑假到派出所工作以来,经常被老*“邀请”去查旅馆。
一般民警进行旅馆检查的时间都是在上班时间,而**不是。“他经常在半夜**点或者凌晨*点多把我叫起来去检查,让我睡不好觉。”小胡有点“耿耿于怀”。问起原因,老*说:“因为这两个时间段住宿的人员最集中,最能发现问题,如果白天去查,根本没有人住,哪能发现什么问题啊?”
检查旅馆看似轻松,却相当耗时间和精力。每一个房间都要开进去检查,每一位住宿人员都要进行核对,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年*月的一天,**和小胡对旅馆进行例行检查。在一间客房内,细心的老*发现了一根吸管。认为可疑,他便将住客带回所里进行调查。一查,这些人居然都是“瘾君子”!
(二)
办过案子的民警都知道,办案并不难,但要办优案不容易,因为办案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出入都可能被扣分。所里的不少年轻民警常常问**,他为何会有如此高的优案率,老*总是笑着说:“办案,需要认真。要多花一点时间,多一点细心。当然法律理论功底过硬也很重要。”
也许,你会认为老*是个法律专业的高材生,其实不然。在参加公安工作前,他是一名工厂的技术员。
****年,县公安局的一次招干,让**成了一名人民警察。从一名技术员到警察,他克服了许多困难,吃了许多苦。刚参加公安工作时,**已过而立之年。那一阵子,老*每天总是捧着法律书籍和笔记本。几年下来,他做的法律笔记已经有厚厚的*本,抽屉里**多本法律书籍也被翻得“千疮百孔”。他先后通过了大专和本科的法律自学考试。
《治安管理处罚法》刚刚发到手,**一有空闲就拿着新法翻来翻去,和原来的那部条例进行比较。一个多月下来,有的民警的书还放在橱柜里面,**已经读了好几遍。**总是把自己比作“笨鸟”,并时时告诫自己,只有“先飞”才能赶上年轻人。
后来,打防控系统开始应用于基层派出所。当时,**已过不惑之年。此前,因接触电脑的机会不多,他连电脑上简单的“复制”、“粘贴”功能都不懂。于是,**向年轻同志请教,不熟练就多花时间进行练习。如今,他已能熟练运用电脑。
很多年轻同志为了拿个“优案”,总会刻意选择评判比较宽松的法制室民警审查案卷。**恰恰相反,每次评判他都将案卷送给喜欢“找茬”的法制室民警。一个标点符号、一个错别字、一个证据链的缺失都可能成为执法中的“不完美”。每次评完案件,老*都会将评判表复印,之后装订成册。数年下来,已是厚厚一叠。一有空,他就会拿出评判表细细翻看,从中吸取教训。
靠着这种严谨的作风,**在执法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年,他主办的**起案件中有**件被评为优案;****年,他办理**起案件,有**件被评为优案;****年,**以**起案件***%的优案率位列全局优案率之首。
(三)
“我的工作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况且,我所做的都不是什么大事。”采访时**如是说。但多年过去了,他所做的那些“芝麻小事”,辖区群众始终记在心里。
七里乡的*大妈因债务纠纷与村民张某发生扭扯,在此过程中*大妈受伤。**接手后发现双方积怨已深,都不能正确认识错误,调解难以进行。为此,他主动出击,分别走访两家,前前后后跑了*趟,最后双方都被老*的诚意所感动,达成了和解。如今,一提到**,*大妈就称赞不已。
去年*月的一天,**接到110指令后来到**街,发现又是一件常人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当事人一方说租住在楼上的住户的水滴中了她,另一方却说没有这回事。双方为此起了冲突。虽经劝导,两家人仍互不相让。事情发生在星期六,第二天按规定**休息。但第二天一大早,老*就找到村“两委”,希望尽早解决这件事。
一次、两次、三次,**前后跑了十几次。当事人终于在调解书上签了字。**村负责人黄永荣感动地对**说:“就你办事的韧性,我真是服了。”
多年来,**主动上门调处各类纠纷***余件,没有一件被投诉,许多群众在调解中记住了他。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