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农村稳定工作的若干思考
**县位于****山脉南麓,总人口**万,其中**%的人口在农村。维护好农村稳定,非常重要。目前,维护农村稳定工作有这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最担心的还是突发性群体事件。从全*看,无论是贵州瓮安事件、甘肃陇南事件,还是**石首事件,涉及的人和事,大多都是农村的人和事。就我县而言,也发生过一些群体性事件,虽然规模较小,影响、危害不是很大,但动不动就群体聚集“讨说法”,动不动就以“死人压活人”,动不动就堵路要“权益”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目前,这种社会导向还在“滑行”,处置工作还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状况。同时,农村因环境污染,山林、资源权属纠纷等引发的一些问题,往往还出现“农村包围城市”,聚集进城冲击政府这么一种现象。今年以来,全县发生群体性事件苗头**起,其中农村就占了**起,达**%。在调研中,有的同志调侃,地方党委、政府维稳仍然是如履薄冰,仍然象坐在“火山口”一样。
二、最头痛的仍然是信访问题。近年来,超级访、非正常访、无理缠访、闹访现象增多。虽然中央有关部委相继为缓解基层“控访难”问题,出台了一些较之以往相对“强硬”的政策、措施,但目前在基层仍是“积重难返”,仍处在一个艰难的“扳转”过程。所以,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奔波,往返县市、省京、京城劝访、控访,仍然是基层无可奈何,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最危险的是基层执政意识的淡化甚至是缺失。现在农村存在“两个激烈”的情况:一个是农村宗族势力与我争夺“阵地”越来越激烈;另一个是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尤其是“家庭教会”与我争夺“人心”越来越激烈。在一些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基层干部处理问题往往就事论事,没有从执政的高度去看待农村的一些问题,不“硬”反“软”、节节退让,或者无所适从、无以应对。在个别地方,一些村级组织还被掌控在个别宗族势力甚至恶势力手中。
四、最重要的是用科学稳定观来指导农村稳定工作。一些地方干部处理农村涉稳问题,经常出现走极端的情况:一是处理涉稳问题上,事前往往是议而不决、欠拖不决、相互扯皮,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又乱开口子、一味“花钱买平安”;二是在使用警力上,一些地方以前滥用警力,目前又怕担责任,当用不用。如何理性、辩证看待农村稳定问题,统筹做好农村稳定工作,基层在这方面的把握还不是很全面,如何把“坏事变好事”的操作力还不是很成熟,以致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动维稳的现象。
五、最紧迫的是化解社会矛盾。当前,社会矛盾总量还在膨胀、扩大,社会情绪还难以一步理顺到位,社会风气还比较浮躁。当务之急,就是要把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作为维护稳定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抓紧、抓细、抓到位。特别是农村的稳定工作,更必须把矛盾纠纷的化解作为源头性、常态化的工作来抓、来落实。近年来,**强力推出了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方面的调处工作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如何切切实实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这条工作要求,还必须想更多的办法、下更大的功夫。
六、最不放心的是工作不落实的问题。这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是能力的问题。在基层,有少数存在部署了的不动或推一下动一下,落实打折扣、走样的现象,总让人有种“问题在社会、隐患在内部”的感觉。最后,没“事”得过且过,有“事”打乱仗。
七、最感到困惑的是农村稳定工作的导向问题。现在不管哪里出了什么事,大报、小报甚至官方媒体的一些评论让基层感到“寒心”,好象出了事就是地方的错,就是维稳干部的错,不同程度造成了一种社会错觉。此外,司法判决跟着舆论“走”、媒体“救人”案日趋增多的现象,不仅造成“法律失灵”的导向,而且在基层单位造成过分强调“社会效果”的倾向。同时,在调研中,一些基层的同志谈到,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不要“硬”?怎么“硬”?硬的度怎么把握?这个问题始终打个问号。
保持农村的和谐稳定,各级党委、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直以来,我县非常重视农村稳定工作,各级党政全力以赴,各个部门“一起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千方百计维护了农村的总体稳定。在维护农村稳定的工作实践中,我个人有这么几个观点感触很深:
一是“农村稳则全局稳”。农村面积大、人口多。目前,各类问题大多数发生在农村、集聚在农村。尤其是激情杀人、因邻里纠纷引发的凶杀案件在农村占了80%以上,特别是一次杀死多人的命案往往震动全县,带动全局。可以说,“农村稳定,则全县稳定;农村平安,则全县平安”。
二是“稳定无小事”。当前,往往一个小矛盾、小纠纷、小问题没有调处得好,就可能酿成大矛盾、大纠纷、大问题,以致小事放大、大事搞“炸”,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干部作风影响民风”。通过调研发现,一个地方干部作风简单粗暴,民风就浮躁;干部不讲法、不讲理,群众就更是“蛮”;干部理性、平和、文明,民风就纯朴、厚重。
四是“农村富,农村稳”。在农村,矛盾纠纷多的地方,往往这个地方就比较“穷”。可以说,凡是能够保持相对“稳”的地方,起码是个相对比较“富”的地方,“富”的程度越高,人们的心越齐、气越顺。
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稳定工作,我考虑,作为公安机关,今后的工作方向是:“树牢执政意识,突出群众工作,攥紧维稳拳头,打压不法势力,强化维稳职能”。
1、树牢执政意识。一是不忘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切实维护农村的政权稳定。二是把立场坚定、有能力、口碑好的民警选配到派出所工作,配足配强派出所警力。三是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始终能从政治的高度、执政的角度去思考农村涉稳问题,运作农村维稳工作。
2、突出群众工作。一是开展“警民恳谈”。民警要深入群众家中,放下“架子”,与群众“面对面”,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的诉求、需要,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实行案件“回访”。着重对未侦破的“八类”刑事案件、城区“两抢一盗”案件、农村因家庭邻里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以及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进行回访。三是推行所长、教导员包村(社区)警务。各派出所长、教导员深入到包村村组(社区),摸排走访辖区情况,真正把所包的村(社区)当作自己的“责任田”来耕作。总的要求,就是在全县公安民警中树好“口碑”。
3、攥紧维稳拳头。一是旗帜鲜明定好位,“亮”出“公安职能”。突出公安机关维稳角色,真正做到聚集的群众见了“散”、“罗汉”见了“跑”。二是进一步强化处置事件的专业队伍力量。特别是加强特巡警队伍建设,确保关键时刻能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4、打压不法势力。一是治“乱点”,坚决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对村霸、沙霸、水霸、菜霸、山霸等非法垄断的地方黑恶势力,以及欺压群众、骚扰滋事的地痞流氓,坚决打早、打小,发现一个、打掉一个。二是守阵地,坚决打压农村宗族势力。对农村宗族势力,必须防紧盯牢,对组织集体上访、策划挑起事端和插手基层事务的首要分子,依法处理,防止宗族势力坐大成势,影响稳定。三是赢民心,坚决打击取缔邪教、非法宗教势力。坚持露头就打,及时处理、防止形成现实危害;密切掌控动向,封堵通道,防止渗透破坏。同时,重点加强农村地区反邪教、反非法宗教宣传教育。
5、强化维稳职能。一是强化预警职能,协助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着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对可能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切实当好参谋和助手。在党委、政府牵头组织下,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二是强化督导职能,扎实推进农村群防群治工作。督促建立群防群治组织,规范队伍管理,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业务指导,确保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强化打防职能,确保农村社会治安绝对稳定。严厉打击盗窃农机牲畜、破坏水电设施、诈骗群众钱财等涉农型犯罪,大力整治农村扑克、麻将“遍地开花”的不良风气。定期向群众通报治安状况,随时发布警方提示,提醒和指导群众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在有条件的村组(社区)推广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对农户推广安装“气死贼”、“电子狗”等简易技防设施,全面铺开农村(社区)警务工作,积极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农村警务工作。四是强化宣教职能,切实增强广大群众法制意识。把法制宣传与日常走访、巡逻、户籍工作相结合,组织开展“法律赶墟”、“法律下乡”、“法律入户”等活动,教育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群众检举揭发违法犯罪,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同时,会同基层综治单位组成帮教小组,对刑释解教人员、劳教强戒人员、有劣迹闲散青少年开展帮教转化工作。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