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交警管理 >> 安全天地 >> 浏览公安
  • 浅谈如何强化对二轮摩托车的管理

    时间:2010年09月20日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追求交通的便利,摩托车以其轻便、快捷、经济的特点深受广大居民的青睐,作为代步交通工具的摩托车在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严重隐患。交通肇事十有八九和摩托车有关,笔者在此粗浅谈谈摩托车交通违法行的为的主要种类、防范对策。

        一、 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的主要种类

        一是不戴头盔。安全意识差,驾驶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的现象较普遍,原因主要有:一是嫌麻烦。二是自我防护意识差。安全头盔虽小,但在行驶过程中作用是巨大的,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驾乘者猝不及防倒地,在这时最先着地的往往是头部,安全头盔可以帮助驾驶员减少冲击力,保护生命安全。

        二是无牌证。牌证不齐上路行驶是交通安全一大隐患。目前,在农村无牌证摩托车占有大部分比例,他们对持证驾驶和车辆入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足,只要车子买回家,开车就上路,根本不懂基本的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交通安全法律意识十分淡薄,驾驶技术生疏,无视法律法规,驾车行驶在随时都可能遇险的公路上,构成了很大的事故隐患。

        三是不年检。人们往往十分重视对汽车按时年检,而对摩托车年检却十分不重视,在他们眼里摩托车只是一种比自行车快速、便捷的代步工具,年检不年检不重要。同时,更有一部分居民认为只要还能开就不算“病车”、报废车,致使一部分摩托车长期未得到检修,这些车辆车况极差容易出现制动失灵、轮胎爆裂、转向失灵等问题造成交通事故。

        四是强超强会。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强超强会。许多人认为摩托车体积小,行驶灵活,因而遇险不避,将摩托车骑在道路中央,有的甚至曲线行驶,见缝插针强超强会,极易酿成重大事故。

        五是速度快。“十次事故九次快”这是不变的真理。在农村道路上,有时你会发现身旁一辆车速超快的摩托车呼啸而过,形似一溜烟儿。但这“一溜烟儿”的瞬间有可能就酿成车毁人亡的悲剧。

        六是超员超载。摩托车超员超载违法行为在农村极为普遍,载人载物、人物混载,一家三、四人,甚至五、六人共骑一辆摩托车,上街购物,为了方便载人载物,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便是群死群伤。

        七是酒后驾驶。酒精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具有一种抑制作用,饮酒后驾车将产生触觉能力降低、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下降、身体疲劳等一系列不安全因素,一个血淋淋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生活和交通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其危害不言而喻。

        八是抗拒执法。一些人虽然领到了驾驶证,但没学到多少交通安全法规知识。他们交通法规意识不强,对骑车上路要自觉配合执勤民警检查概念模糊,对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严重后果认识不清。上路行车想逃避检查,难免就会有强行冲关或掉头就逃等行为。执勤民警如果对逃避检查的摩托车追堵,摩托车驾驶员在慌不择路和高速行驶的情况下,遇紧急情况,就难免会发生意外受到伤害,甚至殃及群众。

        二、 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是违法成本过低。“违法成本”是指当事人实施了违法或不当行为后所付出的代价或承担的后果,这种后果指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或赔偿经济损失,以及由此造成的其他机会成本。交警在现场执法时经常遇到摩托车驾驶人采取不顾后果的驾车强行冲卡、绕道折回等方式逃避检查,而基于“交警执法时不得强行拦截或者驾驶机动车追缉”的相关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执勤交警在工作中总是小心谨慎,面对摩托车冲卡因害怕出现意外事件而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而尽可能不采取强制管理措施。

        二是守法成本过高。价格约4000元/辆左右就可以购买一辆比较好的摩托车,但要办牌办证费用约800余元,占常用摩托车购车费用的1/5以上。在使用过程中摩托车每隔1年或2年就要进行一次安全技术检验,年检费用加上保险费得花成百元,有的居民经济收入相对低,交通安全意识又淡薄,他们总觉得花这部分钱没必要。

        三是安全意识不强。在很多居民眼里,摩托车没有象驾驶汽车那样引起重视,更对交通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现有摩托车培训考试制度中也存在一定弊端,特别是集中组织摩托车驾驶员学习交通法律法规上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导致一些人虽有驾驶证,但真正所掌握了解的交通法规知识不多,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也无从认识。

        四是执法力度不够。由于摩托车拥有量大、交通违法率高,交通管理难度大。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但受警力限制,一般都是一名民警带队,再辅以适当数量的协警,这样的配置维持正常的交通秩序没有为题,但在查纠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时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但如果一旦将人员集中,问题也随之出现,气势是有了,但存在违法行为的摩托车老远看到“白帽攒动,背心(反光背心)闪闪”立刻转身就溜。

        五是源头管理“弱”。当前基层交警部门由于受警力、经费和思维模式的限制,在摩托车基础工作台账的制作和管理上存在滞后性,对辖区已注册登记摩托车的底数、无牌无证、报废车辆数、没有及时年检数、使用外省籍牌证的数据等基本情况排摸不清,在寻求摩托车违法行为的治理对策上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盲目性较大。而许多无证驾驶者对办证程序不了解。经了解,部分群众也想考取驾驶证,但对办理驾驶证及摩托车上牌都需要那些手续,应该怎样办理不了解,又不主动到有关部门去咨询,因此迟迟没有办理。

        三、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的防范之策

        一是加大打击力度,提升违法成本。加强路面监控,严查摩托车各种交通违法行为。交警路面执法时,做到精心安排,合理布置,增加巡逻密度,点线结合,相互配合,一旦发现逃避检查的摩托车,执勤人员相互配合堵截,在控制范围内,进行有效围堵,使逃避检查的摩托车难以得逞。

        二是出台便民措施,降低守法成本。在法律规定的硬性缴费指标不变的情况下,交警部门可从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入手商讨一套有利于降低农民守法成本的策略在农村推广。在费用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同时也可以通过设立流动检测点,定期下派检测人员下乡检测摩托车,使农民的摩托车可在就近的临时检测点进行检验,省去驾驶员往返于城乡之间办年审的误工费、交通费等不必要支出,降低了摩托车驾驶员的守法成本。

        三是突出宣传教育,改变交通陋习。首先,强化驾驶员交通法规教育,提升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在培训摩托车驾驶员和对摩托车驾驶员进行年验审时,要有计划进行系统的交通法律法规教育,并进行严格考试,考试合格后,方能领取驾驶证或通过年审。对在路查路检中查获的无证驾驶人员可暂扣违法车的同时,强制其参加交通法规学习。做到抓一个教育一个,最后达到教育一片的目的;其次,加强针对性的教育。由于农村人口数量大文化程度不高,因此要多注重启发式教育。在方式上,应多选取发生在农民身边的典型案例,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来说服、教育,效果会更明显。

        四是加大处罚力度,威慑违法行为。首先,开展专项整治。在摩托车相对集中的地区和路段,分片分段开展整治工作,强化路面管控,形成强大震慑力。要根据摩托车在时间上、地域上活动特点,实行定点检查与巡逻执勤相结合的办法,加大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在查处中要充分利用道路条件,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摩托车的车速,防止出现逃避检查和管理的情况。其次,从严处理严重违法行为。在查处摩托车违法行为中,该暂扣车辆的坚决暂扣车辆,对无证、酒后驾车等情节严重的,该拘留就拘留,形成威慑力。

        五是严格牌证管理,筑牢源头防线。首先,要严格做到“一证一车”即一本驾驶证只能为一辆摩托车上牌,想更换车辆的驾驶人必须通过合法途径将原车报废后方能为新车申领牌证。为有效减少无牌证行为,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车管渗透至摩托车销售环节:任何人购买摩托车必须提供本人的驾驶证以及车管所提供的“当事人未办理过摩托车上牌手续或当事人已办理摩托车报废手续”证明,摩托车经销商应将销售记录及买主的驾驶证信息及时交公安交管部门存档,摩托车买主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车管所上牌,逾期未上牌又无法提供合法理由的,交管部门可根据销售记录存档追究其法律责任。其次,要强化摩托车源头静态管理。摸清摩托车及驾驶员底数,加强驾驶员日常宣传教育培训,加强对摩托车的注册登记、年度检验、依法报废等的督促,做实做细基础工作台帐。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浅谈如何以“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载体深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