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公安保密工作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公安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重要专政机器和执法部门,历来都是保密工作的要害机关,加强公安保密工作至关重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保密与窃密的斗争变得更为复杂、尖锐,特别是近几年来公安机关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公安工作基本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公安保密工作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给公安保密工作带来需要重新审视的课题。
一、当前公安保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些民警保密意识淡薄。在日常生活、信息传递、工作交往、新闻报道等工作中,少数民警因忽视公安保密工作,常常造成国家秘密和警务工作秘密的泄露。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保密意识,片面地认为“天下太平,无密可保”、“科技发达,有密难保”,因此思想麻痹。
(二)少数公安机关的领导存在重业务、轻保密的问题。长期以来公安机关中心任务重、业务头绪多,不少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在维护社会治安、侦查破案的工作中投入很大精力,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必须完成,无暇顾及保密工作,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有的公安机关虽然名义上有保密工作机构、有人员,但往往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而已,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大部分工作都是靠办公室一、两个人去做。
(三)公安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严峻。一是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单位的网络管理与运行保障技术力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大部分网络终端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只能送到外单位维修,极易造成公安内部信息的泄露;二是对移动存储介质(如硬盘、U盘、软盘等)的管理难度很大,漏洞较多,不易受控;三是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存在大量漏洞,严重危及网络安全和运行管理。
二、加强公安保密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要切实加强保密意识教育,增强保密观念,提高全警人员做好公安保密工作的自觉性。一是要抓好新入警人员的保密教育工作,使他们从入警的第一天开始就认识到做好公安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公安保密工作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明确公安保密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的关系,时时处处绷紧保密这根弦,自觉把保密工作提到讲政治的高度,摒弃“无密可保,有密难保”的糊涂观念。二是要抓好工勤人员和聘用人员的保密教育和管理工作。对于工勤人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接触秘密载体的范围,给他们设定一定的“禁区”,不该知道的警务秘密尽量不要让他们知道。对于公安机关聘用的技术人员,要对他们制定更为严格的保密纪律,经常向他们敲警钟,把执行保密纪律作为考核聘用人员的一项标准。三是要抓好重点涉密人员的教育,特别是要害部门的高涉密人员,要加强经常性的保密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切实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防止发生失泄密的问题。
(二)要切实加强公安保密工作的专业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公安保密工作专业队伍,是做好公安保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当前公安机关的保密工作,基本上还是过去那种“看文,查纸,盯人”的保密模式,已与当前日新月异的窃密技术手段严重不相适应,需要依托技术和通信部门建立起一支信息化时代的专业公安保密队伍。首先要加强对现有从事涉密岗位的公安民警的管理和培训,注重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到地方高校选录一批思想品质好、愿意从事公安保密工作的网络技术人才,充实到公安保密工作专业队伍中来。
(三)要切实加强对公安保密工作的硬件建设和资金投入,提高防范能力。在信息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日益拓展的新形势下,公安保密工作单纯靠“人防”是绝对不够的。作为一名公安机关的保密工作者,我们需要发扬“对党忠诚、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精神,更要在“绝对安全”、确保万无一失上下功夫。因此,要提高公安保密工作水平和防范能力,就必须做到人防、技防双管齐下。要确立“舍得花钱买安全”的理念,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购置必要的高科技防范设备,如屏蔽干扰设施、计算机防火墙、隔离卡、消磁器、碎纸机、低辐射通信设备及报警装置等,只要是公安保密工作中需要的设备,都必须装备到位。可以借鉴省厅配置单警装备那样的模式,由省厅统一采购,严把质量关。同时,要关注当今科学技术信息的发展方向,加强预测预防,逐步改变目前技术防范设施和手段相对落后的状况,不断提高公安保密工作的防范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