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公安信息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公安信息化的强势推进,全省公安机关已进入信息化高端应用的发展阶段。但是,当前基层公安机关仍然面临经费和警力不足、人才匮乏、机制不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用科技挖掘潜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向高端应用发展,已经成为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信息化应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与当前警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集成共享不足。警种内部纵向建立的信息系统应用比较广泛,而部门和警种之间的横向联系不够紧密,大量情报信息只能在基层实战部门内实现量的积累,“信息孤岛”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二是信息质量不高。由于基层警力紧张和民警综合素质不一,信息采集规范难以落实,采集录入随意性较大;缺少信息维护、更新的专业队伍,存在录而不管的问题,信息质量无法保证。三是创新意识不强。受传统警务模式影响,部分基层民警缺乏创新精神,不愿对“信息警务”进行摸索与实践。四是管理水平较差。基层公安机关从事网络管理维护民警的技术水平较低,难以及时做好网络管理维护工作,部分单位网络运行时好时断,影响信息化应用的开展。五是应用成效较低。基层单位信息化应用仍停留在查询、办案环节,综合运用各种信息系统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缺乏对孤立信息的及时归纳整理,从中发现带有规律性、苗头性的问题,形成综合性、预警性研判报告,高端应用能力普遍较低。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简要地讲,主要有领导、民警、机制和保障四个层面:一是领导层面。少数基层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虽然口头上强调信息化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重视和关注,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和难点问题上。二是民警层面。情报主导警务的理念尚未根植于民警心中,不能主动运用系统平台进行人口管理、案件办理,没有感受到信息化的便捷性、实用性,致使信息化应用意识不强。三是机制层面。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前瞻性研究,没有做到统一规划、统筹协调,管理运行、考核奖惩等机制不够健全,杠杆、导向作用亟待加强。四是保障层面。经费投入不足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导致部分应用项目建设滞后,制约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推进信息化高端应用的对策思考。要有效破解这些制约发展的难题,就必须在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实战水平、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是在提高保障水平上做文章。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资源、落实责任,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基层单位领导作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领头雁”,必须树立科技强警是第一要务的理念,立足实战,认真研究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存在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物力保障和人力保障,确保公安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二是在提高典型水平上做文章。要强化导向树立,把信息化应用水平与日常考核、干部任免相挂钩,充分调动民警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要强化教育培训,把信息化应用作为深化全警大练兵的重要内容,按照警种、岗位和年龄的不同,分层次开展培训,切实提高民警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要强化典型培育,采取比武竞赛等办法,在基层发现培养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推动基层信息化应用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强化经验总结,及时总结侦查破案、打击犯罪、治安管理、派出所及社区管理等一线信息化实战应用的典型经验,不断提高应用水平,开创高端应用的新局面。
三是在提高管理水平上做文章。牢固树立“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理念,通过统筹协调、强化管理,用好各类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整体效益。建立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成果管理机制,把科技工程、装备建设的组织、实施、运行、维护纳入常规管理轨道,合理配置资源,既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实施,又突出重点,解决当前问题,加速实现信息化建设成果向警力和战斗力的转化。
四是在提高实战水平上做文章。牢牢把握“实战为先、应用至上”的原则,加快推广信息化技术手段,以用促建、边建边用,不断提高实战能力,服务现实斗争。要健全分析研判机制,有效掌握高危人员特点,重点部位、行业发案规律,及时指导管理和防范,增强管控工作的实效性。要健全网上查控机制,加强对情报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充分利用平台、业务系统的比对结果,开展嫌疑人员、物品追踪查证,形成网上信息查控处理反馈机制,进一步严密打防管控网络。要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把信息采集融入基层民警的各项日常工作中,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激发广大民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提高素质,提高信息质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