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交警管理 >> 安全天地 >> 浏览公安
  • 浅析某市助力车管理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0年10月18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市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处理**、**、**三省区的结合部,东与**省**市、**市毗邻,北与**省**市相连,是大西南地区东进**、**、**和出海的重要通道,是**——**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市辖八步区、平**管理区、**县、**瑶族自治县、**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全市共**个乡镇,总人口***万。**市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快速便捷,交通建设日新月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有***、***线国道干线和*****、****、*****省道干线纵贯境内,地理位置重要,车流量大,所辖路段多为山区道路,临水临崖、弯多路窄坡陡、地势险峻、交通状况复杂。目前,**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现有民警***人、下设**、**、**三个县大队和支队直属一、二大队、事故处理大队、特勤大队、高管一、二大队、平**大队七个直属大队。**市所辖区道路共****.**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公里,国道***.***公里,省道***.***公里,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其他专用道路***.***公里。**市拥有机动车******辆,机动车驾驶人******人,其中助力车*****辆,助力车驾驶员*****人。随着助力车拥有量和驾驶员的增加,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正面临新的挑战。今年来,**交警支队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活动为载体,随着国家政策出台,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优化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开拓创新,并根据辖区交通管理面向广大农村的特点,以助力车交通秩序管理为重点,以遏制道路交通事故为任务,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和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探索助力车管控的新方法和新路子。现就**市助力车管理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当前**市助力车的管理现状

        1、近年来,辖区内助力车保有量急速上升,涉及助力车事故居高不下,支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助力车因性能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特点,在我市广大农村形成一定市场。但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也明显增多,从目前的交通事故情况看,主要存有以下安全问题。一是车辆安全性能较差。部分农民为贪图便宜,在助力车维修点、二手车市场等地购买来历不明的助力车,这些助力车的制动、灯光等安全性能一般较差,极易诱发交通事故。二是广大群众由于安全意识不强,甚至超载超员,有的逢年过节载着小孩、家人串亲戚,给农村交通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三是安全管理“盲点”较多。我市农村地域广、范围大,加之农村助力车量大、查处难,基层交警对助力车的调查摸底、安全管理显得力不从心,存在诸多管理“盲点”。

        2、在目前机动车与道路交通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众多助力车上路无疑加大了路面的机动车密度,增加了管理难度,给道路交通带来了新的压力。助力车具有体积小、速度快、灵活性高的特点,驾驶人横穿、逆行、改道、调头等随意性大,预见性差,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其他机动车正常行驶,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助力车购买手续简单、价格便宜且使用者不经过专门的培训考试,一些使用者缺乏对基本的道路交通常识的了解,交通安全意识、法规意识普遍较差。在目前道路混合交通的情况下,因助力车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3、目前助力车生产销售市场良萎不齐、由于助力车生产投资小,成本低,销售好,收效快,大量助力车生产厂家应运而生,规模大小不一,生产条件不一,技术标准不一,甚至有作坊式工厂生产助力车,于是出现了助力车产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助力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公里,但一些厂家一味迎合消费者心理,擅自更改助力车生产技术规范标准,将助力车制造成“电动助力车”,车速超过**公里小时,甚至可达**公里小时,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同时销售商摘除助力车限速装置,以致其安全性能相对较差,在行驶过程中造成事故隐患就会增多。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由于车速比普通自行车、行人要快,超车机率大,极易发生刮擦事故。由于助力车几乎没有噪音,来去无声,对行人更具迷惑性,通常发生交通事故时未等受害人反应过来,助力车驾驶员就快速逃逸了。

        4、根据《助力车通用技术条件》助力车整车质量应不大于**公斤,产生助力车整车体积重量超标的原因是:助力车的摩托化,首先是车轮越来越小,其次是加长加宽车身,为了美观,许多厂家还把电瓶从车架前身移至鞍座后方,致使车架前后受力不匀,影响车辆的稳定性,超越助力车的界限,给骑行人带来潜在不安全隐患。同时由于体积增大须占据较大通行路面,使原本狭窄的非机通道变得更加“拥挤不堪”,由于整车质量超重,加大了助力车前叉、车轴及其他承重部位的负荷,在快速行驶中很容易造成突然断裂,危及驾车人的人身安全,再者车辆过重还会影响助力车的制动功能,尤其在阴雨天气或湿滑路面,很容易出现相互碰撞与侧滑的危险。

        二、困扰我市助力车安全管理的原因

        1、目前,由于一些地方对助力车的使用管理还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交警部门对助力车以上的机动车辆管理投入的精力多些,对助力车的管理投入的精力相对少些,有的甚至忽视了掌握和管理。一是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不强,对助力车的驾驶方式和不规范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高,偏面认为只要不出交通事故、交通违法不要紧,导致了无证无牌、超速超载、人货混载、驾车吸烟等违法行为频繁发生。二是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难度较大。一方面部分农民在行驶过程中遇有交警执勤,便迅速掉转车头或向乡村小道逃跑,有的不顾交警阻拦加速行驶,查处的难度极大,使部分农民认为即使违反交通法规也无所谓。三是基层中队把管理重点放在大客、中巴载客和货车管控上,对助力车管理只是应急应付,管理不够规范,措施难以顾及到位。

        2、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教育不到位。目前,我市乡村的交通安全组织基本萎缩、软化,没有固定的交通安全管理员,对农民的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措施不能有效落实,群众的安全意识得不到提高和警惕。同时,对农村机动车特别是助力车的摸底、管理基本流于形式,管理措施不能落实到位。

        3、助力车驾驶员不经过培训考证便上路,不象其他机动车驾驶员,有一定的时机和场所接受交通常识和法律法规学习教育,客观上成为宣传教育的一个“盲区”。对如何专门针对助力车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方面想的办法还不够多、采取的措施还不够活、花费的力气还不够大。没有把助力车完全纳入机动车管理范围,专项整治行动少,尤其对助力车违反交通法规的处罚较轻,甚至把助力车与普通自行车作同等标准管理,客观上使助力车使用者无所禁忌。

        三、相应管理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现状及原因,笔者认为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防止因此发生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根据国家政策和自身的环境特点和交通状况,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政策法规,使助力车的生产、销售和管理有法可依,改变目前生产、销售、管理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的状况,真正把助力车管理纳入整个交通管理大系统中,保证各个环节、各个部位都有人抓有人管,防止失控失管。要联合质监、工商等部门,加强对助力车生产质量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对违反交通法规的助力车,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城乡文明建设和普法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抓住“五进”工程契机,利用多种形式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使人民群众在交通安全方面认识上有提高,行动中有落实,共创和谐的交通安全环境。

        2、建立日常化的交通宣传教育机制。一是灵活运用宣传形式,要紧密结合普法教育、交通安全“五进”宣传、无牌无证专项整治等活动,采取悬挂横幅、集贸市场张贴标语、村委建立宣传板报、上交通安全课、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才艺表演赛等方式,面对面向广大群众宣传交通安全常识、交通安全法规,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二是对车主和驾驶员集中进行一次宣传教育系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文和知识;对车主和驾驶员做一份《道路交通安全法》基本常识答题卷,提高交通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知识;进一步规范交通行为,在社会上形成人人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自觉遵守法规的良好风尚。

        3、认真抓好源头管理,协同工商、计量等有关部门深入到辖区内的助力车生产企业厂家,对车辆生产标准规格进行调查,从质量、速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确保重量和速度成正比,防止因质量轻,速度过快,刹车时出现滑行路段长的问题。同时,对车辆的尺寸进行规范,防止出现尺寸过大影响安全系数。认真做好宣传工作。针对当前人们交通安全意识淡漠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于助力车安全性能的忽视,积极采取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利用一些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让人们对骑行助力车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实际骑行助力车的过程中树立牢固的交通安全意识,认真加以重视,防止因疏忽,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同时,深入到社区、企业、村庄等人员集中的地方进行交通安全宣传,使人们在这种氛围中增加交通安全意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这一覆盖面广的特点,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群了解助力车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从而充分重视起来,防止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4、加大管理力度。针对经常发生的助力车交通违法行为,交警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积极开展针对以助力车为主的整治活动,形成一种强大的声势。在一些城区繁华路段进行疏导和管理。同时采取管理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制定详细的办法和措施,让民警既做好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宣传让交通违法者受到更好的教育,增长交通安全意识。充分发挥科技强警的作用。针对人们骑行助力车交通违法特点,以及人们不重视助力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思想,采用电子屏幕提醒、数码相机拍摄等方式进行管理。并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让人们从中意识到助力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把交通违法行为降下来。交巡警部门要经常性开展对助力车的专项整治,重点查处助力车闯红灯、逆向行驶、超速行驶、占用机动车道行驶、违法载人、争道抢行等严重扰乱交通秩序的交通违法行为,强制报废不合格助力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助力车实行区域性限制性通行。在社会营造出对助力车严格管理的氛围。

        5、统一标准,规范管理。目前我市存在着大量的超标助力车,解决助力车的肇事问题,从最根本上是要制约其车速。而我市可以根据实际道路情况,比如,可以尝试着将那些超标助力车从助力车的队伍中单列出来,规定其最高车速。将大功率、高速度的助力车纳入到机动车范围进行管理,从交通安全管理方面来看是有益处的。另外这也有利于将其纳入保险体系,为交通人提供更为实际的保障,出台地方法规。为进一步加强对助力车的管理,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出行安全,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我市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出台一些诸如“严禁超速行驶”、“严禁载人”、“严禁加装、改装限速、动力装置”等助力车地方管理规定,强力推进对我市助力车交通违法行为的依法严管工作。

        6、加强助力车驾驶人出行安全意识。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助力车出行平安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媒体等方式,对广大助力车交通参与者进行广泛交通安全意识宣传。深入各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家庭等,大力开展以助力车典型交通事故案例为反面教材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提醒广大助力车驾驶人从中汲取教训,增强交通安全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把助力车管理工作当作创建平安大道、构筑和谐社会的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内容来抓,深入分析助力车管理和涉及助力车交通事故的特点和规律,针对性开展工作,在管理渠道,管理制度,勤务机制,执法机制,宣传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多措并举,标本兼治,进一步加大整治助力车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工作力度,加强路面监控,严密整顿治理,切实提高安全率。

        总之,助力车是新形势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们要结合本地实际,全面管理好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我们在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的同时,也要不断探索助力车管控的新方法和新路子,在管理渠道,管理制度,勤务机制,执法机制,宣传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形成系统性、全面性、可持续性的助力车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减少由助力车带来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市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 下一篇:关于开展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安全隐患检查总结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