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安全
西方曾流传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从“丢失一个钉子”到“亡了一个帝国”,充分说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对于我们抓好部队安全工作的细节管理带来诸多启示。部队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好这样一项工程,必须突出抓好各个细节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安全。
一、居安思危,克服认识误区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其著名的“安全金字塔”法则中提出:要预防重大伤害事故,必须预防轻伤害事故;预防轻伤害事故,必须预防一般事故;预防一般事故,必须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而能否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则取决于日常管理是否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节管理,这是作为预防重大事故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深化对安全工作细节重要性的认识,尤其要提高对细节的本质理解,真正认识到细节是部队安全工作中最基础的工程。
安全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细小环节问题都有可能是大隐患、大问题,只有抓好细小环节管理,才能保证大管理、大安全、大发展。在当前部队安全稳定教育整顿中,笔者所在的单位就将细节管理纳入整体方案,如在领导作风整顿方面增加是否具有深严细实的工作作风,要求各级干部严格制度、严细过程、细心查找、细化环节,确保了细节管理得到落实,有效杜绝了“安全金字塔”最底层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避免了各类事故的出现,维护了部队安全稳定局面。
二、防患未然,克服心理误区
认真总结,发现许多事故案件都是因为“一念之差”而造成的,也就是忽视了细节管理,最终因小失大,给部队和当事人造成危害。因此,加强对细节管理的心理干预,教育官兵克服错误的心理因素影响,是遏止各类事故苗头和减少事故发生概率的有效手段。以下几种不利心理因素是当前部队安全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有效克服这几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能有效减少或者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是克服侥幸心理。教育教职工正确面对日常工作或者生活中出现的“小问题”,克服“可能没事”、“下不为例”或者“偶尔出现一次违规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的侥幸心理,增强官兵对安全工作的敏感性。
二是克服取巧心理。针对个别教职工“细节该省则省”、贪图方便嫌麻烦的“取巧心理”表现,强调严格遵守勤务流程和安全工作制度,增强履行职责的自觉性。
三是克服逞能心理。有些教职工工作多年,经验相对丰富,但也容易出现自恃高人一等的心态,或者障于情面或表现欲望,认为“小事一桩”,不顾原则逞能蛮干。必须克服这种自以为是的“逞能心理”,方能有效避免可能的安全事故。
四是克服从众心理。以“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也没有出现过问题”为借口,即看见别人能违章违纪没出事,自己常常也跟着别人违章违纪,最终酿成事故。这类情况多出现在行车、饮酒等安全防控重点。
三、“细”字为先,克服方法误区
部局专门下发《公安消防部队安全工作管理规定》,对安全分析与评估、安全教育与训练、安全检查与督察等均作了详细规定,将这些规定不折不扣地落实并细化到基层的安全工作实践中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一是安全隐患排查要“巨细无遗”。《安全工作管理规定》要求,加强安全检查监督,应当“巨细无遗”,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主动排查安全隐患。实际工作中,不能满足于计划落实了,工作开展了的层面上,更不能大而化之一阵风,两眼泛光空对空。要把握安全与危险相互转化的条件,明白“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关系,不能把发生的事故简单地归结为天灾人祸,从而来推脱逃避责任,甚至以迷信来宽慰自己,求得心理上的一时安宁。特别是对一些“细小”问题不能疏忽大意,以免酿成大祸而追悔莫及。
二是安全教育训练要“细水长流”。安全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不能单靠开一次会或者一阵“恶补”就能出成效,关键还是要“细水长流”。首先要克服畏难思想,在抓好灌输式教育的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好随机教育,使每名教职工在开展工作前,都能够自觉进行安全预想,形成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习惯。其次要扎实开展安全技能训练,提高自我防护、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通过训练,使教职工遇到意外情况,能够临危不惧、沉稳冷静、迅速果断地正确处置。再次要坚持实用经常的原则,不能搞花架子装点门面,也不能打一天渔晒三天网。对安全常识问题,在检查安全工作时要经常随机提问;对实际处置能力,要想办法创造条件。
三是安全分析预测要“胆大心细”。结合任务特点、人员素质、装备状况、物质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加强安全预测。分析预测中,既要大胆查找并指出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又要心细如发地分析原因、预测动向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作为基层单位,同样要认真查找薄弱环节,提出安全防范的对策措施,并将《安全工作管理规定》和其他针对性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到位,想方设法把法规落实到每项工作的细节末稍,落实到每名官兵的神经中枢,不能时紧时松,甚至敷衍塞责,确保分析预测细致全面,从而防微杜渐。
四、“见缝插针”,克服形式误区
《安全工作管理规定》规定,安全教育采取定期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教育列入年度教育计划。随机教育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形式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