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随岗培训的几点思考
随岗培训就是以队伍建设规范、业务工作成绩显著、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基层所队为基地,围绕实际工作岗位而开展的培训。具体来说,就是岗位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自己缺什么就向别人学什么。随岗培训是提高民警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是新型、高效的培训方式,是岗位练兵的一种延续和提升。随岗培训主要采取“传授+体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重点训练工作技巧、操作方法,推广特色经验,提高民警的岗位技能。传统的公安训练模式多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教学内容虽然理论性强、通用性强,但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与需要脱节等难题,而随岗培训是解决传统训练模式大而全、不专不精和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的有效办法,具有工学矛盾小、即学即用见效快、投入成本低等特点。这种培训方式贴近实战、贴近基层,很受民警欢迎。民警普遍感到培训实用性强,学了有用,愿学、爱学,公安业务素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跨越式提高。
一、随岗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都非常重视随岗培训工作,在随岗基地建设、教官的挖掘与培养、教材建设和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市局于**年年底就建立了**个“随岗培训基地”,其中有**个派出所和*个警种大队。利用这**个“随岗培训基地”,每年市局对初任民警进行随岗培训,培训形式是以岗代训、实战为主,**年对刚入警的*8余名军转干部、大学生培训了3个月,其中公安院校大学生集中培训半个月,随岗培训*个半月,军转干部集中培训*个月,随岗培训*个月。**年至今,又将军转干部、公安院校大学生培训时间增加到*个月,其中集中培训*个月,随岗培训*个月,培训人数每年在**人左右。期间,市局训练教育部门还指派教官,负责初任民警随岗培训的实践教学和指导,以及日常管理、考核评定等具体工作。虽然随岗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践中一些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基层所队任务重,警力少,民警没有时间参训。一些基层所队由于警力严重不足,民警长期超负荷、超时限工作,积劳成疾甚至累倒在岗位上,各种警务和非警务的用警压得民警喘不过气。民警根本不愿也无精力腾出时间好好学习。随岗训练基地建立起来,却难以安排人员参训。
(二)培训缺乏针对性,实战性不强。部分基层所队没有制定出行之有效和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大锅饭”式的培训模式依然存在,体现不出随岗培训应有的实效。
(三)随岗培训机制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基层所队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随岗培训管理办法,对如何开展培训缺乏操作性较强的制度规定。培训时间和形式普遍带有应急性和随意性,缺乏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时间。
(四)训练目标不明确,被动应付。部分基层所队没有一个常规的培训计划,等、靠倾向比较突出,等着上级安排部署,靠着上级来指导,向上级强调客观困难的多,积极主动想办法的少。另外,由于教育训练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部分基层单位为追求成绩,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而真正在提高民警素质和执法能力方面下工夫的却很少。
(五)师资力量薄弱,缺少教材。随岗培训的教官大多来自基层一线的领导、骨干,实践经验丰富,但未参加过专业培训,教学能力欠缺。培训中,也没有适应不同警种、不同岗位的教材,教官基本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各说各的,授课内容重复,甚至互相矛盾。
二、抓好随岗培训的几点建议
《中共公安部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切实增强教育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岗培训正是迎合了这一基本原则,以优秀基层所队和行家里手民警所在岗位为依托,组织基层和一线民警跟班随岗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民警的岗位职业能力。那么,如何抓好民警的随岗培训工作呢?笔者认为,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内容应紧贴实际。要贴近基层单位实战需要,以面向实战、注重实践、突出实效为原则,重点培训业务知识、工作流程、方法技巧和操作技能等内容,应突出执法执勤、人口管理和服务群众等经验技巧的学习,把法制、政策教育融入到随岗培训中,根据法律适用和相关规定设计各种情形,布置各种场景,在练技能的同时要求民警根据法律要求作出正确判断,真正使民警清楚自己该以何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训练工作能够真正帮助民警合法、正确、有序地进行执法活动。此外,还应组织民警参与专案侦查,以战代训,以战促训,让民警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二)培训形式应灵活多样。随岗培训应做到让民警“随时、随地、随事”都能学习,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在随岗训练中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随岗培训的形式应多种多样,笔者总结有“八式”。一是个案分析式。组织民警参加大案要案案情分析会,结合案情提出观点,谈感受,大家集思广益,认真分析研究,践行“破案—总结—提升—再破案”的工作思路,全面提升民警的办案水平。二是跟班作业式。以“一带一、一带多、多带一”、“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开展结对帮扶。指导民警带着问题干、带着问题学,在实践中提高,在提高中实践。三是集中授课式。聘请专家、邀请老民警和业务能手进行理论授课,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取各类比武竞赛的形式,推进培训工作。四是以会代训式。通过定期召开早例会、民警大会等各类会议,在工作回顾与点评中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解决的办法,提升业务能力。既是会议,也是学习。五是网上学习式。把省厅、市局教育训练网作为学习的平台,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网上学习和讨论,使“上班必开机、开机必上网、上网必用平台”成为常态工作,切实提高民警信息采集、分析研判、网上作战和网上办案能力。六是论坛交流式。针对部分民警相互交流少,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以开办论坛的形式,为民警发表观点、各抒己见、畅谈经验、互助互学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民警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兴趣爱好,申报参与论坛的课题或调研论文题目,互相学习,相互提高。七是民主讨论式。立足于解决公安工作实战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本着人人皆可为师、处处皆有所学的求知精神,采取领导干部教民警、民警教领导干部、民警之间相教的互动方式开展教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民警的业务水平。八是旁听庭审式。组织办案民警参加所办案件的法院庭审,通过现场听取有罪与无罪的辩论,发现办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提高依法收集证据、固定证据、完善证据锁链的意识和水平。
(三)培训教官应发挥作用。教官是训练工作的“种子”,能起到“一传十,十传百”的作用。应根据教官情况及培训特点,制定中长期教官培养、选聘计划。逐步形成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承担民警教育培训任务的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教官队伍。应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教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对基层业务教官队伍的管理和指导,使他们能够在基层单位独立组织各项教育训练活动。注重对基层骨干民警的重点培养,把骨干民警变成一种师资力量。每年应选拔一批基础较好,素质较高的民警参加市局、省厅的培训,切实提高素质和能力。
(四)培训制度应健全规范。系统规范的工作机制是抓好随岗培训的关键。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随岗培训基地应成立组织机构,制定随岗培训的计划、方案,完善教官、实习人员管理及考勤、请销假等制度,加强随岗培训的档案建设。二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制定民警随岗培训质量考核评估标准,逐步形成对随岗训练基地办学情况及参训民警参训效果监督机制和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市级教育训练部门要将随岗培训工作纳入教育训练工作考评,加强对民警随岗训练基地的监督和办学质量的检查,增强培训基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三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强化随岗培训基地软硬件建设,逐步构建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随岗教育培训网络;注意挖掘随岗培训典型经验,编写手册类书籍,作为随岗培训的实用教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