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公安工作20年回眸
建市以来的**年,是我市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年;也是全市公安工作经受各种困难和考验,全市公安民警顽强拼搏,浴血奋战,取得优异成绩的**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公安机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党全*工作大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在改革发展稳定、保障服务护航、治警治安治局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一、社会稳定局面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社会政治保持持续稳定。全市公安机关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意识不断强化,情报信息、基础调研、情况排查、预警机制等不断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经验不断积累,侦破了一批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案件,化解了大量不安定因素,妥善处置了一大批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经受了社会深刻变革带来的挑战,即由改革开放初的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面开放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结构单一社会向经济结构、分配方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多元化社会转变带来的种种挑战,为全市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社会治安实现明显进步。积极治安的思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严打整治斗争强劲推进,打防控一体化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群众安全感得到有效提升。“打黑除恶”、“破案攻坚”、打击经济犯罪、“缉枪治爆”、“打流追逃”、“反盗窃”、打“两抢”等战役成效明显,国企周边、校园周边、车站等重点整治卓有成效,近年来刑事发案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三、服务经济建设成效显著。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改革和加强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相继做出了公安机关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具体措施,及时出台了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支持国有企业搞好转换经营机制,服务个私经济发展,保障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等一系列具体措施。集中治理公路“三乱”,实现无“三乱”目标。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农村户籍管理制度,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改善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出入境管理等工作,提高了为社会、为群众服务的质量。
四、公安工作改革迈出新步伐。防控体系建设初具规模。贯彻“人是第一因素”、“抢占第一时间”、“三个重在”(重在夜间、重在打现行、重在快速反应)、“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四个警务观念,建好“主力军”、“巡防军”、“保安军”、“志愿军”四支队伍,实施卡口防控、网格化巡逻防控、国道交通治安立体防控、社区警务战略,初步形成点、线、面互动,巷、街、区贯通,打、防、控结合,卡防、巡防、群防并举的大防控格局,有效提高治安控制能力。快速反应机制不断完善,全市城区都组建了巡警队伍,建立了人民警察巡逻体制,开通了110报警服务台,国道沿线都组建了公路民警巡逻队伍。积极开展了以建立和落实责任制为核心的派出所工作改革,狠抓了“一乡(镇)一所”建设,派出所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和防范上来。开展了以建立覆盖社会面的刑警队,实行侦审合一,落实侦查破案责任制为重心的刑侦工作改革,刑侦支队、大队、中队三级破案机制不断完善。
五、公安基础建设全面加强。科技强警取得新进展,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以行动、侦查、管理、防范等应用技术为主体的公安科技装备明显加强,指纹识别系统、在逃人员、暂住人口、旅馆业、被盗抢机动车、出入境信息等实现全*或全省联网查询。新建了一批派出所,改善了基层所队办公用房条件,装备了必备的防弹衣、防刺衣、头盔等防护装备。市区所有路口均安装了红绿灯或电子警察,道路标志标线齐全,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市局兴建了一个占**亩,造价**万元的全省一流看守所,建起了融福利型、服务型于一体的“景禧楼”,正在兴建一个融培训、接待、休闲、娱乐等功能一体的交警培训中心。公安基本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六、队伍建设开创新局面。坚持依法从严治警,大力加强队伍的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纪律、严格监督,提高了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了各级班子建设,推进了县(市、区)公安局长异地交流制度。开展了公安执法质量考评,建立了执法监督制度,加强了公安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了以“五条禁令”、“三项禁止”为主要内容的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队伍形象有了明显改观。深入开展了“星级创优”、“立功创模”、“岗位练兵”等活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队伍中涌现了以“打拐”英雄、二级英模***、全*公安系统集体一等功巡警支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全市有**多个集体和*多人荣立一、二、三等功,有*人被评为“革命烈士”,有*人被授予“二级英模”称号,*人被授予“全*优秀人民警察”,有*人被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警察”,有*人被评为“全市杰出青年”。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