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关于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二)

    时间:2011年04月0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以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建设”,是公安部继“大讨论”、“大练兵”、“大走访”和“三基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后,针对公安工作薄弱环节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三项建设”其一的公安信息化建设,既包含了计算机、公安信息通信网络、信息数据库、信息终端设备等软硬件系统的建设,也包含了利用公安信息网络对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信息进行有机的融合与处理,达到信息共享和科学应用。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场革命,成为推动公安业务发展的助推器,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深刻指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公安工作正规化的途径和载体,也是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和标志”。

        一、**分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长航公安局作为长江管理的一支水上力量,横跨东西*个省份,管辖范围呈狭长的带状,特殊的地域特色决定了长航公安局各分局信息化建设的参差不齐。**分局在长航公安局的总体规划和推动下,实施了***兆警用无线、金盾工程和***指挥中心改造、视频会议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并建立自己特色的基础数据库录入系统、信息报送系统、执法办案系统、信息交流平台、民警工作日志等系统。相比其他分局,**分局信息化建设成绩已比较突出,但与地方公安局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总体来讲,软硬件建设相对的不足,导致信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防控、信息导侦等技术更是没有发挥出来。****年,正处于金盾二期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分局如果不抓紧时间在信息化建设上迎头赶上,我们的差距将会与地方公安越拉越大,以致在工作中失去主动。

        二、**分局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民警的思想观念落后。公安机关科技强警战略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我局也不同程度地抓了一些,但是仍然有少数民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信息化意识仍然淡薄,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种“花哨”的提法,既花钱又费脑,对侦查破案打击犯罪、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服务人民群众起不到什么效果,反而影响了民警的福利待遇。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警务工作效能、破解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瓶颈”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因此,总是被动、消极地应对信息化建设,不能将其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养成,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去。

        (二)软硬件建设的不足。信息化建设依靠的是软硬件建设,必要的视频、声音、文字传输系统加上信息处理、应用软件是保证信息化发挥作用的保证。**分局用于软硬件建设的投入仍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落后于新时代下的科技强警的新要求。例如我们的网络传输远远不能满足将来的网上办公数据、视频数据、语音数据的传输要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地区*,已经实现了百兆联接至派出所,**兆联接至单机,实现了数据、语音、视频的“三网融合”。

        (三)信息应用水平不高。目前,**分局信息化应用更多地停留在存储管理、网上办公和浏览查询,依托信息系统和资源开展网上作战的功能不强、成效不明显。信息化的特点是厚积薄发,依靠信息的不断积累和深度应用,带动工作效率的提高。然而突出的问题是:首先,受到管辖影响,我局在直接可采集的鲜活信息不多,用仅有不多的数据信息很难进行一些模式化分析,更谈不上只凭一点信息就进行网上案件串并、比对等工作;其次,当前,由于各应用系统多处于相对封闭的运行状态,缺乏统一、规范的信息流转制度,信息流通不畅,信息数据关联度、共享性不强,形成“信息孤岛”。

        (四)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科技应用的根本在人,良好的应用又取决于人的素质,然而我局就是科技复合型人才缺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领军人物,更谈不上像地方公安一样建立自己的信息科。部分民警对信息系统和应用功能缺乏了解,在指挥实战、侦查破案和基础工作中,不会应用、不善应用,甚至想不到应用信息化手段。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局民警年龄结构老化,连续好几年没有新人进入,导致人才断层现象明显;二是公安业务培训中,提高民警科技能力的培训内容含量较少,没有形成通过系统培训提高民警科技水平的良性机制。

        三、关于**分局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在明确信息化建设必须注意的问题之后,针对我局当前信息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实行人才战略。任何形式的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人去执行,只有有一批既能懂得公安工作,又能懂得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保证我局信息化建设的长足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出现有三种方式:一是从社会引进,通过聘用社会中长期从事公安软硬开发、建设的人才指导我局信息化建设,这种方法特点是见效快,立马能使当前局面得到较大改观;二是通过公务员招录复合型人才,在每年的公务员招录中,倾向性的招录信息化技术知识丰富的人才,这种方法是最直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三是在公安机关内部培养,通过开展信息化技术知识培训,以民警素质能力建设为目标,开展常态化信息技术培训班、讲座,开展信息化知识与技术的大比武等活动,使得每位民警都能掌握新技术,这种方法受益面大,需要投入精力大。

        (二)加强软件开发。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分局特色的信息处理平台,完善信息应用系统。

        一是建立自己特色的数据信息处理应用平台。该平台至少应包括以下功能:基础信息的采集与统计功能,对各警种日常工作信息(接警信息、国保信息、涉水人员信息、暂住人口信息、重点人口信息、船舶信息等)都能通过平台进行录入并实现计算机智能统计;警情分析、研判、信息发布功能,即平台能够通过对现有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产生模型,为研判提供依据,并能迅速发布预警信息和网上布控;信息的查询、比对、串并功能,即通过平台能够实现综合信息查询功能,自动比对,智能网上串并等功能;评估考核功能,即平台能够对网上操作的民警工作进行记录,实现业务工作的自动考核。

        二是建立或改进应用系统。改进原有的执法办案系统,连入数据应用处理平台,以便考核评估,加入案件笔录制作、证据采集、案件的审核、审批等功能;建立尸源查找信息库,最好是长航公安局全线建立统一数据库,连入数据应用处理平台便于查询、比对(长航公安局每年处理的长江浮尸很多,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尸源查找难、破案难,如能建立起以指纹、DNA检验、基本特征为类容的数据库,将会为尸源查找、网上查询、破获案件带来方便)。

        三是与地方数据库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功能。目前全*各地公安信息平台建设仍停留在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全*网络协同作战势在必行。所以在建立自己特色的信息系统的同时,要依靠沿江地方公安信息平台。必须想办法与沿江地方公安信息平台数据库实现对人员信息、网上逃犯、旅馆住宿信息、警情信息、案件信息等共享。这样也可克服我们信息源少,查询质量不高、无法进行模式化分析的缺点。

        (三)加大硬件投入。以视频监控技术为重点,搭建新型治安防控体系。

        一是对原有公安网络进行该造,增加网络的延伸广度,达到网络通向警务室的要求,增加网络的宽度,满足各类公安数据、语音、图像信息的输和应用需求;二是加快图像监控系统建设,派出所、交警队建立监控室并开通监控系统,连接辖区各重点防控部位、路段和长江重点水域,各派出所、交警队监控图像借助公安信息网络连接至分局指挥中心。为节省资金,视频监控可充分借助辖区单位及长江海事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全局监控系统的建立,建立起公安工作第四技术支柱,极大弥补传统治安防控、侦查破案模式的不足;三是推进派出所、支队指纹采集室建设,配备电子指纹采集设备,连接到全*指纹库和将来的信息平台,改变我局目前执法办案依靠手工采集指纹的落后局面;四是配备民警随身携带的综合查询、比对设备,增强民警户外工作能力,提高追逃查询的工作效率。

        (四)建立现代警务机制。通过发挥信息的引擎作用,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安机关精细指挥、精确打击、精密防控和精度管理,并以此带动和促进警务活动的革命和创新,引发全局民警思想观念重大转变,对公安工作理念、机制、方法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建立在信息主导下的决策科学、信息灵敏、反应迅速、打击精确、防控严密、执法规范、保障有力,能有效驾驭复杂治安局势的一系列警务制度和工作运行模式。建立健全信息研判、精确打击、治安防控、应急处突、队伍管理、服务群众等机制,实现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模式的跨越,建立现代的警务机制。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关于强力推进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思考
  • 下一篇:关于公安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的调研与思考(二)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