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消防管理 >> 消防综合 >> 浏览公安
  • 浅析消防部队参与抗洪抢险面临问题和应急对策

    时间:2011年04月1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一、 如何认识洪涝灾害

        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就像现在佛山高明辖区,河流网点密布,每年的雨水汛期,都会造成洪水泛滥“水浸街”的局面,其影响、破坏力甚大,同时还会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祥和。

        (一) 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经济属性。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第一,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第二,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

        (二) 洪涝灾害的特点。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

        (三) 洪涝灾害的防治。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更多地在规划洪水使其驯服上下功夫,江河防洪以加高加固堤防为主,今后在加固加高堤围工程上还要继续加强,但必须把江、河道清淤疏浚也同样重视起来。第一,要重视生态环境,加强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江河量。第二,扭转重库轻堤,重建轻管的倾向。增加防洪投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尽快扭转江河防洪能力普遍偏低的的被动局面。第三,疏通河道,还地于水,提高防洪行洪能力。第四,增强水患意识,提高大江大河防洪除涝能力。第五,切实抓好计划生育,防止人口剧增。第六,提高气象、水库的监测、预报水平,准确预报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变化。

        二、消防部队参与抗洪抢险存在的问题

        (一)对抗洪防汛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洪涝灾害虽然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但其在我国普遍集中于夏季,区域性较强,相对于其它抢险救援任务,洪涝灾害发生次数偏少,因此,某些地区的消防部队对抗洪防汛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这极大地影响着抗洪抢险工作的迅速开展。

        (二)缺乏实战演练,水上作战经验不足。由于对抗洪抢险重视不足、许多消防官兵都不能掌握水性,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加之地域的局限,诸多原因的累积,导致抗洪抢险的实战演练严重缺乏,这导致消防官兵的水上作战经验不足。

        (三)抗洪防汛装备不足。抗洪防汛装备是顺利完成抗洪抢险任务中必需具备的要素之一。由于抗洪防汛装备使用时间间隔大,维修保养难度偏大,这导致抗洪防汛装备缺损;另外,由于地区差异,某些地区消防部队还没有配备相应的抗洪防汛装备,这严重阻扰着抗洪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抗洪抢险预案不完善。由于对抗洪防汛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缺乏实战演练、水上作战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抗洪抢险预案的制定缺乏实践性、求真性和可行性,不利于抢险任务的开展,因此,抗洪抢险预案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三、应对抗洪抢险任务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抗洪知识学习。可组织官兵充分利用书籍、网络、电视等多种资源,对防汛抗洪知识进行学习,使防汛抢险相关知识的培训更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战性,并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在学习内容上,既应围绕着防汛抗洪形势、防汛抗洪的基本知识、水文知识、防汛抢险基本知识、抗洪抢险中的安全教育和防护知识等方面进行展开,也需要着重讲解了消防泵吸排水、水面救生的一般方法和程序、驾驶员在汛期安全行车技能等相关知识。另外,有所侧重地引导官兵将学到的知识与实战中的具体抗洪抢险救援过程进行对比掌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所学的抗洪抢险救援知识,为实战能够打赢、打胜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织实战演练,增强水上工作战斗力。为加强水上作战能力,切实做好“打硬仗”的准备,结合当前防汛形势,应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结合辖区实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防汛抗洪演练,保证一但遇有险情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确保完成任务。在组织各基层部队进行实战演练中,应重点练习水上救援、水上自救、水中打捞等科目。在演练活动里,各基层部队可根据预先制定的抗洪抢险联合预案,协调公安、水利、城建等各部门联合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并根据实际需要成立了抗洪抢险应急小分队,布置任务、落实责任、明确分工,以防洪抢险和人员转移为重点开展训练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全体消防官兵要学会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按照计划进行,机警灵活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高质量的完成演练任务,完善应急预案内容,增强水上作业经验。

        (三)配足、配齐抗洪救援装备,确保战斗力和官兵生命安全。面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险情,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认真准备,统一指挥,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装备物资上做好充分准备,确保部队坚决完成防汛抢险任务。要认真维护检查抢险、器材装备及个人防护装备,及时调整现有的救援力量及救生衣、安全绳、手套、照明灯等装备器材,落实战斗保障,确保各类器材装备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对车辆、战备物资、救生绳、照明等器材进行了彻底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完整好用。适当增加配备抗洪防汛救援装备,如配备切金属切割机、机动链锯、液压剪、扩张器、等特勤器材,还应针对目前防洪形势配备冲锋舟、救生衣、救生橡皮艇、救生圈等抢险救援装备。

        (四)对抗洪抢险预案进行完善。根据辖区的具体情况,可进一步完善洪抢险预案。预案可根据抗洪抢险处置程序、组织指挥、战斗成败评定以及抢险救援器材配备标准、经费来源等规定来制定。另外,预案的完善要充分发挥人员和装备的作用,结合人员和装备的特点,从组织领导、职责分工、战斗编成、力量部署、战勤保障、注意事项等方面,组织官兵进行认真仔细研究,对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极易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被困、交通堵塞、断水、断电等灾害部位,相应抢险救援预案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整合应急救援力量,建立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从历次抗洪防汛抢险救援的实际救援效果看,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缺乏针对性装备和专业训练,救援成效受到影响。而拥有13万余人的消防部队,由于平时承担抢险救援任务,开展抢险救援训练,具有丰富抢险救援经验,在历次抗洪防汛抢险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是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所无法比拟的。结合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这就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主管领导要高度重视,抢抓机遇,积极与各级政府协调,各地还应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从而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应当整合现有应急救援力量,优化力量配置,联合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救援中统一指挥,加强沟通和学习,形成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充分发挥其应急救援主力军作用。这要求基层消防部队:一是高度重视,责任落实。二是周密计划,梯次推进;三是要深入研究应急救援运行机制,尽快形成应急救援战斗力。

        (六)落实跨区域增援备战。由于洪涝灾害的区域性和可重复性特点决定,在抗洪抢险行为中可能会出现涉及跨部门、跨辖区、跨警种之间的联合行动,各参战单位应该要在统一领导下,联合其他应急救援队伍,协同各部门进行作战。而且,可根据跨区域应急救援需要,对消防部队官兵携行的装备进行标准化配备,如行军背包、干粮、急救药品、救援装备、个人生活用品等,对救援车辆进行检查准备,确保一旦接到跨区域增援命令,救援力量能快速反应、迅速集结,及时到达灾害现场,迅速地开展抗洪救援。

        (七)、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在做好抗洪抢险宣传报道工作的同时,充分发动和组织社区、村委会、社会单位对群众临时安置点开展防火巡查、防火宣传,提高群众自防自救能力。要针对受灾群众临时居住、医疗服务、救灾物资囤积地等重点场所,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采取张贴消防安全宣传标语、发放消防知识宣传品、配送灭火器等方法,服务灾区群众。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创新消防管理的思考
  • 下一篇: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