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分局民警先进事迹材料
*月中旬,**市公安局港区分局电视电话会议室内正在召开全局民警大会。当老*代表社区民警发言时,一句“我们哪里老了,现在正是我们这批人挑起担子冲在第一线,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让在场民警为之一震。
做足一本台账
老*大名*水良,今年*岁。他参过军,教过书,也当过派出所副所长,可转来转去还是回到了这片他最为熟悉的土地上。嘉奖、表彰他前前后后拿过不下十余次,评上过“警务之星”,做过兼职教官,可如今,他最看重的还是辖区始终保持的良好治安秩序和极低的发案率。
老*的警务站就在**市港区**镇**村。简简单单的两个房间,一间朝北,一间朝南,只有十几平方米,却要承担起当**村与**村共计**平方公里的治安重任。走进警务站,最显眼的物品当属摆放在南边屋里那一大架的材料了:警务站基本情况及规章制度,刑事治安案件发破案登记表,机动车、摩托车维修及汽车修理业登记表,企事业单位、重点单位、公共场所及出租私房登记表……那个蓝色的文件夹成了老*工作态度和方法的最好展示。
老*说这归功于老所长的言传身教:“老所长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就是形式主义要不得。要善于从记录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老*数十年来就是这么做的。他说,时代虽然不一样了,民警面临的警务情况也同过去有了天壤之别,但态度这个东西千万不能也跟着变。人老了没了上进心怎么行,要逼着自己学习,逼着自己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逼着自己始终向前进!
用好一个号码
老*的手机号码在**村从来就不是秘密,老幼妇孺人尽皆知。无论是去学校、下社区,还是进工厂,老*总不忘把他的手机号码留给群众。老*告诉笔者,打他电话的人很多,有时是求助,有时是询问,有时只是聊聊家常。
他说,虽然“不关机也不停机”的承诺极大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负担,但这样却能在第一时间为群众化解矛盾、答疑解惑甚至打击犯罪,何乐而不为?
一天夜里,老*的电话响起,那头的人说自己遇到了麻烦,希望老*过去看看。来到事发地,只见有两伙人在那里纠缠。老*迎上前去一看,两伙人大打出手的原因竟然只是为了一根铝合金管!他当场喊道:“铝合金管的钱我出,你们住手。大家都是成年人,自己想想,为了这么个东西吵啊打啊,就不怕被人笑话?”两边的人终于停下手来……
老*也曾因为公布了手机号而差点受骗。那天,他接到一个电话,一看号码,是走街串巷时结识的一位老朋友打来的,但对方一开口就提借钱的事。老*思忖着,号码确实没错,但依那位老朋友的性格借钱应该会当面借。他断定事有蹊跷,在礼貌地挂断电话后,他找到老朋友求证,结果发现这是一个骗局。事后,老*在田间地头、社区广场遇到人时又多了一个话题,提醒大家小心,千万不要在电信诈骗上栽跟头。
捧出一颗真心
老*着实不老!他爱笑,而且是咧着嘴的那种,这让他具有了亲和力;老*爱说,大声嚷嚷的那种,这让他时刻保持着庄严感,似乎随时都在发号施令;老*还爱“表现”,整日“吹嘘”自己天天从汤山公园的这头跑到那头,还时不时捋起袖子向局里那帮年轻人炫耀自己未曾“颓丧”的肱二头肌,也会在全局法律基础知识考试中考个第一令后生晚辈望之羞愧。但这一切都只是表象,表象底下是他作为一个社区民警的闪光本质。
在老*的眼里,做好社区工作就像给人看病,“号准脉,下对药”总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强。
**村里有个“疯老太”,整天神神叨叨,最近不知因为什么缘故,赤身裸体跳河就有过好几回,病情似乎比以前更严重了。老*得知这个情况后,就联系了老太所在居委会,并通过走访主动接触她的家人。原来,老太的三个儿子为了拆迁分家的事最近一直在闹,谁都不肯让步,口角变成拳脚,亲人变成仇人,家中的老父对儿子们的行为和妻子的病更是一筹莫展。为了彻底解决问题,老*找来相关部门人员和兄弟三人单位的领导。一场“圆桌会议”下来,老*不但解决了老人的赡养问题和家庭矛盾,还一并解决了拆迁问题与精神病人监护治疗的问题。老*说,调解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这么几个字,“落实政策,抓住重点,分类化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