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当前影响*收执法环境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时间:2011年05月09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依法行政,是法治观念和制度对现代政府权力行使的基本要求;而依法*,是依法治国在*收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在大力倡导依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收执法环境,因为,*收执法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与否。

        一、*收执法环境的内涵

        *收执法环境,是指与*收法治活动相关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作用于*收执法活动的环境因素,它决定了执法的难易程度和落实*决定的难易程度。从我国的实践情况来看,*收执法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地方党政领导对*执法重视和支持程度;公民的法制观念;有关部门对*收执法的配合状况;*执法机关的地位和外在形象,法律规范及各种内部机制的完善程度等。

        改善执法环境,重在改善社会环境。这就要通过制度完善和创新来加强执法人员人格塑造,以克服那些不利于*机关公正执法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改善执法环境,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改善执法环境,内外环境应当并重。在*收执法环境诸多要素中,执法机关领导和执法工作人员素质是内部环境要素,执法的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和组织保障属于外部环境要素。人是内部*收执法环境中最具决定性因素,优化*执法环境,必须从优化*机关内部环境和改造*收执法的外部环境入手,双管齐下。其中,优化内部*收执法环境的核心在于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

        二、当前影响*收执法环境的主要原因

        (一)*收立法欠缺。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收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本人认为,当前*收立法工作与市场经济需要相比,主要有“五个不相适应”:一是市场需要的*收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建立起来。如在实体法方面,一边是随着入世、外资的不断涌入,急需制定统一企业所得*法;但另一边却是依然我故,继续执行过去制定的有关企业所得*法律制度,实际上是对“内资”实行“非国民不平等待遇”。二是一些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的*收法律法规没有及时废止或修改。以地方*制为例,现行的15个*种中,除营业*、资源*、企业所得*、土地增值*外,其余10个*种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致使地方*收的征收工作越来越难,地方*源缺乏,地方财政收入越来越难以保证。这些*法制度应当尽快改革或废止,比如个人所得*就明显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其工资薪金所得采用9级超额累进*率级距过多,个体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负太轻。三是立法层次不高,《立法法》与*收法定主义不协调。目前我国已开征的*种中,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暂行条例,暂行办法等低层次的法规上,且这些法规草案和规章处于经常增补、修改和变动之中,显得刚性不足、柔性有余,既缺乏*法的严肃性又不具备执法的稳定性,真正通过全*人大立法的*收法律不多。*收基本法酝酿多年,至今尚未出台,使*收立法缺乏根本依据。四是法律体系不完备。一个国家的*法应该由多种涉*法律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不仅要包括不同*种的*法,还应该包括《*收立法法》、《*收征管法》、《*收计划法》、《*收行政复议法》、《*收行政诉讼法》以及*收司法体系(如*收法庭、*警察等)。就现行*制而言,中央*和全*统一实行的地方*立法权集中在中央,地方对*收立法没有空间和可能。但客观地讲,地方如果享有一定程度的*收权限,运用*收手段调控地方经济,从而使地方通过合法途径取得与实现其事权相适应的财力,对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强化*收法律的权威性和效力,实现依法*,以及防止腐败都有积极的意义,也符合集中统一领导与调动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宪法原则,不会导致统一*法被肢解,所谓开了正门,“歪门邪道”就会减少或者禁绝,在*收执法上“动脑筋”的情况就会发生好的变化。因此,我国目前*收法制建设任重道远。五是现行的某些*收法规不够规范,弹性大,变化多,法律责任界定模糊,可操作性差,惩罚手段单一,对违反*收法律、法规的行为难以界定。

        (二)*收执法环境与法治要求内部环境差距。当前,*收执法环境与法治要求内部环境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收执法环境中的领导因素,主要表现为领导理解国家法律和政策方面存在偏差,认为依法行政是约束,挫伤积极性;改革就要闯法律禁区,符合自己利益就执行,不符合自己利益就不执行;从本位利益出发,忽视国家利益。在观念误导下,把法律、政策上公开搞“变通”,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严重。政府对*收执法干预过多,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随意变更*收执法。二是*收执法环境中的执法人员因素。目前*收执法从中央到地方的素质不能完全适应依法*的需要,忽视了*收执法中*人依法应享有的权利,居高临下、作风霸道、语言粗暴、恣意妄为。个别执法人员廉政执法的意识较差,用国家赋予的*收执法权作为交易、送人情、捞好处,接受当事人宴请,甚至收受贿赂,进而在*收执法中丧失原则、私自变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仅助长了违法行为,而且还破坏了*收法规的严肃性,损害了*机关形象。执法人员适用法律水平不高,对法律和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习惯于用传统方式执法,应对新型法律能力不强。缺乏学习、工作等压力,遇到问题无从入手,直接影响*收执法。三是执法手段、技术相对落后,具体表现在信息、交通、通讯等方面,*收执法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收执法环境与法治要求外部环境差距。*收执法环境与法治要求外部环境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干预*收执法的现象,经常是口头上要求严格执法,而实际上是以达到环境宽松为名而疏于执法。二是政府部门对*收执法不配合、或协助不力,有关部门讲条件、司法部门要经济支持、工商部门不理不采等。三是公民与*人的法律意识不强,缺乏*的自觉性,更缺乏依照*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从而增加了*收执法难度,如此等等,既不利于*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更不利于*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人*意识不强,有意或无意不遵守*收法律,偷、逃、骗、抗*时有发生。

        三、改善*收执法环境的具体措施

        按照国家实施纲要中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和规定,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建设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执法质量、能力、水平等内容,都是改善*收执法环境的重要保障和措施。

        (一)完善*收立法。首先要加快*收立法的步伐,大力推进*收基本法的出台,彻底取消与*收法律不相适应的条例和规章,使*收法律不断准确和完善;其次是提高主体*收的层次,特别是主体*源和*种,如增值*、营业*、内外企业所得*合并等;三是完善*收法律空缺和*法与行政机关不衔接之处;四是规范*收法规、规章及相关文件。

        (二)提高*机关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建立依法行政岗位责任制度,并做出依法行政的规划与计划,落实依法*,全面实施*收执法责任制,;二是建立*收执法考核制度,加强*收执法的规范、制约与监督,在*思想系统思想分解层次责任、明确权限、实行岗位责任制;三是建立定期*收执法制度,推行各级首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四是充分发挥法制部门的作用,承上启下,按专业化要求配备人员,常抓不懈,促进依法行政。

        (三)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责任心。*收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执法行为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一是要求*执法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自学,注重学习法学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如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赔偿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高屋建瓴、触类旁通;二是完善法律培训制度。按照不同的职位,学以致用,按需施教的原则,加强人员培训;三是建立*执法责任制考核制度,将执法考核质量作为奖、惩、培训、辞退和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重要依据。

        (四)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和权利意识,为公民、单位和法人及相关组织依法维权创造条件,培养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加强*收宣传、增强服务意识,通过提高*收执法行为的公信力,吸引公民、单位和法人及相关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完善*收执法程序及相关制度,降低公民、单位和法人及相关组织借助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风险。

        (五)建立*人诚信*意识。一是大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收法制观念,创新新形势下*协作法制化的途径,加强与地方党政机关、工商、司法机关和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共筑依法*的坚强防线,营造一个执法、守法、护法良性的*收环境;二是建立执法公示制,政务公开制,从纵向、逆向、横向等方面构成立体社会监督网络;三是严格执法、打击偷、逃、骗、抗*行为,严格控制欠*,建立诚信*制度。

        综上所述,*收执法环境,直接关系到*收法律法规的准确实施;直接关系到政府机关的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的权利与合法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对*收执法环境给予高度关注,必须有的放矢,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只有在全面整*收执法环境,才有可能大力推进依法*的进程。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当前汽车租赁诈骗犯罪高发原因及防范对策
  • 下一篇:把握先进性内涵指导经侦工作实践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