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消防管理 >> 队伍管理 >> 浏览公安
  • 浅谈全力铸造公安消防铁军队伍的几点看法

    时间:2011年05月20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全面提升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更好地履行《消防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积极回应党和人民的新期待,全*公安消防部队一定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把打造公安消防铁军作为事关消防工作和部队长远建设的重要任务,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这是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的新目标。“作战勇敢顽强,攻坚组能攻善守、尖刀作用突出、能打硬仗恶仗……”是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的新使命、新任务。如何把孟建柱部长、刘金国副部长关于把公安消防部队建设成为公安消防铁军的批示精神吃透、悟通、落实好,全面实现消防部队的新跨越、新突破,是我们当前的新课题。笔者在认真学习领悟各级领导讲话精神的同时,紧密结合当前消防部队的发展状况,就打造公安消防铁军,浅谈一些认识。

        1 分析形势,科学研判。

        全*公安机关正在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同志和刘金国副部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消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消防部队必须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走在公安机关各警种的前列,打造一支铁的队伍,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为更好地履行《消防法》赋予的职责,积极有力地回应党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刘金国副部长作出了“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消防部队打造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英勇顽强的铁军,要为之去努力、去奋斗!”和“要把消防铁军口号叫响!”的重要批示。打造公安消防铁军,是推进消防事业发展进步的创新之举,是全面提升消防部队战斗力水平的强警之策,是体现消防工作核心价值和使命宗旨的客观要求。部消防局的决定把打造铁军作为全面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一项战略举措,统筹规划、全力推进,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把消防部队的战斗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全*公安消防部队在大力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基层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央和地方3年累计投入消防经费达560多亿元,消防队站和装备数量大幅增加。全*已有公安消防现役执勤中队3662个,各类消防战斗车辆1.9万余辆,部队战斗实力明显增强。经过不懈努力,公安消防特勤队伍快速发展,形成了51个特勤大队、311个特勤中队和3266个特勤班的力量网络,有24个省(区、市)政府依托公安消防特勤队伍组建了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有158个支队根据灾害事故处置需要,建立了交通事故救援、水上救援、山地救援、索道救援等专业队伍。大部分支队建立了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实行指挥长制度,随警出动、遂行作战;在培养指挥人才和保留业务骨干上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有的单位出台了加强战训工作的决定,规定在同等条件下战训干部可优先晋职晋衔,对战训岗位的干部给予一定的补贴。各地不断深化训练改革,消防部队官兵业务素质进一步增强(摘自2009年公安部消防局陈伟明局长在打造消防铁军现场会上的讲话)。

        2 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消防部队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火灾隐患和各类致灾因素不断滋生,火灾事故仍处于易发、多发和高发期。尤其是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企业和易燃易爆单位不断增加,大跨度、大空间、大面积的公共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日益增多,新型可燃保温材料等新材料、新能源广泛使用,煤化工、煤制油等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课题,特别是2008年元宵节*央视大楼火灾等高难度火灾扑救和事故处置难度越来越大。新的《消防法》把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职能赋予公安消防部队,使消防部队在政府公共安全服务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地位越发重要。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县(区)政府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依托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部局于2009年11月在**召开了全*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会议,公安消防部队已成为各地日常灾害事故处置中一支不可替代的专业力量,在险情来临时,群众首先想到的是消防官兵,政府首先调动的是消防力量,消防部队的任务从古到今,愈发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消防部队必须按照部领导的指示精神,大胆改革,大胆创新。

        3 当前消防部队存在的不足。

        3.1 思想认识不到位。

        灭火救援是消防部队的重要职责,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还缺乏深入的研究,缺乏创新的举措。在应急救援工作中,还缺乏经验,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还有待于不断增强,在业务训练、部队管理、勤务保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2 战训干部缺编突出。

        灭火救援工作的条件艰苦、危险性大,一些同志不愿意干战训工作,战训骨干难保留的问题。据统计,全*战训干部缺编达到20%,有21个总队、402个支队没有战训高工,技术骨干后继乏人。中队有60%以上的干部是学生官(摘自2009年公安部消防局陈伟明局长打造消防铁军现场会上的讲话)。

        3.3 装备结构不够配套。

        三年的“三基”工程建设,基础装备有了长足的进步,就**而言,从2006年至2008年,新增消防车775部,车辆总数达到了1099部,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摘自**消防消防站建设纪实),但也存在结构不够合理,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以及不实用、不配套的问题。有的片面追求数量、有的贪大求洋,缺乏实战需求的综合分析评估,缺少攻坚克难的专用装备,还不能适应扑救高层建筑等特殊火灾和处置特殊灾害事故的需要(2008年11月统计结果,**支队各类器材装备总量达到34658件、套)。

        3.4 缺乏训练导向机制,质量不高。

        基层部队业务训练时间不能保证,常抓不懈的练兵机制尚未形成。一些单位的训练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业务训练和政治教育的时间比例8:2都不知道,对辖区情况不够熟悉,对器材装备操作不够熟练,预案的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高。

        3.5 指挥人员缺乏对灭火救援知识的学习掌握。

        有些指战员对火灾特点、规律和战术措施把握不准,在初战或攻坚战斗中指挥不够果断,缺乏抢抓战机、科学决策、敢打必胜的勇气和能力,导致小火酿成大灾的问题时有发生。

        4 打造消防铁军应重点做好几项工作。

        打造公安消防铁军重点是解决练什么、怎么练、怎么建和如何保障的问题。

        4.1 向专业队伍训练要战斗力,提高专业训练水平。

        坚持“练为战”的指导思想,贯彻按纲施训、科技强警、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方针,落实《训练大纲》,按照业务训练与政治教育8:2的时间比例,落实训练时间,狠抓官兵体能、技能、智能和战术训练,实行等级达标考核制度,坚持常抓不懈。苦练体能、器材装备操作应用、辖区情况熟悉、安全防护等基本功,突出高温、浓烟、黑暗、有毒、高空等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心理训练,大力开展侦察、救生、灭火、供水、破拆、排烟、堵漏、洗消等技能训练,具备单兵攻坚和协同作战的能力;攻坚组(尖刀班)重点开展火情侦察、楼层进攻、破拆进攻、强攻排险、关阀堵漏等操法训练,具备强攻近战、突破攻坚能力;对辖区情况和重点单位进行实地熟悉和演练,时间不少于总训练时间的30%。加强第一出动力量编成、内攻救人、高层建筑供水、大跨度厂房强攻灭火等战术操法训练,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特勤中队重点开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火灾扑救和危险化学品泄漏、建筑倒塌等灾害事故的应用战术训练和实战演练,具备专业处置、打赢制胜能力。

        4.2 以提高科学施救水平为主题,培养指挥员的指挥能力。

        进一步规范部队备战工作,采取措施,加强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建设。

        4.2.1强化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能力。

        基层指挥员是初战指挥的主要力量,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指挥员,指挥能力对灭火抢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取集中轮训,以会代训等培训方式对基层指挥员进行培训教育学习,强化理论知识、指挥技能,提高独立指挥作战和临机处置能力。针对大学生干部入伍时间短、缺乏实战经验、指挥能力较弱的特点,开展复训、岗前培训,尽快提高其指挥能力。推行中队干部助理的做法,任用优秀的骨干为干部助理,担负组织训练和辅助指挥任务(**消防2009年共培训212人次,合格的193人,任用162人,出台了规范性文件,推动了此项工作的进程)。

        4.2.2强化各级指挥员的业务能力。

        通过战例研讨、模拟实战演练等方式对各级指挥员进行培训,开展力量编成、现场侦察、决策部署、协同作战等训练形式,提高灭大火、救大灾的指挥决策和综合协调能力。在灭火救援指挥中,做到调集力量迅速、掌握情况准确、制定方案科学、部署任务合理、指挥决策果断。加大支队全勤指挥部建设,选拔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指挥长,实现专职指挥、专业指挥、随警出动和遂行作战,提高精确指挥能力。同时,本着“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专兼结合”的原则,建立灭火救援专家组(2007年**支队成立了市灭火救援专家组,吸收了交警、卫生、供电等单位的专家,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在灭火救援过程中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充分借助部队以外的力量、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加大对灭火救援难点课题的攻关。

        4.3 把抢险救援班建设作为重点,提高攻坚克难能力。

        打造消防铁军,提出了“纵深作战100米,坚守阵地1小时”的口号,集中强化训练,带动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高。

        4.3.1执勤中队要组建抢险灭火救援班(尖刀班)。

        每个中队都要组建1个抢险班(尖刀班),挑选特殊的人才,配备特殊装备,开展特殊的训练(魔鬼式),形成攻坚能力,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部队整体攻坚能力的提高。

        4.3.2要积极组建灭火救援专业队和跨区域作战的机动力量。

        依托执勤中队组建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火灾和危险化学品、交通事故等7类灾害事故的灭火救援专业队伍,配备专门装备,强化快速反应和机动作战能力建设,发挥“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作用(**消防各地市已组建完毕,2009年6月份总队组织对人员,车辆装备,操法训练等进行了验收)。

        4.4 建立战勤保障机制,做好“尖刀”保障。

        大力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车辆装备器材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车辆器材配置方面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应用不充分等问题,需不断加强和改进。

        4.4.1加大装备建设资金的投放力度。

        向政府汇报消防应急救援工作,争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让地方政府知道《消防法》和国办发59号文已经明确将应急救援职责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责任赋予消防部队,树立“大消防”理念,破除“份外事”的思想,变“被动”为“主动”,承担起政府应急救援主体力量的重任。合理规划特种装备的购置,把经费用到最急需的地方。

        4.4.2加大高精尖装备的配备力度。

        按照“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性能先进,防护达标”的原则,制定出台装备建设中、长期规划,从作战的角度对装备进行实地测试提出装备需求和改进措施。对好用、配套、安全的装备配备到部队。增加流量大、扬程远主战车和压缩空气泡沫技术、新型高效灭火剂的配备比例;在抢险救援装备配置上,要提高举高车和抢险救援、防化洗消、通信指挥等专勤消防车的比例,配备高空、水面、山地救援的专业装备和侦检、救生、破拆、堵漏、输转、洗消、耐辐射等抢险器材。

        4.4.3强化装备的应用力度。

        科学组织器材的应用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五知一能”活动,使官兵充分掌握装备的技术性能,熟练地操作使用,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确保装备器材完整好用。

        4.4.4加大战勤保障力度。

        把战勤保障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快战勤保障大队建设力度,采取不同灾害事故划分不同战区,实现“模块化”装备储备,实行精确化管理,依托社会联动,建立完善运送机制,切实提高装备、物资和技术保障水平。战勤保障大队建立灭火与应急救援的装备物资储备库,实行24小时战备值班,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笔者认为,《消防法》和国办发59号文已经明确将灭火应急救援职责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责任赋予消防部队,各级公安消防部门深入贯彻全*消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公安部党委“三项建设”要求,将打造公安消防铁军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不懈努力,全力推进,真正把打造铁军工作抓实、抓好、抓精。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现役与合同制消防员混编中队战斗力
  • 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公安消防部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