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假币违法犯罪的形势与打击对策
自"**行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根据自治区公安厅、市局部署和安排,经侦大队结合本区实际,始终坚持"追源头、挖窝点、打团伙、破大案"的工作方针,抓住当前假币犯罪的突出问题,开展打击和整治专项行动,并在认真分析我旗打击假币形势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排摸案件线索、积极收缴假币、认真侦查在手案件,使我旗打击假币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假币犯罪的特点 (一)涉案人员呈低龄化、地域化,跨地区流窜作案态势。 (二)犯罪手段多样化。 (三)农村和农民已逐渐成为假币犯罪的主要侵害目标。 二、假币犯罪的危害 从我*收缴的假币来看,大量假币的存在给我旗经济发展和老百姓对外交往和生活带来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 第一,对人民币有一种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不少百姓反映,有的商户因无法辨认大额人民币的真伪,在经济往来中拒收***元和**元人民币,这种防范心理和手段实际上阻碍了人民币的正常流通。 第二,假币流通中的扩大效应扰乱了正常的货币流通秩序。据调查,有**%以上的百姓在收到假币后不是主动上缴当地金融机构,而是想方设法在今后的购物中用掉,由此产生假币扩大效应。这样,一张假币从进入流通到最后销毁不知要给多少家庭和单位造成心理压力,让人们产生假币无处不有的感觉,严重扰乱了货币流通秩序。 三、假币犯罪的几种常见情形 (一)使用假币购物调包。犯罪嫌疑人先使用真币购买大量高档商品麻痹受害人,后借其它理由退钱,然后又提出购买,因前面已验过真假,此时受害人放松了警惕而误收假币,使其犯罪得以实施,受害人损失颇大。购物掉包的另一种形式是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受害人购买商品的时候,偷偷将其真币换成假币,这种情况下受害人往往说不清楚自己身上的现金是如何变为假币的,从而使作案者频频得手。 (二)使用假币大票购物找零"兑换"真币。犯罪嫌疑人利用晚上时段商铺内光线暗,通过选择经营者,以大额假币(事先经磁带条处理过的假币,以应付验钞机)购买低价的小商品,找零最终达到使用假币套取真币的目的。 四、假币犯罪高发的原因 (一)人民群众对人民币防伪知识的匮乏,识别假币能力差是假币犯罪高发的主要原因;(二)群众运用法律维权意识淡薄也是犯罪分子能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有的群众发现假币只是拒收或追回被骗财物,没有及时报案,使犯罪分子越来越猖獗;(三)现金流量大也是假币犯罪高发的另一重要原因;(四)一些低收入人群收到假币后,一旦被没收,心理上会极度不平衡,他们一般会想方设法把假币花出去,弥补自己的损失,这也是导致流通领域假币案高发的原因之一。 五、打击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公安机关要以"**行动"专项行动为契机,通过与金融部门联合做好反假币宣传活动、深化宣传反假币工作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增强群众识假、防假、反假意识,构筑反假币的群众防线,提高社会公众识假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宣传报道公安机关侦破打击假币案的成果,形成打击犯罪的强大声势和震慑力。同时,反假币工作不是一、两次行动就能见效的,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应建立定期研究和协商工作制度,促进反假币工作的日常化。 (二)加强协作办案,发挥整体优势。针对假币制造、购买和销售的特点,公安机关要始终保持打击和防范的高压态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一方面要加强与兄弟公安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打击合力;另一方面加强与工商、金融等部门的协作,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提高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三)加大打击力度,物建隐蔽力量,从根源上切断假币制造、购买和销售渠道。各公安机关针对假币制造、购买和销售的特点,时刻保持对假币案的高压态势,充分调动力量,针对假币犯罪采用化整为零方式的作案手法,强化隐蔽力量主动贴靠,适当经营的方法,力争发现源头、打掉窝点。另外,还要联合金融、工商等部门,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从不同的方面搜集情报资料打击假币犯罪,最大限度的将制造、购买、持有和销售假币的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信息交流,各部门通力协作,形成打击假币犯罪的一体化网络,使制假分子无立足之地,最大限度地体现打击效果。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