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关于公安机关全面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1年07月07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县级公安机关如何结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公安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治安保障,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重大课题。

        一、找准切入点,创新维稳工作运行机制,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按照建设社会政治文明的要求,建立五大维稳机制,切实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一是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在全县建立以县局办公室为龙头,各警种专兼职信息员为纽带,派出所民警和治安内保干部为基础,特情、耳目为延伸的灵、通、快、准的情报信息网络,落实情报信息收集反馈制、综合分析制,做到各种敌情社情能及时发现,及早报告,有效维护稳定。二是建立科学的查处管控机制。要以国保警力为主,刑侦、派出所民警为辅,落实专案侦查,深挖“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地下网络,对“法轮功”练习人员、上访老户等重点人员要落实管控专班,确保就地控制。三是建立科学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要落实以党委、政府为龙头,派出所为基础,治安内保组织为骨干,政府各部门为依托的社会矛盾调解网络。对不安定因素、社会性矛盾、群体性事件苗头,要实行“包保”责任制,做到责任领导明确、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员明确,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四是建立科学的事件处置机制。制定周密的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并加强演练。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公安机关要做到快速出警,全力维护秩序,确保事件不扩大、不升级,积极稳妥地予以解决。五是建立科学的侦查打击机制。始终坚持主动治安、积极治安,时刻关注农村社会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开展打击整治,除暴安良,稳定民心。

        二、抓住关键点,创新治安防控机制,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安居乐业的治安环境

        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群众求安甚于求富,安全才能致富。公安机关应该打造新型警务工作机制,创造良好治安环境。一是推行社区警务建设,落实重点治安控制。警务体制要充分借鉴大城市社区警务的成功经验,在人口稠密、治安复杂的集市建立社区警务室,推行警治联勤,实行民警与基层治保主任联合办公,真正实现派出所警力前移,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二是加强治安内保组织建设,落实阵地治安控制。内保组织是最重要的辅警力量,也是最佳的阵地治安控制力量。要大力加强基层治保组织建设,对治保主任严格实行“三权管理”,认真落实对治保主任的考核权,推行结构工资制,以岗定责,以考定绩,以绩拿薪,充分调动治安内保干部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巡逻队建设,落实时空治安控制。违法犯罪的高发时段是18点至次日凌晨6点,而此时我们的警力最为薄弱,要大力加强对这个时段的治安控制,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加强镇区和复杂区域的治安巡逻队建设,加强对案件高发地段和时段的巡逻控制,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四是加强群防群治建设,落实群众治安控制。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要充分发挥民力优势,在加强农村季节性巡逻队、门栋关照、村组联防、十户联防等群防群治建设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治安模式。

        三、寻求结合点,创新管理服务机制,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经济不发达,发展不够是最大的问题。目前,国有经济逐步从市场竞争中淡出,民营经济、农村经济、打工经济成为新野经济的三大支柱。全县公安机关要研究和制定服务三大支柱经济的具体措施,营造“亲商、扶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为市场主体营造“安全、方便、赚钱”的环境。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优化治安环境。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什么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要按照“企业周边抓整治,企业内部抓防范”的工作思路,以优化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为抓手,严打“四霸六强”,严惩“厂霸地贼”。二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三是优化法治环境。要注意办案的社会效果,克服单纯就案办案的思想,每办一个案件都为企业发展作一分贡献,为社会稳定添一分平安,为人民生活增一分安全。不要因为办案方法或策略不当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注意政策,把企业的不规范行为和经济犯罪区别开来,公安机关不得插手企业之间的经济债务纠纷,不要违反规定到重点企业乱扣车、乱抓人,严禁参与催款收费、催*收*等非警务活动。四是优化服务环境。切实转变执法方式和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并以高效的管理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改革公安行政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主动、优先为*人和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各种证件,提供服务,排忧解难。对辖区重点企业公开实行“三零”服务承诺,即对企业服务“零距离”,对企业经营“零干扰”对企业管理“零收费”。五是要树立平等服务观念,服务民营经济。牢固树立平等服务的观念,对国有、民营、个体、外资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做到凡是公安职责内服务民营经济该办的事要速办“快通”,当公安工作与民营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时要及时沟通,对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管理服务方式方法要大胆变通。对重点民营企业要建立服务档案,实行挂牌保护,派驻民警跟踪服务,及时解决民营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治安问题。六是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新型工业化。要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对工业园区建设做到能放宽的最大限度放宽,该保护的最大限度保护。七是保护农民利益,服务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公安机关要紧跟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保护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大力改善交通管理环境,对本地农副产品运往外地的车辆一律不得扣车罚款;对经过新野的外地车辆,除严重违章外,一律让其畅通无阻。对欺行霸市行为坚决予以打击,让外地客商在新野满意而来,满载而归,确保农副产品顺畅流通。八是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必须打破现胡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机构,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户口制度。

        四、抓好着力点,创新队伍管理机制,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公安人文环境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舞活“龙头”。要管好管住队伍必须有一支过硬的班子,要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班子中叫响“全心全意谋事业、一心一意抓工作、诚心诚意待同志”,切实改进班子的学风、会风、作风和警风,建立、健全党组议事和决策机制,切实把局党组班子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二是推行绩效管理,盘活队伍。要强化绩效管理,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为转变工作作风提供硬性约束规范。继续落实队伍等级管理,推行岗位目标全员量化考核,将民警的工作绩效与各种待遇挂钩,使等级化管理成为引导民警工作的“导向器”、考核工作实绩的“检验器”和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动力器”。三是强化教育培训,激活能力。要大力加强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民警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正确理论武装民警,切实增强全体民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狠抓民警基本素质培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大比武活动,确保民警能力水平与建设县域经济的目标相适应。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当前公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 下一篇:关于公安森保工作的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