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交警管理 >> 安全天地 >> 浏览公安
  • 强化事故多发点段管理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时间:2011年07月19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流、物流、车流和驾驶员数量的高速增长给并不宽松的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道路交通违法、道路交通事故也乘虚而入。机动车保有量和公路机动车流量骤增,道路交通各要素与日益增强的交通需求矛盾突出,交通安全状况令人担扰,严重的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危及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因此,搞好事故多发点段和危险路段的有效治理,从而避免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恶性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故多发点和危险路段频发交通事故的原因浅析

        危险路段交通事故多发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及其复杂的,既有历史、地理状况的因素,也有管理和意识不到位的问题,综合起来大致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条件差,道路客观条件不完善

        事故多发点和危险路段往往地处叉口、多弯、陡坡等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差,道路客观条件不完善。近年来,虽然交通道路发展很快,许多国道、省道为高速路、二级路所代替,水泥路、柏油路比比皆是,但有些路段,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道路条件是改善了,但不安全的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加之在设计施工时一些地方由于多的考虑省钱、省量、省时等问题,许多新建的公路在弯度、坡度等方面都达不到要求,坡度过陡,弯度过大的问题依然存在。还有,由于国家的财力不足,现在还有许多公路还来不及等到应有的改造,特别是乡镇公路,许多路段还处于三、四级低水平的水平上,路面不平、过窄,弯度大、坡度陡、危险路段没有防护,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设计承载能力低,难以承受大吨位载重车的高频率碾轧,路面损坏严重,保养工作跟不上。县乡级公路弯道多,村镇、居民住宅、学校、商业网点密集,大多临道路两旁而建,视距短,视野窄,影响驾驶员对道路交通和交通情况的判断,易造成交通事故。同时一些大吨位的车辆为了逃避过路过桥费和超限运输的处罚,也绕道县乡级公路通行,导致大吨位车辆、超长、超宽、超高车辆在县乡级公路随处可见,使县乡级公路承受着巨大的交通压力,造成一些路段频繁出现交通不畅和交通事故。

        2、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差

        以上谈到的道路客观条件的不完善,虽然说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但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也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许多驾驶员,特别又是来自农村中的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落后的交通习惯严重,根本就不把交通安全问题放在心上、记在脑中,驾驶员超速、超载、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和机动车性能不良是造成交通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3、道路交通管理不到位

        从目前情况看,我们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危险路段或事故多发点段设置的警示标志不足(一些地方甚至没有)未能及时对司机进行预先警示。

        二是在路面管理的力度不够,由于基层交警部门警力缺乏,而事故多发点段的危险路段多处偏辟地点,一度存在失管漏管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长期无法进行管理,不能进行有效监控,给司机造成无人管的错觉而违法操作,所以说,交通违法得不到有力纠正和查处,也是造成事故多发因素。

        三是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偏轻,不能从根本上触及违法者的利益,使违法驾驶人感觉不痛不痒,因而使一些司机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除此之外,政府对道路建设、改造投入不足,警力不够,管理监测设备的不足且相对落后等问题也是导致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频发交通事故的间接原因。

        二、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对策

        导致交通事故频发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治理事故多发点段和危险路段,遏制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也应采取综合治理,多管齐下的方式来解决。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和管理条件是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必备条件。

        1、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进行专项整治,要区别不同的情况,根据实际需要,科学的分析,该改造的改造,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的完善,改善道路的通行条件,把道路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2、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加强安全防护,加大公路的维护力度,保证公路良好、畅通以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和正常安全。

        3、加强对职能部门管理,加大对监测装备的投入。要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除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外,加强道路交通的管理与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政府要加强对职能部门的投入,保障职能部门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的需要,以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从诸多的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看,除了一些客观存在的原因外,相当程度的原因在于驾驶员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差的问题上,如果驾驶员交通参与者有较强的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许多交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我们知道,意识决定行为,交通事故多发、重特大交通事故防不胜防的根本原因是交通参与者,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要避免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文明交通安全意识很重要,这也是源头的工作。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当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滞后于道路交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广大交通参与人的法制意识、道路观念和社会公德还不能适应现代化交通的要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应当重视交通安全宣传效益,改革交通安全宣传模式加快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进程。要实实在在地做好全民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展宣传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渠道,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道路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推动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利用社会化的宣传教育网络,深入开展交通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五进”活动,把宣传教育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作为重要的执法内容,做到既抓管理又抓宣传,努力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尤其是公路沿线群众和中小学生的交通法规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真正使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观念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广大群众自觉遵守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管控力度,维护道路交通运行的正常秩序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避免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根本,也是最直接有效的工作,在管理上要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安装警示标志、警示灯;在弯度大、陡坡、临河路段安装险情险路等标志,如“事故多发点”、“事故易发点”等及时提示司机注意、警觉而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另外,将排查确定的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的信息通过电视等媒体向公众告之,以引起社会运输企业及驾驶员的关注。

        2、加大路巡路查力度,强化路面管控能力。加强公路巡查是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对事故多发点和危险路段要合理部署警力,延伸管理触角,严格纠正各类违法行为,不留空档死角,形成制度化的“三定”管理,管理人员定点、定时、定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把事故的隐患处理萌发状态中。

        3、加强对机动车的检验、检测和管理,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杜绝人情检测、交费过关的情况发生,对已达到报废期限的机动一特别是中、大型客车要坚决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于此同时,交警部门还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非法拼装组装车上路行驶违法行为,以避免因机械故障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治理事故多发点和危险路段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多部门、多方面,尽管当前的一些问题因一些客观因素而一时无法实现条件的根本改善,但只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搞好事故多发点段和危险路段的有效治理,从而避免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恶性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还是完全有可能。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析如何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 下一篇:浅谈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的治理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