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公办学校学生交通安全隐患与对策
近日,有点时间上网浏览了一下各地的信息,有不少反映校车管理的调研文章。目前,对校车的管理已有一套机制,什么一车一档等。而公办学校没有校车,学生上学回家乘坐社会上杂七杂八的车辆,这一问题在乡镇一级的学校表现尤为严重,交警部门对此管理更难,交通安全隐患更大。我认为很有必要与同行们探讨一下公办学校学生交通安全问题。
一、乡镇公办学校学生上学回家的交通状况 为何公办学校学生多?在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许多农村学生在公办学校就读,原因是在公办学校可以享受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如:减免学费等。而民办学校虽然有校车接送服务,但民办学校相对要收回投资成本,学生收费比公办学校相对较高,因此,公办学校学生人数比民办学校学生人数多得多。 (一)学生上学乘车难 许多农村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开通公交车线路,有的连过路客车也没有,部门村庄距离市镇几十公里,虽然开通了公路,但通行车辆甚少,有的几千人口的村委,只有几辆当地的微型车通行,这些车辆都是本地人经营的,这些车主通过进行本地营运可以维持生计,有利可图,出现地方主义的划地经营现象。外地的车辆又不敢上门搭客,不敢跨村庄载客运输,以致在学生放学回家与返校时,出现人多车少的现象。 (二)学生乘坐车辆状况良莠不齐 由于许多农村不靠近主干道,没有开通客运班线,学生上学乘坐社会上各类交通工具,乘坐的车辆类型五花八门,有的乘坐手扶拖拉机,有的乘坐畜力车,有的乘坐三轮摩托车,有的乘坐微型小货车,有的乘坐大货车、泥头车等等。只要开得走学生就上,不管有牌无牌、有无保险、驾驶员有无驾驶证,不管是大货车、泥头车、面包车、小四轮农用车、微型人货车、面的、手扶拖拉机、三轮摩托车、二轮摩托车及畜力车等。这些车辆长期在山区道路行驶,安全技术性能差,驾驶员安全观念淡薄,有的车辆无喇叭,无制动,无灯光,车辆驾驶室、车厢腐烂生锈。 (三)超载现象严重 每当星期五下午放学后,学生就象山岗上刚出栏的山羊一样,一窝蜂奔向乡镇坐车回家。不抢着坐上回家的车辆,学生无处投身,学校无人上课,没有饭开,没有地方睡觉。 每逢星期五学生放学回家和星期天下午为学生返校时间,学生乘坐的各种车辆超载现象十分严重。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在星期五学生放学回家时间,驾驶员出于顺路方便同村孩子,一次载有学生23人。一辆微型小货车核载5人,遇到学生上学时间,一次载学生5人,把微型车驾驶室和车厢均挤得满满的,更有甚者,连车厢都挤不进去时,干脆踏在车厢的护杆上手抓着车厢架,险象环生。有一辆三轮摩托车一次载有学生8人。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学生纵多;二是运输时间相对集中;三是没有开通公交客运班线;四是其它通行车辆少。经调查走访,学生逢车就坐,逢车就挤,不坐不挤,学生就很难按时回家按时返校,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四)地方政府不重视 乡镇一级的政府部门,对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浮于表面,华而不实,没有真正专人经常深入学校调研排忧解难,只是在教师节时召集各校长开下会,吃一餐便了事。认为学校的事就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学生交通安全没有煤矿安全重要,没有农业生产重要,没有招商引资重要。 (五)学校管理有心无力 对于公办学校没有校车,学生上学乘车难,安全隐患大,学校表示无能为力。校方意见十分明确:交警中队经常派人来上交通安全课,我们教师也强调要注意交通安全,要求学生不要乘坐安全性能差的车辆,在学校内绝对不能坐,出了校门我们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六)交警监管效果不佳 交警警力少,一个中队才6-7名民警,辖区广,学校多。中队根据上级公安机关的指示精神,加强辖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对学校交通安全问题也十分重视,经常派人到辖区中、小学校上交通安全课,举办交通安全图片巡回展,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发起“珍爱生命,从我做起”的宣传教育活动,还协助学校利用宣传栏进行交通法规宣传。此外,交警部门还经常组织警力上路巡逻监控,召开所有营运车辆驾驶员安全会议,并与营运车主、驾驶员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还试图与客运公司联系,在学生回家返校时间,利用公交车接送学生,私营的公交公司承诺可以但要收取往返双程票价。学生费用增大,家长无法接受。许多司机为了运输又经常躲避交警的检查时间,白天检查晚上走,晚上检查早上走。有限的警力很难应付当前的局面,出现学生交通安全秩序混乱,安全隐患严重,虽管效果不佳。 二、解决乡镇公办学校学生上学交通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要高度重视学生交通安全问题 学生交通安全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应把学生安全问题作为政府管理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笔者认为:1、由政府牵头,按照国家十部委联合下发的第23号令的有关规定,定期组织教育、公安、司法、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安监、新闻媒体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学生交通安全状况进行评估,设立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在政府的组织指导下,各司其职,共同来关心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形成齐来共管的工作格局。2、由国家统一制造校车,统一校车颜色,统一考核培训校车司乘人员,实行政府供养的学生接送服务机制。象印度、美国一样,由国家统一制造适应学生乘坐的校车,全部统一为黄色,严格培训司乘人员。中学、小学按照区域编排接送,所需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 (二)学校要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四款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把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作为一项教育义务来抓落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长期宣传教育来促进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使学生形成自觉抵制不文明交通行为。 (三)鼓励开通乡镇公交班线业务,解决学生上学乘车难问题 地方政府要积极引进资金或鼓励个体私营企业投资,开通乡镇公交客运班线业务。要认真对本地区人、物流情况进行评估,为有意向投资开通公交客运业务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投资指引,为投资者创造条件。对人、物流大的增强班次,对人、物流小的可以减少班次,因地制宜。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上学乘车难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区域流通,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 (四)交警部门要加强路面巡逻监控,继续深入开展交通安全“五进”宣传教育活动 交警部门要把学生交通安全管理作为日常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科学安排警力,根据学校学生上学回家时间,加强巡逻密度。坚决打击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报废车上路、拖拉机载人、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消除学生交通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要与学校多联系,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交通安全观念,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安全法规的良好风气,告别不文明交通行为。此外,交警部门要深入开展交通安全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等“五进”宣传活动,使学生家长意识到学生上学交通安全问题,从而提高家长们对孩子上学交通安全的关心,自觉为孩子上学提供交通便利,降低安全隐患。 (五)增设教学点,减少学生因上学路途远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 地方政府要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取得共识,对各地区在读学生人数进行调查摸底,确定中、小学学龄人数,按照分点办学,邻近就读的方法,划分招生区域,开设教学点,可以一个村一个教学点,也可以二个村一个教学点,减少教学点少学生高度集中,拥挤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镇、村一级中小学校仍然是公办学校占主流,这些学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乡镇一级是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最低层,社会综合力量不强,发展落实,特别是内陆地区和一些边远山区,与沿海地区相比更加滞后,交通不发达。学生交通安全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笔者以此求共鸣,为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安定求学,使道路交通事故等不安全远离学生,远离校园,共同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