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公安局监管大队一中队民警某某
一封少年犯留下的信
“尊敬的*警官:你好!……很快我将离开这里,……我很荣幸能有你那么好的一位管教民警……在我的心中,您就像我哥哥一样,无论是对我,还是对监室里的每一位人员,你都那么关怀备至,使我们都感到一种暖流在心里流动……等我过完监牢生活之后,我会用实际行动报答您的……” 这是一位少年犯吴某在即将离开看守所投入改造时写给管教民警*的信。吴某至判决时都未满十八周岁,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在*刚接管该未成年犯时,吴某是该监室出名的难管犯。 经过多次谈心,*充分了解到小吴的性格和家庭情况。在他又一次违反监规后,*把他带到了办公室,当他自认为又要受到处罚时,*却让他帮一个忙,随即把受他欺压的那个新犯的家庭贫困程度,以及新犯失去对生活希望的心理压力告诉了他,希望小吴能结对帮助照顾新犯,使其重新走上改造之路。 小吴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接到这个任务后,首先感到的是*警官对他的信任,感动之下,当即保证能够完成任务。在以后的日子里,*在日常中通过点滴感化的教育方式,告诉小吴应该怎样去帮助一个人,使他不但帮助了新犯,也让他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过错,无意识中慢慢变成了积极犯,努力协助警官管理监室,使监室的风气越来越好。 *深知,慢慢在日常中通过以情感、信任、感化的教育方式,使每个犯人感到民警不仅仅是“管”和“教”,同时也是他们信任的大哥、老师。事实证明,这样的管教是非常有用的,当“难管犯”判决后离开监室投改时,他们都会依依不舍地向他告别。 挽救的不只是一个人 自****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管教工作。具体在工作中,他说他始终坚持“勤进监、多谈心、明狱情、净监风”的工作方式。 “勤进监”。*每天进监室的次数至少在三次以上,分别安排在早、中上班时,以及下班之前,这使监室的状况都能够及时得到掌握和处理。 “多谈心”。想要了解在押人员的思想动态,只有通过谈心,在面对面的交流下,在押人员才会把自己所想、所思、所虑说出来。特别是对死刑犯“王某”的管教过程中,面对心胸狭窄又好挑起事端并对社会极度偏见的“刺头”,*制定了周密的管教方案,多管齐下,一方面通过在押人员相互拉家常、谈感受等手段获取其内心真实想法,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另一方面自己还每天不少于一次找其谈话,进行感化教育,并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照顾。通过大量周密细致的工作,王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所犯罪行的严重性,并逐渐有所转变,主动遵守监规,并积极配合*的管教工作。 “明狱情”。通过勤进监室,多找在押人员谈心后,*知道每个在押人员的思想动态,尤其是那些刚进监室、刚判重刑以及缺乏亲情和家庭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押人员,使其能够因人而异,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和教育。 “净监风”。通过以上的摸底、排查工作,切实掌握监内狱情动态,坚决杜绝在押人员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欺压新在押人员等违反监规的行为,及时有效地消除了违反监规、扰乱秩序的苗头和隐患,使监内风气更加有序、稳定。 人格魅力是最好的管教 这些年来,如果以罪犯的年龄层次分,*既管过成年犯,也管过未成年犯;如果以犯罪程度分,他既管过重刑犯,也管过轻刑犯;如果以监管形式分,他既在监狱管过犯人,也在看守所管过犯人。所以,当他在采访时说出“人格魅力是最好的管教”这句话时,记者相信是他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你应该明白,无论这些人以前在社会上做过什么错事,犯过什么罪,但他们的良心良知并未完全泯灭,据此国家才有改造他们的必要。所以,作为一名监管民警,你在公正执法的同时,还得用你的人格魅力、你的浩然正气去感化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气。”*举例说,比如找犯人谈心的时候,你在为自己倒茶的时候,顺便给犯人也倒上一杯,对你而言可谓举手之劳,可对犯人而言,他会感觉你在尊重他的人格,会觉得你是在平等看待他,是一种信任他的态度。一旦他的心理发生了这些变化,那么,你和他接下来的谈话就会自然、顺畅,他也肯向你讲实话,你也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 有一年国庆节,正在休假的*带着家人在宁波看望同学,在与值班同事通话中得知未成年犯监室有一名在押人员樊某,因家庭原因而心理压力很重,但值班领导已处理好了,所以不需要他从宁波赶过来了。然而,*还是放心不下,把家人留在同学家,急急忙忙地赶到监所,在与樊某二个多小时的谈心后,樊某总算彻底想通了,表示再也不会给管教民警添麻烦以后,*才放心。等他赶到宁波同学家时,人家早已吃好了晚饭。但*没有感到后悔,因为“执法为民,尽心尽职,廉洁奉公”这十二个字已深深印在了他的心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