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某某(二)
*,****年参加公安工作,先后被市公安局嘉奖*次,****年被宁波市公安局荣记三等功*次,并被评为****“感动慈溪”十大人物。
“危难时刻彰显勇士风采”,这是选民赠予这位“感动慈溪”年度人物的评语。那么,在这十字评语背后,究竟演绎着多少动人的故事,蕴含着什么样的警营情怀?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人民警察…… 雪灾抢险连续抗战十昼夜 提起年初那场雪灾,*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自己还从来没有看见慈溪下过这么大的雪,而且又是在春节前夕,它给慈溪带来的困难之大,简直无法形容。 面对重大灾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市公安局在上级领导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加强执勤备勤,全力投入到全市雨雪冰冻天气抢险救援决战之中。而在这次抢险救援中,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承担着先锋突击队的重任,他们的第一项任务是紧急救援被大雪压塌的体育馆年货市场;第二项任务是以最快时间完成杨梅仙子塑像到新城大道、新城大道从三北大街交叉口到南二环线交叉口路段的所有道路及路旁的冰雪清理;第三项任务是保障市政府大院及一些重要部门进出路段的车辆畅通;第四项任务是作为突击分队协助城建部门在城区主要道路两旁清理树枝;第五项任务是春节期间到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周边维护秩序。 *说,上述五项任务他全都参与了。从农历腊月二十六日凌晨接到抢救倒塌的体育馆年货市场开始,一直到正月初五抢救杭州湾跨海大桥旁边陷入海涂的两名游玩群众,整整十天时间,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没有一天休息过,最长一次抢险救援从除夕前一天早上开始干到正月初一早上六点。 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当人们正在温馨的家里观看春节晚会时,他和他的队友们正在冰冻的街巷清理树枝;喜迎新春的第一晨,当别人还在暖和的床上香甜入梦时,他和他的队友却还在冷清的路面上铲除冰雪。 记者曾问*,人就在家门口却没能和家人一起好好过个团圆年,心里有没有遗憾?这位从军营到警营的爽朗汉子笑着回答:“遗憾当然会有一点,但以后可以弥补。作为一名警察,如果不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我们排忧解难的时候站出来,那样的遗憾却永远不能弥补。” 千里驰援呕心沥血近两月 *月**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级特大地震。灾情发生后,公安部指令宁波特警支队组织民警赴川救援。 一听到赴川救援的消息,已过不惑之年的*顾不上因骨折正卧病在床的白发老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上的老伤旧病,毅然请命,坚决要求赶赴灾区。 他主动请缨的理由只有一条:“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身为特警,如果不在这个时候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我将终身不能原谅自己。”*月**日,*带着慈溪*名特警编入宁波特警支队千里驰援四川灾区。*月*日,他们进驻德阳绵竹市后,迅速与绵竹市公安局西南派出所密切协作,及时掌握了辖区的基本情况,第一时间确定了勤务实施方案,于*月*日投入了治安巡逻、服务灾民等各项工作。 在那里,他们担负了西南派出所安国社区和檀兴村辖区治安巡控任务。由于灾区缺电少水,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向队员们说道:“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享受,而是带着家乡人民的嘱托,肩负着重振灾区的重任,所以,无论多苦多累,我们一定要坚持,要一丝不苟地完成任务。”西南镇辖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总人口*****多人,地震造成死亡人数***人,派出所共有民警*名,辖区内临时建有多个帐篷聚居点,灾后治安状况可以概括为“一高三多”:安置点帐篷内的盗窃案件高发,重点区域上访的群众多,发放救灾物资时的纠纷多,援建工地附近农民捡边角料引发的盗抢案件和纠纷多。针对这一现状,*带领队员积极采取“控面守线严把点”的管理措施,并在第一时间走访了辖区派出所,主动与派出所陈文宣所长和社区民警廖正和进行工作联系,在掌握任务区域的治安实情和受灾情况、人员构成后,按照支队部署迅速开展了“四班三运转”全天候治安巡逻和接处警的勤务模式,同时还在夜间对重点的区域和部位开展设卡盘查,有效地发挥了职能作用,达到了职责明确、任务清楚、辖区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在四川灾区执行救援任务的近二个月时间里,他们共计出动执勤警力***人次,车辆**余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名,行政拘留*人,为灾区群众做好事**起,收到锦旗*面,感谢信**封,为灾区捐款****余元,圆满地完成了赴川维护灾区治安秩序的工作任务,得到了当地公安机关和辖区灾民的一致好评。 以身作则愿做永远的螺丝钉 *在部队服役**年,于****年转入公安战线。参加公安工作后,他先后在慈溪市公安局浒山中心派出所、交警大队、监管大队、特警大队工作,历任副中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虽然工作岗位不断变动,但*对工作的热情、对群众的热心却永远没有改变。在同事眼中,*以身作则,像一把利剑,永远冲在最前面,披荆斩棘,斩妖除魔;在群众眼中,*兢兢业业,像一面金盾,永远挡在最前方,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保卫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誓死守卫。但在*自己看来,他只是一颗螺丝钉,人民群众哪里需要他,他就会毫不犹豫去到哪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