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安消防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思考
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和各类灾害事故做斗争的军事化、专业化队伍,承担着消防监督执法、消防建筑审核验收、消防宣传教育、火灾原因调查、重大活动消防保卫和执勤灭火、应急救援等多样化任务。从履行的职责任务来看,消防部队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在国家公共安全管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消防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主要特点
当前,公安消防部队灭火和应急救援任务日益繁重,主要呈现出“五个转变”的特点:
一、承担任务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在许多灾害事故中,大到地震洪水抢救生命,小到为群众开门拿钥匙,只要有急难险事,都有消防官兵现场处置的身影。全国消防部队圆满完成了众多艰巨任务,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二、作战指挥由独立型向联合型转变。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通常需要与地方多个系统、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往往还与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等力量并肩作战。
三、队伍建设由统一型向专业型转变。根据新消防法规定,消防部队的职责和任务不断拓展,随之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各类专业救援队伍纷纷建立。一些地方政府还依托消防部队,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建筑倒塌、道路交通事故、水上和山岳等专业救援队。
四、业务训练由操场型向实战型转变。*年*月新颁发的《消防部队执勤业务训练和考核大纲》提出了训练面向实战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按训练方式作战,按作战方式训练”的要求。
五、装备配置由普通型向科技型转变。近五年来,中央和地方共投入300多亿元用于消防装备建设,每年投资规模平均在50亿元以上,装备的配置,正在由普通装备向科技含量高的装备转变。目前,举高、防化、破拆、生命探测、核生化侦检、通讯卫星电话等特种装备陆续配备部队。
消防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面临的突出矛盾
从重特大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实践来看,特别是从汶川地震等大规模联合救援行动来看,消防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还存在“三个滞后”的突出矛盾:
一、现行体制编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现行体制来看,公安消防部队存在着“多重领导、多头指挥、多方保障”的运行模式,既有诸多有利因素,又有不少弊端,直接影响高效工作。全国现有消防官兵*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而国外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随着任务增加,消防现役警力严重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在重大灭火救援现场,由于指挥权限不够明确,或已经明确但执行落实不够,各部门各单位的联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社会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严重制约了消防应急救援行动快速、高效处置。
二、装备配置更新,滞后于承担多种任务需要。尤其是用于高层、地下、化工、船舶等专业装备更新,远远落后于部队繁重任务需要。特殊应急装备缺、高科技装备少。这些年,各级政府加大了经费投入,购置了一些先进装备,但消防救援直升机、消防坦克、消防多功能机器人等高科技装备,限于经费问题,很多总队基本没有。
三、面向实战训练,滞后于现场处置需要。一些地方消防部队制定预案与实战脱节,近乎纸上谈兵,对复杂条件、特殊情况没有合理评估,关键时刻不管用。一些地方仅仅注重购置大量的更新换代的装备,却忽略了指战员对装备的熟悉了解、训练和运用,在灭火救援中时有发生不会操作和使用的情况。一些地方进行传统项目训练多,进行分业项目训练少,进行常规项目训练多,进行特殊项目训练少,面对特殊灾害事故现场,专项处置能力不强。消防部队与社会多种救援力量没有建立联训机制,进行合成训练和演练较少。
消防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发展构想
遂行多样化任务是《消防法》赋予消防部队的职责使命,从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应当研究探索与新时期新阶段相适应的体制编制机制,由此提出“四个完善”的发展构想:
一、完善国家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国家消防应急救援总局,负责全国消防和综合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协调。各省、市、县(区)分别建立隶属于各级政府领导的消防应急救援总队、支队、大队和中队。有计划分步骤提高消防部队规格和充实编制。国家成立消防学院,各省成立消防教育培训基地,各市成立消防教育培训中心。延长各级指挥干部服役年龄,扩大专业技术干部和中高级士官配备比例。进一步加强特勤队伍建设。各省、市根据本地常发灾害事故特点,组建专业救援大队和中队。
二、完善统一高效的作战指挥模式。成立由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消防部队共同组成的综合应急救援指挥部,消防部队承担现场组织指挥,落实指挥责任。凡重特大灭火救援行动,应设立总指、前指、分指,形成纵向明确责任,横向协同配合,纵横统一行动的指挥关系。制定与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相适应的作战力量模块,明确所需投入的作战部队人员和装备,科学编排力量,优化战斗编程。形成以消防部队为主体、各警种密切配合、多种专业救援力量有机协同的消防联勤机制。
三、完善面向实战的战斗准备机制。在编制和完善预案时,应与联勤力量共同研究。深化训练改革,加强适应性训练和“六熟悉”、“五知一能”训练,抓好各级、各岗位分业训练。总队每年组织两次跨区域大型演练,支队每季度组织一次联动演练,大中队每月组织一次辖区演练。检验训练成效,增强专业救援力量相互熟悉了解,实现联合作战配合默契。
四、完善与任务相适应的保障机制。国家出台消防部队经费保障标准和规定,并与地方经济发展挂钩。加强新技术、新装备研发配备和新型、高效、实用装备引进,加快装备更新和优化。根据辖区灾害事故特点,结合遂行任务需要,紧紧围绕有效扑救特殊火灾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调整配备结构,配齐应急装备。完成国家级和省级战勤保障建设。消防部队根据实战需要与地方政府和其他专业救援力量建立联合战勤保障机制,制定和完善应急征用方案,通过签署合作协议等办法,与政府、企业、相关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的联合储备,降低储备成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