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消防管理 >> 防火研究 >> 浏览公安
  • 浅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二)

    时间:2011年08月19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联动控制系统是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灵魂,直接影响到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防灭火效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以根据火情对整个建筑内的消防设备、配电、照明、广播以及电梯等进行联动控制。如何正确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关系对实现系统的功能非常重要,笔者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过程中发现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关系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强电的控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接通警报装置及火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标志灯”[1]。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常出现以下问题:

        (1)在未确认火灾的情况下切除非消防用电,易造成人们的心理恐慌,引起混乱,不利于人员疏散。

        (2)未能正确理解有关部位的概念,确认火灾后立即将整个建筑的所有非消防用电同时切除,造成混乱。

        (3)火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标志灯不能无条件强制点亮。

        为解决上述问题,就要保证两个烟感同时动作或一个手动报警按钮动作才能确认火灾。避免由于误操作或探测器故障误报引起不必要的混乱。正确的切除非消防用电的程序为:确认火灾后报警控制器自动切除出现火情防火分区的非消防用电,同时控制室操作人员也可根据火灾蔓延情况和人员疏散情况手动切除相邻区域的非消防用电。对于火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标志灯不能无条件强制点亮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火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标志灯在平时或着火时都受到开关控制,报警联动后,开关仍处于关闭状态,这种情况应通过调整应急供电回路和更换开关型号来解决,保证报警联动后,开关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2、消防广播的启动方式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消防控制室对消防广播的控制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1]:

        (1)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接通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2)首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3)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

        (4)含多个防火分区的单层建筑,应先接通着火的防火分区及其相邻的防火分区。

        规范虽然对发生火灾后,消防广播的启动顺序作了规定,但是对于大规模的公共建筑,例如每层四个防火分区以上的多层公共建筑的消防广播的启动方式未作详细规定。

        笔者认为对于此类建筑,可以按照先启动本防火分区及其相邻的防火分区(包括水平防火分区与垂直防火分区)的顺序来启动消防广播。按照此原则确定,比现行规范规定启动的范围要小,选择的广播功率放大器容量也相应减小,这与当前提倡的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大政方针也是一致的。

        3、对电梯的控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控制电梯全部停于首层,并接收其反馈信号[1]。

        这里所指的电梯并不是专指消防电梯,而是指工程中所有的电梯,包括自动扶梯。由于对消防电梯的相关控制未作进一步规定,其控制关系需参照电梯的专门规范,因此在工程验收过程中常遇到以下问题:

        3.1消防电梯的控制方式尚未统一

        由于国家无统一的标准,所以有的消防电梯有消防专用的消防启动按钮,有的则要通过专用配套钥匙的开启才能实现同样的功能;有的专用按钮启动后,轿厢自动迫降到首层门打开,内部按钮可供消防人员使用,外部楼层按钮自动失效,而有的消防电梯专用按钮启动后,消防电梯仍然可以正常使用,轿厢不迫降到首层或外部楼层照常可以使用,无法起到消防电梯的使用要求。

        3.2对不是消防电梯或达不到消防员电梯结构要求的普通电梯配置消防员操作功能

        在工程验收过程中,对不是消防电梯或达不到消防员电梯结构要求的普通电梯配置消防员操作功能这一问题比较常见。普通电梯的机房、井道不具备火灾时确保2h安全隔离,其电梯前厅与电梯结构不具备防火、防水、隔离烟雾能力,所以如遇火灾后,遇火、水及烟雾影响,极易发生故障而将电梯卡阻在井道中,而此时仅火灾烟雾很快进入井道、轿厢内如有人片刻即被烟雾呛伤,甚至死亡,这是不允许的,这样的事故在我国已发生过。所以时常见到在普通电梯的侯梯厅召唤按钮旁立有告示牌:“如遇火警禁止使用电梯”是完全正确的。

        普通电梯配备“迫降”功能,在能安全撤离人员的首层站呼梯钮上方有设在玻璃小窗后的消防开关,当打开玻璃接通开关,或电梯值班室接到火警以及火灾报警控制器输入的电梯消防应急返回信息,电梯则按下列程序执行:

        (1)所有侯梯厅呼梯指令与轿内运行指令及已登记的运行指令均取消。

        (2)唯有轿内开门和紧急报警系统保持有效,且反开门功能亦应失效。

        (3)电梯应立即脱离群控或并联控制而单独执行应急返回运行。

        (4)机房与井道照明自动打开。

        (5)电梯正在驶向基层站,中途不再停层立即驶向基层站。

        (6)电梯在基层站,则立即开门,当开门15s后随即关门,此时除还能接受轿内(若还有人)开门指令外,电梯不接受任何指令。

        对普通电梯如需配置所谓“消防功能”,即为消防应急返回功能,只能到此为止,切不能再增加继续操作运行,直到恢复正常才能操作运行。而对于消防电梯的控制,除执行上述迫降外,还应符合对消防电梯的相关控制要求,此处不再赘述。

        4、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控制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规定:湿式系统、干式系统的喷头动作后,应由压力开关直接连锁自动启动供水泵[3]。本条明确规定了压力开关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触发器件。而在实际工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错误:在规模较小,特别是只划分一、二个防火分区的建筑工程中,逻辑编程人员常常使用水流指示器来联动控制喷淋水泵启动,这样的联动控制逻辑关系会造成喷水系统的不稳定。

        水流指示器只能起到报警并显示报警区域的作用,相当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动作的一个报警点,与喷淋水泵的动作没有直接的关系。水流指示器对水流的探测较为敏感,管网中水流稍有动作水流指示器就会报警,如使用水流指示器联动喷淋泵,管网漏水、末端试水试验时都会联动启泵,削弱了湿式报警阀的作用,严重时还会损坏供水管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在调试和验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自动喷水的控制关系时应按照如下顺序进行操作:

        (1)启动一只喷头或以0.94~1.5L/s的流量从末端试水装置处放水,观察水流指示器是否动作。

        (2)水流指示器动作后,继续放水,观察压力开关动作情况。

        (3)压力开关动作后,水流推动水力警铃,延时器启动。

        (4)延时完成,喷淋泵启动,并发出相应的反馈信号到控制室。

        5、对防火卷帘的控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火灾确认后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卷帘[1]。在系统设计上,“用探测器组或两种不同类别的火灾探测器同时报警后的与门信号作为火灾的确认”。由此可见,按《火实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要求若两个或以上感烟探测同时报警后,卷帘即可降底,火灾初期人员尚未疏散,显然这是卷帘关闭得过早造成的。若两种不同类别的探测器,如:一个烟感探测器与一个温感探测器同时报警后,再让卷帘降底,那么在火灾初期,将有大量烟雾通过卷帘,显然卷帘关闭得又过晚。笔者认为应根据防火卷帘设置的场所及用途的不同选择合理的控制方式:

        5.1对设置在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

        火灾发生后,人员需通过疏散通道进行疏散,由于在火灾紧急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惊慌失措,若由于卷帘关闭使疏散路线被堵,会增加人们的惊慌程度,导致意想不到的伤亡,既不利于安全疏散,也不利于消防人员进入火场灭火。所以应尽量避免在疏散通道上设置卷帘,代之以防火门。

        如必须在疏散通道上设置防火卷帘,则应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设在疏散通道上防火卷帘应在卷帘两则设置启闭装置,并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6]的要求,在联动设计上应采取两次控制下落方式,即在卷帘两则设专用的感烟及感温两种探测器,第一次由感烟探测器控制下落距地1.8m处停止,用以防止烟雾扩散至另一防火分区,第二次由感温探测器控制下落到底,以防止火灾蔓延。

        5.2对设置在防火分区处用于做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

        由于设置在此处的防火卷帘不影响火灾应急状态下的疏散,所以完全可采取一步降的控制方式。以自动扶梯四周的防火卷帘为例,可在每个卷帘外侧设一个或两个专用的感烟探测器。在编程时,设计成任意两个专用感烟探测器形成与门报警,联动四周防火卷帘一步下降到底。此时不设烟感及温感探头组,以简化系统并降低造价。

        另外,由于防火卷帘的重要性,只设置程序联动控制尚不能满足其动作可靠性的要求,应在消防控制室对防火卷帘进行集中管理,并设手动紧急下降防火卷帘的控制按钮。

        火灾自动报警的联动控制作为整个消防系统的中枢神经,其控制逻辑关系来不得半点马虎,本文只是提出了几个常见的几个问题,希望此类问题能够引起关注与探讨。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如何做好商场和集贸市场火灾的预防
  • 下一篇:数据分析在化工装置火灾调查中的应用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