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城乡警务对“三项建设”的推进作用

    时间:2011年08月21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随着“三项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日益感到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互为支撑、彼此促进的有机整体,需要统筹兼顾、一体推进,关键是要真正落实到基层。笔者认为,城乡警务综合体现了“三项建设”各个方面的任务和要求,能够集中反映全面推进的成果和效能,必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紧抓不放。

        一、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在推进“三项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是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大舞台,抓住了这个“点”,就牵动了“三项建设”的各条“线”,进而扩展到公安工作的整个“面”,有力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

        1、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将有力地推动公安工作信息化。公安信息化关键在应用,应用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警务室就处在这个重要的位置。通过把公安网延伸到警务室,不仅信息采集能够确保及时、鲜活,而且基层民警的信息化运用水平也将大幅提升。警务室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使信息传递和指挥调度更加直接、畅通,进一步减少了指挥层级,从而实现警务指挥扁平化。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化资源,在互联网上建立“网上警务室”,使群众报警、咨询、求助、监督更加直接、便捷、高效,也使广大民警在进门入户的基础上又拥有了网上走访群众的新手段,便于公安机关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社情民意,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

        2、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将构筑起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沿阵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要求,需要通过各级公安机关、各个警种、各项公安工作来体现。执法的前沿在基层,警务室作为重要的最前沿的基层阵地,直接体现着公安机关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社区和驻村民警忠实履行职责,各警种通过“多警联动”机制进入社区和农村,公安机关各警种、各部门的工作才能在最基层得到深入开展,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全面落实到基层,真正在群众心中树立起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3、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将搭建起和谐警民关系的桥梁。从基层实践来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突破口就在于通过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实现警民之间“警爱民、民拥警”的良性互动。“警爱民”,要体现在提高群众安全感和调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上,体现在真心关注群众疾苦,体现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增进民警与群众的感情。“民拥警”,就是通过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广大民警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努力服务好人民群众,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让群众更加支持公安机关和基层民警工作,公安工作就有了强大支撑。

        二、全面落实社区和驻村民警“十项任务”,充分发挥警务室的“三种功能”。

        公安部曾提出社区和驻村民警要履行“五种职能”,即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根据形势发展,特别是结合“三项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我们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五种职能”,提出社区和驻村民警要承担“十项任务”,即:组织治安防范,指导治安巡逻;走访服务群众,帮助排忧解难;排查民间矛盾,化解治安纠纷;管理实有人口,落实管控措施;管理场所行业,强化阵地控制;掌握社情民情,发现敏感问题;采录更新信息,服务实战应用;配合案件查破,摸排提供线索;宣传交通消防知识,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开展法律宣传,增强群众法制意识。

        落实这“十项任务”,可以使警务室更好地发挥“三种功能”。一是保一方平安,围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结合辖区治安状况,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加强治安防范,打击违法犯罪,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二是加强社会管理,将公安机关承担的各项社会管理职能,尽可能向警务室延伸,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进一步扩大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管理水平;三是服务人民群众,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把温暖送到群众心上,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取信于民。

        三、建立完善“一警为主,多警联动”工作机制,强力推进警务室信息化建设。

        “一警为主”就是社区和驻村民警必须承担主要责任,发挥主体作用,认真履行“十项任务”。“多警联动”就是围绕警务室工作的开展,以社区和驻村民警为轴心,建立起多部门、多警种的联动协调工作机制,由警务室民警独立作战向多警种合成作战转变,更加充分地发挥警务室工作的综合效能。

        实现信息化与社区和农村警务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关键是要把每个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打造成公安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一是全面加强警务室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要为社区和驻村民警配齐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录音笔“三件套”,根据实战需要,尽可能配备指纹采集仪等高端信息化设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城区警务室都要接入公安网和互联网,并确保网络带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索实现无线上网,尽早满足警务室“移动办公”需要。在农村地区,根据工作需要,有条件的警务室也要尽快接入两个网络。二是加快警务室应用软件开发和应用步伐。开发出统一的、符合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实际需要的专门信息系统,并确保能够与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和公安综合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制定出适用于互联网、统一的“网上警务室(片警在线)”标准,实现“统一标识、统一界面”,方便社区和驻村民警与群众交流,力推群众工作的信息化。三是加大警务室信息化工作考评力度。要建立起科学严格的考评制度,对社区和驻村民警信息采集和信息化运用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引导社区和驻村民警转变思路,调整方向,打好基础,全面、准确、及时地采集更新信息,自觉地把“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真正落实到每个警务室。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公安机关“三项建设”工作综述
  • 下一篇: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