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政工思想 >> 思想政治 >> 浏览公安
  • 浅谈增强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措施

    时间:2011年08月2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新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对象的新成分、新特点,公安消防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教育的有效性和效果的最大化?笔者认为,必须坚持知行统一的观点,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和定位,探索思想与行为的互动规律,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努力使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思想素质,见之于自觉行动。

        一、立足现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使教育对象做到“真知善行”、“知行合一”。然而,现在普遍感到焦虑的恰恰是“知行不一”,甚至“知行背离”。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知行矛盾”,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反映,它是人们价值观念冲突的外化。这种知行矛盾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与官兵的实际要求之间还有较大的距离。如何发扬传统优势,体现时代精神,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首先着力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把整体先进性与具体层次性要求统一起来。在社会日益复杂、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扬主旋律,保持整体先进性。但是实现和保持这种先进性,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正视官兵在社会经历、思想基础、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具体实践中,应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人员的情况,区分层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坚持先进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就偏离了其本质、目标和方向;不注意对象的差异性、层次性,教育就很难如人愿。

        (二)把继承优良传统和体现时代进步统一起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源头,存在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之中。适应社会实践的新发展,不断汲取新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保持生机和活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化,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创造新的实现形式。

        (三)把提高官兵思想政治素质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时代感,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体现广大官兵的意志、愿望和要求,特别是要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关注官兵的全面发展,是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思想上的重大转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时代感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当前,官兵最大的思想特点就是主体意识的显著增强,而我们有的教育却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不注意解决官兵内心深处的思想扣子,使教育始终停留在认知层面上,难进思想,难变行动,结果使官兵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以人为本,从官兵的具体行为活动中把握教育对象,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一)确立正确的教育主体观。也就是说,既要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又要特别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从知到行的过程,即知然后行,行深化知,知行互动,最终达到知行统一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广大官兵所乐于接受,就必须承认和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受程度与接受的可能性,更要考虑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状况的矛盾,放下架子,与人平等交流,和风细雨地将工作做到人的心坎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二)在实践中既满足官兵的生活需要,又启迪他们的思想觉悟。重视人们的物质。精神上的各种需求,是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注意帮助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空对空”。从利益认同出发,引导他们在加强部队建设的实践中实现理想信念的升华,做“三个代表”的模范实践者。从而,使正确思想得到树立,模糊认识变得清晰,过激思想得到纠正,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努力改造好主观世界。

        (三)不仅重视规范教育,更要重视官兵的自我教育。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过多强调应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忽视了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因而不能极大地调动对象的积极性,结果造成“你说你的,我学我的”、“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之类的现象。因此,要把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使广大官兵把教育要求变成自己内在的追求,主动地接受外界的积极影响。只有官兵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才能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三、突出实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化。官兵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根本标志。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教育灌输,忽视教育养成,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只“教”’不“育”是一种不完整或残缺的教育。如果不对官兵在实践中引发的思想问题加以解决,如果不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行为养成,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内容脱离实际,过程流于形式,动机与效果背离,造成简单化和主观主义的倾向。因此,要把官兵实践提高到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决定性环节的高度来认识。

        (一)着眼于解决官兵在实践中引发的思想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兵个体意识、利益观念的增强,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相适应,引发了大量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形势发展变化、建设实际与官兵思想活动中发现问题,确定相应的题目和内容,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搞什么教育,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那种照本宣科、空泛说教和空头政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坚决防止和克服。

        (二)着眼于官兵正在做的实际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和正在做的事情、正在进行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努力激发教育对象的自觉性、把教育内容和要求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做到知行统一,教养一致。

        (三)着眼于加强对官兵的行为约束。行为规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它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要坚持搞好思想教育与行为约束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和倡导的原则,应当从法规制度上给予鼓励和支持;思想教育反对的东西,要用法规制度进行严格的约束和诫勉,规范行为,加强养成。实践证明,没有思想教育为基础,行为约束就失去根本保障;没有行为约束,思想教育就显得软而无力。

        四、注重身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说服人、感染人、启迪人的目的,必须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有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缺乏说服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者自身表率作用不强,说的和做的不一致,缺乏应有的人格力量。据调查,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的诸多因素中,希望进一步增强教育者人格力量的占*%。从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分析,群众看教育者不是看重有多高文凭,有多高职务,最关注的是看其是不是“身正”。教育者自己失信于教育内容,就谈不到教育效果;教育者所讲的道理,自己都不去做,就不能侈谈教育的说服力。因此,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产出”与“效益”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因此,要通过加强考核选配、集中培训、在职自学、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着力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感三性”的要求,把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放在突出解决的重要位置上,使教育者先受教育,使他们把政治工作当作高尚的事业来追求。促使他们加强学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深入实际,躬身实践,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身体力行自己所讲的道理,为官兵树立楷模,做到先做让人信服的事,再讲让人信服的理。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对当前监狱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提升
  • 下一篇:关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几点思考(二)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