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析警察心理压力的产生及调整

    时间:2011年08月2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经常听基层的公安民警讲这样的话:压力太大,疲惫不堪,无法缓解。压力是每个现代中国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不仅仅警察面临着压力,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也同样面临着压力问题,只是他们所面临的压力的性质与数量不同而已。缓解压力是我们共同的目标,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先了解压力产生的原因,然后根据产生的根源,确认缓解的方式与方法。

        一、对压力要一分为二进行分析

        对于压力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早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人们就已经产生了压力反应,而且这种反应一直延续到现在。人们对压力有两种截然相反反应,或者是战斗,战胜压力;或者是退却和逃跑。当我们的祖先正在睡觉时,忽然远处了一只凶猛的野兽,此时,人们只有两种选择,或者是战胜野兽,或者是逃跑。在迎接突如其来的挑战时,人们的身体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心跳加快、呼吸紧张、出冷汗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压力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是压力的反应没有发生改变。对于压力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不要把它看成洪水猛兽,也不要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就压力本身而言,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一面来讲,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警察积极向上,努力做好工作,从消极一面来讲,过大或者过低的压力都会警察产生负面的影响,压力太大,就会崩溃;压力太小,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压力是每一个警察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压力,就像需要食物、水、睡觉一样。一个人在其生活中如果没有压力,就无法适应所在的社会,会感到厌烦、抑郁。没有压力,就需要去寻找刺激,如参加集体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压力是源自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引起人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诸种变化。

        二、压力产生的原因

        民警压力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社会因素的压力来源

        1.社会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焦虑的年代”。社会在不断地发生着飞速和巨大的变化。不良的社会环境可以引发人们不良的社会行为。当个体自身的能力水平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需求时,便会产生自信心降低、焦虑、孤僻等不良情绪。例如:在警察工作中,他们很容易受到性和金钱方面的诱惑,而他们为了保证自己不受影响,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控制能力与水平,由此会引发各种心理上的压力。

        2.科技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如试管婴儿、代理母亲、器官移植、外星球探测等。高新科技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发出挑战,人们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新的事物,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产生心理上压力。同时技术的巨大变革不但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闲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居住的环境。

        3.生活改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价值观念和生活结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传统上人们对家庭的看法是“祖孙三代,四世同堂”,几代人拥挤地生活在一间小屋的情况普遍存在;而现代家庭以“空巢家庭”为主流,祖父母辈大都自己独立居住。对警察而言,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与家人只能是聚少离多,“周末夫妻”的现象普遍存在,时间长了,就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压力。

        (二)自然环境压力的来源

        1.自然灾害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不幸要遇到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飓风与龙卷风、洪水与暴风雨、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引起身体伤害、心理创伤以及家庭离散,同时还会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综合症状,主要表现为:易疲乏、恐慌、焦虑、孤独、退缩、罪恶感、挫折、意志消沉、情感冷淡、自杀等。警察在自然灾害中经受双重的压力,一方面是自然灾害对警察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警察在自然灾害中要走在前面,扮演救灾者的角色。

        2.噪音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常常渴望从交通的喧闹、工地的噪音、飞机的噪音中解脱出来,去郊外或大自然中放松一下。噪音是人们不愿听到、同时又无法预测与控制的一种音量在80分贝以上的声音。它会使我们的刺激超载,因而产生压力,导致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如表现失常、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暴躁等,严重的会导致听力受损。噪音对户外工作的警察,如交通警察,影响比较大。

        3.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会对健康和生存环境产生极大危害,有些空气污染是可以觉察得到的,如: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有些空气污染是不易觉察得到的,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氢气等。人体长期暴露在有污染的空气当中,会导致头痛、疲劳、失眠、烦躁、胃肠功能紊乱、记忆力下降、视觉和听觉削弱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癌症。空气污染主要对生活在大都市的警察影响较大。

        4.过度拥挤

        人人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过分拥挤会让人血压升高、汗腺和肾上腺的分泌增加,有不适或不舒服感。在拥挤的环境中,会增加人和人之间摩擦的机会,更易引发一些消极情绪,如:烦躁、压抑、焦虑等,甚至有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拥挤是一种城市病,它对于许多职业都有影响,尤其是对警察的影响比较大,因为警察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

        三、个体压力的来源

        (一)人格

        人格是隐藏在面具背后的一个人的真实本质,它同健康和应对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联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面对不同性质的事件,具有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A型人格。这类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工作麻利,做事喜欢速战速决,急躁,没有耐心,紧张,不安于现状,有很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攻击性,精力旺盛,有“工作狂”倾向,例如:在闲暇或度假休息时间也离不开工作上的事,想“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大工作量。由于A型人格长时间地处于和时间赛跑或剧烈运动的状况,因此很容易引发怄气、愤怒或敌对等不良情绪。因此,极易导致冠状动脉和高血压的发病率。

        B型人格或抑郁型人格。抑郁并不完全等同于心情压抑,心情压抑是指一个人的情绪,是一种很弥散的痛苦感觉。但抑郁是一种弥漫性的心理状态,它可以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抑郁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无助和无望相交织,失眠或嗜睡,厌食或暴饮暴食,疲乏,反应迟钝,思维混乱,注意力下降,严重的会导致自杀行为等。抑郁型人格容易引发冠心病、哮喘、头痛和溃疡等疾病。

        C型人格或癌症敏感型人格。癌症被誉为当今最可怕的死亡杀手。大约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被诊断为癌症,每三个家庭中就有两个家庭就要承担癌症带来的痛苦和生死离别。长期遭受压力,如果不及时宣泄,就会导致癌症的高发病率。这种人格主要表现为:愤怒,敌视,恐惧,高抑郁,高焦虑,情绪压抑等。

        人格焦虑和情境焦虑。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遇到一点小事就会造成情绪上的极大波动,表现出紧张和焦虑;也有些人即使遭遇重大挫折或打击,仍能泰然处置、镇定自如。这种现象和人格焦虑和情境焦虑有关。人格焦虑是指个体经常处于焦虑状态,长期以往,这种焦虑就固定在人格当中,很难改变,以致于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产生较高的情绪反应。情境焦虑是特定情境下产生的焦虑反应,例如:面试、招聘、竞赛等会提高人的焦虑水平,表现为心跳加速、紧张、出汗、尿频、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等现象。高焦虑水平容易导致心肌梗塞等疾病。

        (二)患病

        患病是引起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患慢性病或不治之症对警察的影响最大。患慢性病的警察对病情的担忧,感到自己身体不如以前,正向着不健康的一面发展,久治不愈使人感到很烦恼,不知要等多长时间才能治好,担心自己的病情会不会恶化;由于患病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的不便,做事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些心理活动会导致了警察心理压力的产生。

        (三)人际关系紧张

        经常跟别人争吵、冷战,背后打小报告,人和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等,是人际关系紧张的表现。一般来说,警察人际关系紧张主要表现为与上司关系紧张。上司对自己工作不认可、不理解,不给晋升机会,上司在自己心目中的不良形象等,都会使下级引起一系列的综合反应,如:担忧、愤怒、不理解、委屈、报复、弥补和消沉等,这些反应的结果导致了警察心理压力的产生。

        四、生活压力

        主要表现为经济困难、住房紧张、离婚、子女教育等方面。从总体上来看,公安民警的收入还不够高,个别地方存在拖欠工资现象,由此带来的是住房上的问题。离婚的比率居高不下,给一些民警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问题。

        五、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是导致民警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工作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的原因

        纪律过严,纪律对民警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严格的纪律可以引起压力反应;工作负担重,表现为时间过长、任务过多,超越了民警的心理承受能力;高度的责任性容易使人处于焦虑状态;角色冲突也是由管理造成的。

        (二)人际关系的原因

        民警与上级或同级以及群众产生冲突,导致关系紧张。

        (三)其他因素的原因

        同事的伤亡、同事受到控告、新闻媒体的批评等会使民警产生压力反应。

        六、调整压力的方式与方法

        (一)运用呼吸法调节心理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是不自觉地进行呼吸,戏进氧气,呼出废气。有时,为了某种需要,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并且通过呼吸影响心跳。深呼吸对保持健康和缓解压力十分有效。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获得深呼吸的基本方法。深呼吸可以促进人体与外界的氧气交换,使身体内部有足够的氧气,还能使人心跳减缓,血压降低。同时,它还可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与水平。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能够通过深呼吸来保持镇静时,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意识,原来的焦虑也被打破了。

        (二)体育锻炼的作用

        医学研究发现,身体棒的人与身体弱的相比,在承受压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身体越强壮,压力承受能力越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锻炼身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增加肺活,提高骨骼、肌肉、韧带的活动强度,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减少胆固醇、甘油三酯脂酶,减轻体重,消耗卡路里,增强生理机能,提高抵抗能力,改善睡眠,促进新沉代谢,延缓衰老,精力充沛;另一方面,增加心理承受能力,锻炼意志,富有勇敢精神,增加自我控制能力,宣泄压抑的情绪,增加自信心,获得愉悦与满足,降低压力水平,提高心理活动效率与水平。

        针对公安民警的特殊状态,建议将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结合起来。

        (三)饮食与压力调整

        研究发现,在压力状态下,人体的新陈代谢较高,血液中的糖分、脂肪酸、乳酸等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代谢增加。由于大量的能量消耗,使有机体的平衡被打破,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很容易患上疾病。为了弥补身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需要从食物中大量补充营养物质才能维持身体的各个方面的平衡。

        但是,如果形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于压力的调整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起到消极的作用。过量食用糖,会消耗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保证身体各个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物质,缺少这两样东西,可能会导致过敏或紧张。过多食用巧克力、咖啡、可乐等会增加心理压力。因为这些物质对神经系统有刺激的作用,会降低压力的反映水平,甚至表现出紧张、焦虑等反应。

        适量饮酒,少喝咖啡因饮料,不要反复吃某些食物,忌饮食无规律,不要暴饮暴食,少吃油腻食物多吃使人平静的食物,即含有较多“色氨酸” 的食物,多吃含有“胰蛋白酶”的食物,可以为人体提供较多的能量,多吃含有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A、C、E,以及钙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大豆、瘦肉、谷类、鱼类等。

        多吃水果和蔬菜,人在承受压力时最需要的是补钙,而水果和蔬菜中钙的含量较多。多吃新鲜食品,少吃罐头类食品。如果紧张影响消化时,最好只吃水果和蔬菜。多吃谷类食物,因为压力会消耗较多的营养。保证一日三餐。吃好早餐,不要放弃早餐。

        (四)调整好情绪活动

        1.环境调节法 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时,到外边走一走,能起调节作用。消除忧虑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滑稽电影。心情有不快时,到娱乐场做做游戏,会消愁解闷的。

        2.自我鼓励法 用某些哲理或某些至理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要克服痛苦和逆境。自娱自笑,自得其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3.语言调节法 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例如,通过有表情的朗诵,可以消除悲伤。当你悲伤时,大声朗诵马克•吐温小说中的一段滑稽的语言,可以消除你的悲伤。林则徐在墙上挂着“制怒”的条幅;有人在床头上写着“忍”、“冷静”之类的警句,等等,用无声的语言,自我命令,自我提醒,自我暗示,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4.注决心书转移法 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例如,当你遇到苦恼的事,可将其抛到脑后或多看光明的一面,则会消除苦恼。由于心理突引起不快,有时可以向外转移,以此来缓和、减轻内心的压力。由于失恋而引起痛苦,可以把情爱转移到另一对象身上。

        5.能量发泄法 对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如果消极情绪不能适当地疏泄,容易影响心身健康。该哭时应大器一场;心烦时找朋友倾述;不满时适当地发发牢骚;愤怒时可以适当地出出气;情绪低落时可以参加游艺活动;心理矛盾不可解时,可到心理咨询门诊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帮助。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二)
  • 下一篇:浅议警察犯罪的心理学分析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