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如何增强公安民警职业认同感提升队伍执行力的思考
在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大潮中,*驿区已发展为*的东部经济新中心,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四川省的千亿产业园区所在地。在大势所趋的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担负起了重大的政治责任和时代使命,已悄然站在了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沿阵地,*公安所肩负的维护稳定、打击破案、安全保卫、护航发展、惠及民生的工作任务日趋繁重、艰巨且复杂。古人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何在新时期进一步增强广大龙泉公安民警职业认同感,保障队伍执行力的整体提升,打造一支胜任新形势、新任务的新型龙泉公安队伍,打破地域概念跨进“一圈层”,已成为分局队伍建设牵头部门具体承办同志,当前必须面临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结合对分局队伍现状的肤浅认识,笔者发表以下之愚见。
一、公安民警职业认同感的内涵理解。 职业认同感,它应该是一个思想上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职业的理想目标、价值取向,应与社会和组织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并得到社会和组织的完全赞同或认可。据此,笔者理解新时期崇高的警察职业认同感,就是由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危机感、归宿感即“五感”相辅构成,应该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气魄,它是公安民警担当使命、履行职责极为重要的思想保证,更是彰显和提升公安队伍执行力的根本前提。可以肯定的说,当前全区公安队伍主流是好的,大多数民警在崇高的新时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感召和驱使下,夜以继日的在工作岗位上顽强拼搏、攻坚克难、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确保了我们整支队伍较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为全区公安工作的扎实推进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二、公安民警职业认同感缺失产生的问题。 然而实际工作中,由于分局少数民警缺乏对新时期警察职业认同感的认知和培养,导致出现了一些与现实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一)工作执行力不强。少数民警甚至中层领导干部,对分局党委的安排部署或上级领导的工作指示,无动于衷、置若罔闻,或是消极应付,导致分局党委的工作意图在某个单位或某个区域推动不理想。 (二)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中,有些民警表现出责任意识淡化、工作作风飘浮、工作不够扎实、不细致,对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更有推诿拖拉、不作为的情况发生。例如对待接处警、案件侦办等业务工作能躲则躲,遇到群众求助能避则避,碰到棘手问题能推则推。 (三)工作上进心不够。有的民警缺乏时代紧迫感与危机感,面对当前艰巨而复杂工作局面,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加之没有形成浓厚的职业认同感,导致出现畏难厌战情绪,安于现状,不求上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严重。 (四)工作中不在状态。有的民警工作不在状态,经常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拈轻怕重,工作中缺乏斗志,意志消沉,精神颓废,作风散漫。 三、以强化“五感”为主线,增强民警职业认同感,锻造新型公安队伍提升执行力。 面对分局少数民警因职业认同感缺失导致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执行力不够的问题,笔者站在队伍建设承办人员的角度,结合当前分局中心工作和队伍现状实际,提出以下肤浅工作思路。 (一)以强化思想教育为“灵魂”,增强民警使命感。 队伍建设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整个队伍管理的灵魂,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润滑剂和动力源泉,具有强大生命力。通过强化思想教育,使广大民警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顺应时代的和人民的召唤,不断增强使命感。强化思想教育主要做好“三个把握”:一是把握好重点性。重点引导广大民警做到“两转变•一突破”,即:转变形势认识观念和工作模式观念,从思想上把对当前形势的认识和工作模式的观念统一到分局党委要求的高度上来;突破“传统思维”的瓶颈,要跳出原有“二圈层”思维模式,要敢于在思想上看齐“一圈层”,要努力在行动上跨进“一圈层”。二是把握好时势性。要对民警适时开展国际形势及国、省、市、区情教育,辩证看待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避免其产生认识上的偏激。实时并深度掌握民警思想状况,把握民警思想新变化的特点,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加强民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断增强民警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培养广大民警“把工作当事业执着追求”的理想信念,培养广大民警工作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钻研精神。三是把握好针对性。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民警出现的消极心态或思想,因情施策,情理交融,结合实例引导民警树立工作自信心,引导民警正视现实,努力在现有的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纲领”,增强民警责任感。 如果说思想政治工作是整个队伍管理的灵魂,那队伍正规化建设就是整个队伍管理和公安工作的纲领。通过循序渐进的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不断开创制度管人、规范塑人的队伍建设工作局面,不断增强广大民警的责任感。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主要实施好“三个工程”:一是实施“严管”工程。按照分局党委的工作意图,逐步建立完善一套严格规范、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队伍正规化建设考核管理办法,通过持续、公考、透明、严格、公正的实施考核管理,不断规范各种工作机制和民警行为养成,最终实现观念转变、责任感增强的目的。二是实施“宣传”工程。以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载体,以深化“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为契机,在各级公安网主页和各级主流媒体上大张旗鼓地开展声势浩大、成效明显的宣传工作,既大力宣传民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个人先进事迹,特别要宣传好一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着宝贵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又要从机关和一线单位的多层面、多角度开展强大的宣传攻势,不断地鼓舞士气、激发斗志,肯定广大干警的艰辛付出,要让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群众知晓分局各单位和广大干警的丰硕战果。三是实施“领导”工程。所谓领导工程,就是广大中层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分局党委的坚强执行者,成为广大民警拥护的工作带头人,既是指挥官,更当战斗员,身先士卒,勇挑重担,真正让民警信服、佩服,达到鼓舞、鞭策民警的目的。同时,广大中层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不断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抓好落实。 (三)以深化警营建设为“根基”,增强民警荣誉感。 要增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就要让广大民警树立强烈的荣誉感,而不断加强警营建设,营造浓厚的人和、心齐、劲足、气顺的良好氛围,是增强荣誉感的最有效途径。加强警营建设要突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典型培养和引领。不断强化先进典型的发现、树立、培养和宣传工作,用他们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质教育、鼓舞、感染民警,用他们的工作方法和先进经验武装、引导民警,让身边典型激发民警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切实发挥“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典型引路作用,让先进民警有干头,让后进民警有学头。二是注重精神提炼。要积极从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体现的精神品质中提炼出龙泉公安精神,并大力弘扬,使之成为民警认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产生久远的影响力。三是注重文化熏陶。今年恰逢庆祝建党90周年的重大节点,适时因地制宜的组织开展征文、知识竞赛、歌咏等活动,不断提升警营生机活力,进一步缓解民警心理负担、陶冶民警思想情操、培育民警健康情趣、培养民警良好精神风貌。 (四)以奖惩激励机制为“导向”,增强民警危机感。 崇高的公安民警职业认同感在工作中应该表现出较强的危机意识。不断完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能够促进民警的危机感,激发民警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内在潜力,从而推动公安工作健康、持续、协调的科学发展。完善奖惩激励机制要做好“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考核公平原则。要本着对分局党委负责、对民警本人负责的工作态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将绩效与奖惩相结合,要坚持以民警的德、廉、能、勤、绩为内容,以工作实绩为重,公平考核每一名民警,真正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不断增强民警奋发进取的意识,以利于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二是坚持用人竞争机制。不断创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录用,让有真才实学、群众信任、业绩显著的民警走上领导岗位,激活民警的上进心,形成“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受重用”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奖惩公正原则。要用公正的奖惩机制,打破当老好人就有“糖吃”的平庸惯性思维,对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民警要多宣传、多表彰,对不愿干、不想干,甚至违法乱纪的民警绝不姑息迁就。 (五)以从优待警建设为“本位”,增强民警归宿感。 民警在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同时,按照分局党委“以人为本”的爱警、护警理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推进从优待警建设,用真心、真情感化人、激励人、吸引人,不断增强民警归宿感。推进从优待警建设主要做到“三个充分”:一是充分尊重民警。充分尊重民警的人格,主动听取民警的呼声,积极顺应民警的意愿,认真采纳民警的建议,正确疏导民警的情绪,杜绝各种伤害民警自尊的行为,让民警在工作中真正感到心宽气顺。二是充分关爱民警。要关爱民警身心,认真落实分局党委对民警优抚、休假、人身意外伤亡保险等方面的措施,落实好民警健康年检、子女高考奖励等制度,解除民警思想和生活上的顾虑。要积极为因公负伤民警、患重病和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民警提供救助,通过组织途径切实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要保护民警合法权益,加大民警的维权力度,切实保障广大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三是充分关注民警。各单位领导班子要以“伯乐式”的眼光,运用管理学的“短板理论”,去看待和发现每位民警的优点和特长,特别关注那些后进民警,努力使民警的个性得到正确引导,潜力得到充分挖掘,特长得到精心培养,价值得到最大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个单位和队伍执行力和战斗力的最大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