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广大群众对快捷、平安出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笔者就现有车辆饱和量、未来发展趋势的总量和城市的容量进行科学调研,结合城市扩容,人口外移,卫星城的开设,行政功能布建等情况,综合研究主城道路交通特征及规律,分析拥堵成因,科学预判交通运行形势,提出针对性的治堵对策。
一、*主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分析 目前,主城区交通运行形势总体平稳,但高峰时段桥、隧流量严重饱和,高峰时段干道平均车速逐年下降,拥堵时间较*年明显延长,双休日交通拥堵现象已逐渐显现,造成上述现象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 (一)道路资源紧缺。受特定的城市发展历史和山城地理环境影响,主城区原有道路狭窄,不易改造,极易形成交通瓶颈。主城各区呈沿江放射性组团分布,绝大部分组团间依靠桥梁和隧道连接,道路改扩建存在较大难度,*年,主城区道路里程增长仅为*.*%。且由于主城区道路系统在功能级配结构上存在主干道多、次干道和支路少的先天性缺陷,因此干道交通依赖性严重,城区主要交通干道承担了全市道路交通流量**%左右。加之我市高速公路"二环八射"的建设完成,通车里程突破****公里,大大缩短了周边区县及省市的车程时间,导致外地车辆进城激增,使本已饱和的市内交通倍受压力。 (二)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带来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增长。随着我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近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猛增,截止*年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万辆,其中汽车***.*万辆,私人汽车**.*万辆(注册登记为个人的汽车,不含私营企业、公司名下的汽车),同比增加**.*万辆(平均每天增加****辆);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为**.*万辆,其中汽车**.*万辆,私人汽车**.*万辆。*年,主城区干道流量较*年平均增长了*.*%,部分干道流量增长超过**%,直接导致高峰时段干道平均车速降至**.**km/h,较*年的**.**km/h下降*.**km/h,降幅*.*%,下降趋势明显。 (三)人行过街设施及停车位严重不足。一是主城区主要干道人行过街设施设置率较低,人车混行现象突出;二是主城区停车泊位与机动车保有量的缺口高达**余万个,次干道、支路违法占道停车现象突出。 (四)客、货运运行不规范,管理难度大。一是公交线路和站点重复设置,形成"公交列车"现象;二是绝大部分公路客运车站均设在主城核心区内,形成"万箭穿心"现象;三是主城区公交场站和停车港建设明显滞后;四是公交客运内部和站务秩序管理不到位;五是随着道路建设发展和城市功能调整,现行主城货运车辆运行管理方式与当前交通运行状况不适应。 (五)城市道路各种维修改造挖建工程繁多,占道施工对道路正常通行造成较大影响。目前主城区道路桥梁维修、管涵改造、立交建造、地铁轻轨修建等各项工程达***余处,部分道路重复开挖现象突出,在形成交通堵点的同时,给原本脆弱的交通带来压力。 (六)早期城市功能布局不能适应新的交通需求发展。主城区主要的行政办公机构、商业网点、金融中心、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客运、物流中转站多集中在中心区(如朝天门、菜园坝片区较为集中的商贸、客运及物流市场),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和车流,导致中心区不堪重负,早晚出行高峰尤为突出。 二、*主城区交通形势预测 --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空间进一步扩大,居民购车需求更加旺盛,****年至*年,机动车净增保持了年均**%左右的增速。进入*年来车辆增速明显加快,同比增幅达**.*%。今年预计净增超过**万辆,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将超过***万辆;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万辆,汽车**万辆。照此增幅测算,预计到****年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约为***万辆左右。主城区道路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将是导致未来几年道路交通运行状况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道路建设明显滞后于机动车增长。道路建设受到规划、资金、空间、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年,机动车增加与道路里程增长之比已高达*:*(即机动车每增加*倍,道路长度仅增加*倍),这种态势还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进一步失衡。 --双休日交通拥堵现象日益突出。随着*成为全国西南片区中心城市的地位不断攀升,将带来购物、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加快发展,本地居民双休日出行需求日益增大,加之大量外地车辆涌入主城核心区,双休日虽无明显的早晚高峰,但主城各商业中心区周边道路的交通拥堵已开始显现。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今后几年的快速发展,两江新区、内陆第一个保*港区、西永综合保*区的获批成立,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将得到更大的拓展,人口、用地规模及范围将更快增长,以及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机动车迅猛增加将导致道路交通流量进一步增大和交通矛盾日益突出,主城交通拥堵可能呈现加剧的态势。 三、缓解主城交通拥堵的措施及建议 应从提升管理手段、调整干道交通流量、实施机动车需求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缓解主城交通拥堵,确保主城区交通运行形势持续平稳,高峰时段主干道平均车速始终保持在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km/h)。 (一)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充分挖掘支、次道路通行潜力,均衡路网流量,在有条件的路段实施单向交通组织;二是针对主城交通堵(乱)点,通过强化日常交通管理、改造完善硬件设施的方式,逐一破解;三是通过提升科技运用能力、执法管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实战能力和全民文明交通意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公安交通管理综合水平。 (二)调整主城区货车限行。 国内各大城市均实施了"客货分离、货车夜间运输"的措施。我市自****年起,即在主城区对货车通行进行了限制,并随着交通运行状况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最近一次调整是在****年,调整后一直保持至今,主要采取的是分车型、分时段通行,实行通行证管理的制度。但随着城市扩张和中心区域的扩大,内环及内环以内的道路和桥梁交通流量已严重饱和,参照其他城市做法,拟在原有货车限行的基础上扩大限制区域,具体如下: 1. 扩大限行区域:在原限制区域基础上增加内环快速路交通繁忙的部分路段以及内环快速路以内的嘉华大桥、鹅公岩大桥、高九路、海峡路、谢陈路、石小路以及其他一些交通繁忙的主要干道。对过境货车,白天引导其通过二环绕行;对需进入限制区域的外地货车、本地重型货车全部引导夜间运输;对运输新鲜蔬菜、水果类、粮油类等鲜活食品、群众生活必需品的货车,核发绿色通道通行证,错开早晚高峰时段全天通行;对车籍在限制区域内的中、轻型货车分别核发红、黄通行证,注明通行的时间及线路,凭证通行。 2. 缩短限行时间:在扩大限行区域后,为最大限度保证一般货运夜间运输,限行时间从原来的每日*:**-**:**缩短为每日*:**-**:**。 3. 调整限制车型:现行措施未对载重*.*T(含)以下的货车进行限制,调整后改为禁止载重*.*T(含)以下的货车在高峰时段或白天通行主城一些交通繁忙路段及区域。 4. 通过调整货车限行,既能确保城市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又能使限制区域内全部交通量下降约**%-**%,道路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有效提高主干道平均车速。 (三)实施部分路段摩托车限行 为提升城市形象,规范道路行车秩序,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拟定每日*:**-**:**,限制摩托车(含二、三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在建新南路、建新北路、红旗河沟转盘、渝澳大道(电子校立交-渝澳大桥)、渝澳大桥、嘉陵江大桥、解放碑商圈、观音桥商圈通行。 四、其他部门应着手配套实施的相关工作建议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仅靠公安一家难以实现,只有采取部门联动、统筹规划、多管齐下,以"打组合拳"的方式,分阶段实施各项配套措施,才能确保主城缓堵收到良好效果。为此,建议如下: (一)调整作息时间。 根据我局对日常交通管理工作的调查分析,每年*月*日至*月**日(暑期除外),因实行夏时制工作时间,上下班与上放学时间重叠,导致道路交通流量明显增加。建议从今年起,经市政府同意,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全年实行"*:**-**:**,**:**-**:**"工作制,错开上下班与上放学时间,减少"通勤"与"通学"高峰时段的交通矛盾,缓解交通拥堵。 (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 按照既方便市民出行,又兼顾企业利益的原则,结合新增的轨道、场站、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逐年优化公交线网,调整公交运力及站点,实施色度管理、跳站停车,减少"公交列车化"现象。 (三)提高核心区域停车收费标准。 按照"路内高于路外、室外高于室内"原则,大幅提高主城中心区及几大商圈的停车收费标准,引导机动车停放由中心区域向外围转移,降低车辆使用率。 (四)调整交通吸引点。 从****年起,对主城区朝天门市场及车站、菜园坝水果市场和皮革市场、盘溪农贸市场、二郎片区货运物流等交通吸引点逐步实施外迁,减少"万箭穿心"现象,以适应"二环时代"的城市功能布局和定位。 (五)调控机动车增长。 目前我市汽车增长速度已超过**万辆/年,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合理引导使用需求,缓解交通拥堵的综合措施将很快失去效果。因此,从根源上控制汽车的增长速度是最有效、最直接的一项措施。 5. 调控对象。货运车辆(劳动生产工具)、摩托车(*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以及其他大容量机动车和营运车辆不应进行调控限制,只调控限制占用道路资源大且运力承载量小的小客车(车身长度小于*M,乘坐人小于*人的小型载客汽车)增长。6. 调控措施。参照国内其它城市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在我市汽车保有量达到***万辆时(预计****年初将达到***万辆),按照上两年我市小客车数平均增量和主城、远郊小客车增长比例为基准,确定当年核发号牌控制总数,按月、区域(主城和远郊)进行摇号核发。同时,在一定时间内,对全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及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编制以内的部门实施汽车购置零增长,即不得新购置公务用车,只能在原有的汽车上进行报废更新。新成立的单位或部门,按照现行的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中的最低标准,由市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进行核定,确定新成立的单位或部门购置公务用车的数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