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要点
****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全省公安局长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三基”工程建设和“三项建设”,全面提升执法素养、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力争实现“两杜绝、两下降、两提升”的工作目标,即:杜绝发生一次死亡**人以上特大群死群伤交通事故、杜绝全省公安交警部门发生公路“三乱”行为,一次死亡*人以上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对交警执勤执法的投诉明显下降,公安交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公安交警队伍形象明显提升。
一、以坚持“两个经常”为抓手,深入推进公安交警队伍建设
(一)加强政治学习。结合形势任务和队伍实际,采取培训理论辅导员、远程辅导、召开研讨会、举办网上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全省厅局长会议精神。
(二)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树立新时期交警形象”为主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执法为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确保全体交通民警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切实做到“四个在心中”。
(三)坚持经常性队伍管理。建立健全定期分析民警思想状况制度、民警思想信息员制度、谈心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继续推行岗位职能标准化,促进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
(四)加强基层装备建设。全面解决安全防护装备,健全规范执勤执法装备配备。
(五)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关心民警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科学安排民警年休假,保障民警正常休息;落实民警年体检制度;积极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袭警事件;积极为解决民警生活困难创造条件,帮助民警解决后顾之忧。
(六)活跃警营文化。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开展每月读一本书活动,并对读书情况进行评比;开辟交警警营文化之窗,积极发挥警营文化在公安交警公共关系建设中的作用,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树立公安交警良好形象。
二、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
(一)组织执法培训。以强化案例教学、在岗训练和实战培训等形式,对中队领导和基层民警、交通协管员普遍进行一次执法业务轮训;完善“一月一考”工作,加大考核力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二)加强事故处理岗位正规化管理。提高交通事故处理办案质量;组织开展交通事故处理规范执法示范单位和事故处理标兵学习推广活动,力争事故处理岗位达到示范单位创建标准,提升事故处理岗位民警办案水平。
(三)强化执法监督。建立完善日常执法质量跟踪考评机制,督促执法制度的落实;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和执法办案质量考核评价,重点检查路面执勤执法、事故处理有关规定落实情况。
(四)化解社会矛盾。及时排查清理、妥善化解涉及交通管理的信访积案,组织开展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集中行动;建立执法环节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强化对社会矛盾事前评估、事中处置、事后跟踪的能力;会同司法部门推广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制度,力争****年建成人民调解室。
三、以服务群众为中心,深入推进交通管理创新
(一)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完善执法“回访”制度,建立健全交警系统走访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开展日常性走访;进一步规范警营开放活动,开展群众评议,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二)创新服务模式。推进农村“双站”建设,****年全县“双站”覆盖率达到五分之三以上,提升站点建设质量;推广互联网服务模式,扩大邮政快递服务车管业务的范围,推行建立“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业务信息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各种形式的业务咨询、信息告知、代办业务和投诉建议等服务。
(三)创新交通安全宣传。会同有关部门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将实施情况纳入“文明城市”评比;以推广交通安全宣教室的建立为重点,巩固和完善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推进社会监督制约,倡导文明交通,摒弃交通陋习,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和文明意识。
(四)强化舆论引导。完善舆情分析研判制度,加强网络舆评员队伍建设,提高舆情引导水平;依托互联网建设警民互动平台,及时答复群众疑问,反馈意见办理情况;加强交警队伍公共关系建设,开展民警媒体应对能力训练。
(五)加强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值班指挥调度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适时开展恶劣天气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进一步完善各级应急处置预案。
四、以保障安全为目标,深入推进事故预防工作
(一)加强事故预防对策研究。每月、每季度、每年定期对全县道路交通事故和交通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判,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和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总结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经验,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对策研究。
(二)完善隐患排查机制。与相关部门配合,开展重点道路、重点车辆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公路交通安全标志标线的排查、整治与设置工作,及时跟踪治理进程和效果;制定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路段排查治理工作的评价标准。
(三)加强公路通行秩序管理。针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适时组织交通秩序整治,开展公路通行秩序示范路创建活动。今年重点抓报废车整治,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报废车整治行动,力争年内取得显著成效。
(四)加强运输企业管理。以县级以上运输企业为重点,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完善从业驾驶人交通违法通报、交通违法积分清理和处罚机制,深入推动营运车辆行驶记录仪或GPS以及反光标贴和防撞装置安装工作,督促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并树立一批示范典型。
(五)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工作。总结推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组织;切实将警力向农村道路延伸,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控,提高 “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水平。
(六)改进各种道路勤务机制。根据实际工作现状,努力摸索并完善适合我县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事故预防的有效勤务管控模式。
(七)加强驾驶人管理。全面推进驾驶人科目三实际道路考试系统和驾驶人考试视频监管系统建设,加大考试监控力度,规范考试场地建设;加强驾驶培训质量监督,推广驾驶培训质量监控软件;健全重点驾驶人再教育培训机制。
五、以实现畅通为重任,深入推进城市交通管理
(一)完善交通管理规划。建立健全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制,参与城市交通规划以及步行、自行车、停车系统等交通专项规划的制订、修编和论证工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开展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制订或修编工作。制定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开展对城市大型建筑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
(二)规范道路信号和停车管理。贯彻新修订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国家标准和《行人过街信号控制设置规范》行业标准,组织开展城市道路信号设置排查,规范信号设置。贯彻新修订的《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行业标准,规范城市道路路内停车管理,指导城市制定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
六、以强化应用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拓展信息系统应用。推进网上办案和网上审批,使用事故处理信息系统办案率达***%;加强事故数据录入管理,提高事故数据的上报及时性和数据质量,事故数据**小时上报率达到**%,事故数据完整率达到**%,交通事故案卷文书和档案电子化率达到**%以上。
(二)完善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启动国道卡口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卡口联网和机动车查缉系统;完善车驾管、交通违法、交警队信息平台和财务核算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功能,拓宽数据对外服务的渠道,与保监会等部门开展合作,建立保险、交通等信息共享平台,推进交通管理信息社会化应用。
(三)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完善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规定,健全安全防范体系;业务系统全面启用PKI/PMI电子身份认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