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关于加强新形势交通管理工作系统性推进大城市交通缓堵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1年12月22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交通管理问题作为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日益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难题。与国内诸多大城市一样,*市在快速城市化、机动化的形势下,正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正处在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发展好交通缓堵保畅的工作局面,既是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的既定方针,也是广大市民的热切期盼。为此,本文立足于"新形势*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评估定位",着眼于"新时期*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一些对策和思考。

        一、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势头向好,现状基本可控

        "十一五"期间,*市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前所未有,特别是机动车发展超出预期,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私车"第四城"。自****年*月起,全市汽车净增量连续**个月超过*万辆,截至****年**月,全市机动车总量已达***万辆(仅次于*、*),汽车***.*万辆(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位,其中城区**万辆),驾驶员***.*万人,电动自行车***万辆,自行车按****年的统计就已达***万辆。城市交通增量快、总量大,正处于快速机动化时期,人车混行突出,单中心城市的交通流集聚特点十分明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纳入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目标,投入大量资金开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市领导挂帅的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机制,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坚强保障。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执法主管部门,*交警在市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 "严格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总要求,围绕"管出有序、管出安全、管出畅通、管出文明"总目标,以超常规的工作思路、超常规的工作规划、超常规的工作办法、超常规的工作干劲,认真落实"保安全、保畅通"这一根本任务,忠诚践行"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这一根本要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在压力中前行,在负重中推进,在期盼中发展,总体向好,大局可控。

        一是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实现了基本平稳可控。面对群众旺盛的购车需求和交通出行需求,面对城市大规模建设带来的施工和出行双重保障任务,*交警立足主责、眼睛向内、不等不靠,用严格的执法、规范交通秩序,用科学的管理、盘活道路资源,用深入的宣传、提升文明交通意识,用快速的联动疏导、处置交通积压,用固定的警力值守、化解交通节点,尽最大努力确保了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形势没有恶化,没有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瘫痪性拥堵。*市已连续*年被公安部、城乡住建部评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的一等水平城市,是中西部第一个获得一等管理水平的省会城市,在****年的全国评定中排名第*位。公安部交管局杨钧局长在今年**月初到我市调研时,客观评价说 "在全国各城市中,*的交通管理工作算管得严,交通参与者比较守规矩,整体交通也不算拥堵"。

        二是城乡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保持了持续稳中有降。根据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人均GDP从****美元增至****美元的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也是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为此,我们坚持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作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硬道理,在源头监管上,杜绝不合格的驾驶人流入社会,杜绝不安全的车辆上路行驶,督促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严把交通安全管理的第一道关口;在路面管控中,严打酒驾、超员、超载、超速等危及安全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及时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守住交通事故预防的最后一道防线,有效保证了全市道路交通事故件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的稳中有降,未发生社会影响恶劣的特大恶性交通事故,特别是因酒驾行为整体大幅下降、醉驾现象得以明显有效遏制,保持了全市道路交通形势的稳定。

        三是交通管理便民利民服务赢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公安交警是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广泛、最密切的警种之一,为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安交通管理服务创新的实际成果,我们坚持"心中无群众、不配当交警"的座右铭,本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和"全域*、全域服务"的追求,以群众需求为牵引,对车管服务模式、工作体制进行了深层次、大力度、全方位的改革,在全国首创推出机动车网上自主编号、车驾管业务远程服务中心、车驾管业务自动受理服务终端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受到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车管所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车辆管理所",是全国公安交警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二、道路交通发展矛盾日益显露,未来挑战加大

        虽然*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整体处于积极向好的发展局面,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城市交通问题这道世界性的难题正现实摆在面前,道路交通管理这门精深的科学需要穷尽智慧和力量去探索、去把握,围绕"服务*人民"的宗旨,着眼"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大局,立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取向,冷静审视、理性分析今后一个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和交警队伍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是:

        (一)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是困扰我市交通管理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汽车年均增长率为**%,是同期道路增长率的*倍;今年前**个月增长率为**.*%,新上牌汽车约**万辆。按目前平均每天新上牌汽车****辆的增长态势,预计年底全市汽车总量接近***万辆(城区突破百万关口),到"十二五"末期将达到***万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城市发展规划的制约,尽管政府不遗余力加快道路建设和公交优先发展,但土地资源限制,交通用地增加空间不大,特别是中心城区新增道路尤为困难,地铁轨道交通建设成效难以在短期内立竿见影;客观反映为路面行车密度增大,主要路口、路段交通趋于饱和。再加上岁末年初历来是交通出行高峰,我们现在采取的缓堵措施和效果,极有可能被新增交通需求所抵消。因此,*市交通管理最主要和最根本的矛盾,是日益增长的机动车数量与原有的道路交通供给不足以及未来交通规划跟不上的问题。

        (二)交通参与者素质参差不齐,是制约我市交通管理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问题

        根据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比例为**%的国际通用标准,*市已进入"汽车社会"。但是,与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相比,机动车乱停放、行人横穿马路、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还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年,我市处罚交通违法***.*万余人次、教育纠正***万人次,占全市总人口比例的**%。可以说,大多数交通参与者都存在较深的交通陋习,培育现代文明交通理念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特别是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等交通守法意识薄弱群体将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这部分"新市民"的文明交通素质亟待提高,在一段时期内极有可能成为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

        (三)现有交警警力数与承担任务量不匹配,是阻碍我市交通管理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所在

        目前,*市中心城区交警警力****人,与十年前相比,警力增加不到***人,增幅为**.*%;而同期道路里程、机动车、驾驶人的增幅分别是警力增幅的*.*倍、**.*倍、**倍。从全国副省级城市的警力水平看,我市交警警力的绝对数位于中下游水平,但平均每名交警管理的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分别为***辆、****人,远远高于广州、杭州、西安等城市。

        (四)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精细管理水平不够,是影响我市道路交通管理又好又快发展的薄弱环节

        从交警队伍本身看,*交警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还亟待增强。个别民警责任心不强,少数民警专业素质偏低,装备投入、科技应用等与城市发展不同步,管理理念、方法不适应,科学管理水平还不高,传统方法仍然较多。尤其是现代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理念还没有融入到交通组织管理的每一个角落,没有贯穿于执法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没有延伸至交通服务的每一个细节。

        三、我市道路交通治理亟待系统推进,主动履职作为

        交通连万家,加强和改进交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进一步强化系统和全局的观点,在政府牵头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我市已经建立的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机制,通过强化公交主导的土地利用发展模式,优化调整城市规划布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交优先发展力度,加强机动车拥有量适度调控并引导合理使用,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才能推动特大城市交通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和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而言,我们将按照省、市党委政府和市局党委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部署要求,既要发挥自身的作用,更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用好四个力量,提升四个水平,努力实现"交通秩序一年大变样、两年创一流、奋力争创全国交通最有序城市"的新目标,为*经济社会"高位求进、加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交通保障。

        一是用好社会的力量,抓机制建设,提升综合治理水平。从内部而言,依托市局建立的多警种参与交通秩序管理长效机制,将城市交通管理融入社会治安防范的大局,组织巡警、社区民警与交警一道,抓违法整治,抓事故防范、抓五进宣传,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全域*、全警参与"的"大交管"工作格局。从外部而言,依托市政府交通联席会议现有制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会诊交通问题,共治交通难题,同时组织引导交通运输行业协会、汽车俱乐部等中介组织,开展驾驶员的行业自律、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增强社会约束作用。

        二是用好法治的力量,抓执法建设,提升依法严管水平。坚持用宽严相济的理念指导交通管理执法工作,对影响畅通、危及安全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一律"零容忍",坚持依法从严查处不放松;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加强教育和警示,用严格、公正、规范执法与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努力实现执法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围绕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等问题,积极推进地方立法,争取在现有法律、法规上有所突破,提高处罚标准和源头管理力度,有效解决执法难问题。

        三是用好科技的力量,抓手段建设,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继续深化拓展*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固定电子警察及公交车载监控设备的建设和应用,推广民警实名固定岗位责任制,以实现交通流量自动检测、交通违法实时查控、交通事件快速处置、路面警力精确调度、交通信号联网联动为目标,推行电子巡防和网格管理的新型警务模式,不断提高交通信息分析研判、警情引导交通管理、交通诱导服务的快速反应与处置能力,为引导市民合理出行、减少无效交通提供科技支撑。

        四是用好舆论的力量,抓素质建设,提升文明交通水平。按照我市《关于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提高城市文明交通水平的意见》,将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积极推进播放文明交通公益广告、建设交通违法社会诚信体系、加强文明交通志愿者宣传劝导服务、编发市民文明交通手册等**项重点工作,着力提高市民的文明交通素质。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公安交警系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 下一篇:影响公安工作满意度的原因及对策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