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公安“大走访”活动的思考
人本治国,实干兴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落实到行动上才能体现其价值。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长远眼光去看公安工作,我们就会发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永远是检验和衡量社会治安工作的根本标准。正因此,公安机关开展了“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我公安机关优良传统、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迫切要求,又是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复杂的治安形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公安工作科学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有古话曰:“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能以群众路线去建设公安事业,是一种全局的规划与长远战略,这不仅可以全面和谐警民关系,规范化执法,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立健全与完善警务机制,而且对于未来公安事业的发展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早在*年,老部长*同志就指出:“公安机关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软弱无力的;依靠群众,过去需要,今后同样需要。”2006年,周永康部长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强调:“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根基,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并在“三懂四会”中提出,要会做群众工作,明确指出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确保公安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可以推动公安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进步,开创基层公安工作新局面,这也为我们抓好公安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2008年12月以来,为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复杂的治安形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国公安机关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民警“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明显成效。 从它的必然性来说,它是大势所趋。任何一种措施的实施,都不能离开民本民生的思想,公安“大走访”也是如此。它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公安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对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树立人民带察的高大形象,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整顿治安、维护社会稳定,全面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中国公安工作的特色和本质,是我国人民公安保卫工作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公安工作的力量和源泉。 从具体的步骤与扎实推进公安”大走访”活动的方法措施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以站在全局的政治高度上认识此次活动 对于公安“大走访”活动,要树立长远的全局意识,以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公安实践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到公安机关、落实到公安工作,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从根本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思想重视,作风深入,工作扎实,牢固树立尊重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的观念和意识,以满腔为民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工作中去,真正做到调查研究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唯一标准,用亲民、爱民、为民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二、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公安工作绩效 把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建设公安队伍建设的生命线,并将其推向当前社会环境下密切警民关系的公安“大走访”活动中,不断提高公安民警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强化全局意识,加强党性锻炼与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讲理想、讲信念、讲宗旨,继承发扬公安机关优良传统和作风,严守公安工作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严格执法,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坚持 “服务在先”的理念,不断改进和加强治安行政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文明执法,秉公办事,采取多方面、高质量的便民利民措施,特别要注意选择突破口,从涉及群众利益的窗口单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入手,真抓实干,竭诚为民服务,使群众真正信服,从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三、以有效的方法去开展工作 以好的方法去做事,事情本身就成功了一半。现在各地的公安机关都在积极开展民警进万家等“大走访”活动,访民情、查民意、助民困、解民难,抽出时间,走出所队,驻村驻地,直面百姓的困难与利益,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时时想到群众利益,刻刻聆听群众心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贯彻公安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它要求我们要慎始慎终,力戒形式,扎实推进,要注重问答式的“大走访”,而非问寒问暖式的“大走访”,只有问而无答。在解决群众问题的同时,要让百姓“触警生情”、“与警同行”,让其真正理解我们的初衷与用意,肯定、支持与帮助我们的工作,警民互动,在输血的同时更注重造血,共建和谐,这样才能做好公安群众基础工作,以人民的安全感与满意度来检验与衡量我们的公安工作。同时疏通警民沟通渠道,缩短警民距离。要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变等访为上门访,把公安信访机制推向社会,面向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改善警务运作模式,做到警力下沉,沉到社区,警务前移,移到窗口,与群众实行“零距离”接触;加强“110”等服务机制的建设,真正做到“有警必接,有难必救”;并定期开放警营,建立和完善民警向群众定期述职制度,让群众了解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从而取得彼此信任,增进尊重与合作,避免误会和磨擦。 四、克服不足与面临的困难 比如走访不够深入,方式方法不够灵活,便民利民渠道不够广泛等等,这些因素都极大地限制公安“大走访”活动的效能发挥。所以为了深入探索新形势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途径,着力形成走访帮助群众、密切警民关系的长效工作机制,“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要力戒形式主义,深入推进,把事情办到百姓的所需之处,把温暖送到百姓的心窝之中,重在心方访与实效。同时要方法多样灵活,采取民警定期走访的同时,以警务室和驻村民警联动的方式,倾全力,动真情,进企业,进社区,下村镇,入户入室,送温暖、送服务,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并利用科技手段,开展网上意见反馈与交流沟通,增设便民渠道与措施,多搞活动,多做总结,多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大走访”。 五、建立长效机制 公安机关的对关系百姓事的每个细节、每个环节细抓与周全处置,于细微处见真情,于无声中见行动,并能够持之以恒,才会则为之计久远。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健全与完善“大走访”活动的长效机制与体系,把“大走访”活动上升为一项警务制度,加以规范、细化,并建立与落实相关的考核制度、办法,,注重持久性,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克服困难,逐条抓好落实;加强它的系统性,明确责任,形成制度保障,摆上议事日程,有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评比、有奖惩,有力督导,强化落实。这不仅是我们公安民警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初衷,也是我们寻求民警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亲民之举,善谋富民之策,增强责任感,树立使命感,全面推动推进公安工作与深化“大走访”活动的意义所在。 六、注重公安宣传,争取理解和支持 向社会宣传有关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使警民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达成共识,从而为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创造一个有利于严格执法的社会环境;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履行“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经济”职能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既要宣传民警的工作,也要反映民警的疾苦,以唤起群众对民警的理解,加深警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大力宣传公安队伍的模范典型,挖掘题材,创作精品,教育感染群众,让群众真正了解公安民警、信赖公安民警。同时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减少公开曝光,防止产生负面效应,引导群众拥政爱警。 可以说“大走访”活动自开展以来,走出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走出了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巩固了稳定的治安环境,和谐了警民关系。它的目标在于把未来警民关系建设为一种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各尽所能、各尽其责,使整个社会关系得到有效调节,社会秩序达到协调有序。并利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以“大走访”工作带动各项警务工作,以一域牵动全局的长远策略与战略眼光,实现高标准、高质量执法。以此作为契机,将公安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把工作中涉及民生利益的问题作为重要内容,真情服务,妥善处置与解决;把握关键着力点与落脚点,针对受金融危机等现实社会实际状况与百姓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努力帮助,用心于行,解决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与案件,找准警务工作的重心方向,并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营造良好的警民范围,极大程度地去和谐警民关系,拉近警民距离,将警民关系作为开展各项警务工作的基石与阶台。抓源头,固根基,重质量,创满意,去实干兴邦,规范兴警。觉悟于当下,超越于未来。 树下有根,源里有水,群众百姓就是我们的根与水。只有牢牢抓住这点,将“大走访”活动切实推进与深入,把百姓的事做好、做远,以一动之举决定全局走向,我们的公安工作与百姓才会有血肉情谊、警民同心、家国永安的成效,从而全面推动公安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