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共产党员“六种”激励机制的思考
笔者在阅《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中,结合自身思想和实际工作,进行一些思考,充分认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狠抓落实。根据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以及评议意见,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到实处。二是言行一致。群众看党员、官兵看干部,主要不是看说多少话、办多少事,而是看落实了什么、办了多少群众、官兵满意的事,要看实际表现。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以整改。三是边整边改。针对存在的问题,要从党员、群众中最不满意的事改起,从党员、群众中最希望办的事情做起,使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到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惠及群众的意愿和带来的变化与进步。为此,探索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则需要从以下“六种”激励机制进行思考:
第一,建立党员意识养成机制。这是有利于培养党员素质能力的迫切需要。一般来说,党员意识的强弱程度是直接影响党员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和发挥作用的关键性环节。党员意识是由党员的角色意识、身份意识、形象意识及行为意识构成,也是党员个体对自身党员属性和党员责任的理性认识和自觉把握。因此,党员意识强了,就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自己肩上的责任,主动接受党的教育管理,处处以党员标准评判自己的言行,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反之,就会放松自己,责任意识淡薄,行为意识弱化,则对党的教育管理采取应付或拒绝的态度,不愿也不可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和强化党员意识,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党员的生长点和增长点,主要来自党员身上的荣誉感、事业上的成就感、组织上的归宿感。进一步帮助党员认清自己对国家和对社会的崇高职责,积极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教育,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倡导学习进取的精神,大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政治上的重视、生活上的关心和工作上的帮助,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党员先进性主要借鉴“四先”、“四学”和“四高”的经验做法。即“四先”就是要求党员对党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务先了解、先讨论;对科学管理知识和先进设备、操作技术先培训、先掌握;对急难险重任务先行动、先完成;对产品质量标准和岗位工作规范先掌握、先做到。“四学”党员带头学习新理论、新政策、新科技和新知识;“四高”要求党员的思想认识高于群众、道德修养高于群众、业务技能高于群众、工作业绩高于群众。 第二,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党员的权利是党章赋予党员的权利和职责,拓宽党员民主渠道,进一步加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突出党员参与的广泛性。因此,凡属于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都应力求组织广大党员参与讨论,充分听取和发表党员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推进党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第三,建立党员能力增强机制。党员的先进性不仅在思想上的先进,更反映体现为一流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上,体现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贡献上。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和促进派,成为群众的引路者和领头人。 第四,建立党员责任落实机制。党员的义务就是一种责任,党员履行义务就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党员责任落实机制的实质,就是防止党员不履行义务,即“不作为”行为。建立这一机制非常重要,一要结合党员的不同岗位、职务,把党员应当履行的义务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党员,使党员清楚无误地明白自己的责任。二要通过指导、帮助、检查、评比、奖惩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促使党员承担好、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责任。 第五,建立党员行为约束机制。主要以七项制度来加以约束:一是党员必须编入党的组织制度;二是党员必须过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三是党员必须汇报思想和工作制度;四是党员必须按期交纳党费制度;五是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六是转移党员组织制度;七是党籍管理制度。这七项制度是有效规范党员的行为准则,要求每个党员都必须坚决执行。 第六,建立党员进步激励机制。党员进步激励机制的功能是激发、引导党员的思想行为,向着党员管理预期的方向发展,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激励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目标激励法。比如:以党性修养为目标,以业务提高为目标,以帮教帮富为目标等。为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引导作用,实行精神激励和物质并重的原则。每年各级党组织主要以表彰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和先进党务工作者的形式进行激励,亦可与党员工作、责任目标相匹配,采取多种激励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