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公安基层民警先进典型宣传热的冷思考

    时间:2012年07月02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几年来,尤其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后,各地公安机关陆续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党员民警,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他们之中一大部分是已故的,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是牺牲在与歹徒搏杀的现场,而是“累”死“穷”死在平凡而繁忙的工作岗位。这些先进典型大多来自基层公安机关的普通民警。

        读着关于他们的一篇篇饱蘸血泪的报道,我们一次次为他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而深深感动,不由洒下一行行滚烫的热泪。但是深思回味,我们又为他们不应有的英年早逝而深感痛心和遗憾。我们宣传他们是为了让大家学习,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做他们这样的人,虽然工作上是大好人,但是生活上却大多是个失败者,不仅个人健康、生命以及政治、经济方面饱受磨难,而且亲人也多受拖累,他们不是好丈夫(妻子)、好儿子(女儿)、好父(母)。做个“英雄”,个人、家庭却都是悲剧,还有多少人去积极效仿呢?我们为什么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给这些可爱的民警们创造好一些的工作、生活条件,来避免和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我们在警务管理方面是否存在严重的弊端和漏洞?让我们透过典型宣传热的背后进行冷静的思考吧!

        当我们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点开网络重新审视这些先进典型人物的所作所为,我们发现他们大多并没有做出什么特别惊天动地之举,无论平时的公正爱民、敬业奉献,或是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慷慨赴难,哪一样不是一个人民警察所应该做的呢?他们并没有多做什么却成了先进典型,可见这种平常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多么的稀少。而他们的种种不幸和苦难恰恰又说明了即使要做到他们这样的程度也是多么的艰难和不易。他们大多加班加点、带病工作,条件艰苦、不被重用,而且经济贫困、家庭悲凉,个人和家庭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作为常年在公安机关基层一线摸爬滚打的公安民警,笔者与这些先进典型人物有过似曾相同的经历和感受。所以,怀着对他们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同情,抱着对公安事业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笔者对先进典型人物的悲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试图破解这种先进典型人物如此稀少的一些深层秘密,找出产生先进典型人物悲剧命运的一些根本原因。

         (一)、基层警力紧张、任务繁重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的公安机关仍然一直是警力缺乏,而且警力内部配置不科学即机关部门冗员太多,基层警力太少。一些县、市、区公安机关的基层派出所警力至今还达不到全部警力的50%,刑侦警力达不到全部警力的20%!基层民警人少活多,怎能不累?长年超强的劳动量和过重的工作压力会使许多基层民警积劳成疾,身体过早受损,甚至英年早逝。广东省某市公安局一派出所副所长在生命最后一天连续工作19个小时。*省某县公安局控申股股长病逝前一周每天工作超负荷,没有一小时空闲。现在各县(市、区)局纷纷落实了民警休假制。但真正能休假、星期天能安稳休息的有多少?民警患病后医疗费能够较足保障的又有多少?据我所知许多地方的公安民警医疗费长年报不了,有的病号只好停医停药。同时,在当今执法观念的转型期,广大基层民警又面临任务繁重、督察暗访、群众投诉、诬告陷害、责任追究等各种沉重的心理压力,处境艰难,精神压抑,已使民警成为从法律上、心理上都急需保护的弱势群体。各种压力聚积直接表现在民警生理、心理素质的大幅度下降。去年,*某市公安机关对全体民警进行了全面体检,发现大约60%的同志患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人做过统计,全国公安民警平均寿命53岁,比普通公民少16岁。如果对常年战斗在基层一线的民警统计,结果就更糟了。

        (二)、经济上的贫困和家庭处境的艰险

        当前公安经费紧缺,基层更甚,而且公安经费内部分配不科学。现在许多基层单位办公经费、民警福利主要靠罚没款,这些年的社会治安状况与八九十年代不同,执法环境也大为改变,在经费上那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违法犯罪人员)给我们造”的时代已经过去,罚没款已很难象以往那样取得了。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警务管理制度欠妥、从优待警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基层依然很艰苦,民警待遇很低下。一些派出所外债累累,电话只能打进不能打出、警车谁出警谁垫钱加油已不算什么稀罕事儿。对民警个人来说,也许有人会说他们在基层办案虽有点实权,会有不少灰色收入,但是一个坚守岗位、不辞辛劳而又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的民警包括队所长,不去以权谋私就会很贫困,而且会得罪很多人,给自己及家人招来危险和麻烦。基层民警忙累之外贫困还在经常纠缠和熬煎着他们。他们并不坚强的肩膀却背负事业与家庭的双副重担,为了事业和家庭,他们只有牺牲自己。

        (三)、缺乏科学公正的民警政绩考评措施和用人制度

        在政府职能部门中,公安机关人员最多而职位相对较少,以致于公安机关的民警在职级晋升方面大多低于同时进入其他党政机关的同龄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公安机关的基层民警更处于晋升的劣势,更何况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在民警政绩考评方面优劣不明、用人方面显失公允,更使这些基层民警雪上加霜。这也是导致许多来自基层的先进典型民警始终默默无闻被无声埋没甚至最后抑郁而终的重要因素。

        在某县公安局,就有这么一位宣传股民警,在副股长位置上干了十年,他的能力、成绩、德行都是公认的优秀,可他总不见被提拔。他整整被压抑了十年,被遭踏了十年,以至抑郁成疾,等到他当上股长后不久便疾病大发,与世长辞。宣传者在对这些典型人物宣传时往往不遗余力,把他们塑造得高大而完美,但提到他们为什么没有被提拔重用仍处于很低的职位时,就用“任劳任怨,以不向组织提条件、要官位”来大加赞扬,其实透过这种刻意褒扬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单位领导在用人方面的极不科学与显失公正。*某市交警三大队一副大队长这位“累”死后被尊为先进典型的民警从警二十年来一直在站马路,腿站肿了,身体站出病了,依然没人给他调整岗位,虽然职位还算有所稍稍“升迁”,弄了个副大队长,但已是风中之烛,上任不久就积病突发,溘然长逝。这位交警还有被提拔为*省驻马店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原雷寨派出所所长刘文功等民警还算是幸运的,但是许多模范人物至死都没有受到任何提拔和重用!一些单位在宣传他们的时候不遗余力地将他们塑造得无比高大而完美,但是当初这些单位的领导们为什么不对这些杰出人物大加提拔和重用呢?当然他们中有一些人的确不适合做领导工作,但许多人并非如此。他们中的一些英才满腔报国热血,却被莫名其妙地闲置一边。而他们又碍于先进的所谓脸面难以向组织开口,以致最终壮志难酬。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潜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施展、在现实中一直处于被动压制地位的时候,内心是十分压抑郁闷的。心病成疾、英年早逝便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人生的目的不是受罪。警察首先是一种职业,是职业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如果一个警察连自己都养活不成,连家庭都照顾不了,在当初的冲动和激情之后,在漫长的贫困而忙碌的日子里,还会有多少人会为此而出卖身家性命呢?如果做个好人都很悲惨,做个坏人或不好不坏人却很幸福,还会有多少人去愿意做好人呢?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各种强烈的物质和精神的刺激和诱惑,一些民警不甘贫困和寂寞,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违法乱纪、大捞好处,有的甚至是警匪一家、警黑勾结,涂炭生灵,危害社会、败坏警察形象!当前从严治警的力度不能说不大,但民警违法违纪现象仍层出不穷。这一点连某省公安厅的领导也深感头疼:“集中督察发现的问题处理了,过一段再督察就会又出现了而且更严重!”在违法违纪现象不见大减的同时,不为金钱利益所动、不因挫折磨难和不公正待遇而改志、始终坚守法律与正义的真正优秀民警也依然很少,这也是我们将这些以稀为贵的少数优秀民警奉之为典型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人之所以如此稀少以致于被我们称之为典型,是因为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和公安内部一些极不科学的管理体制、制度不适合这种人大量存在!要促使这种优秀民警大量涌现,教育的作用其实很微弱,关键是给他们营造适宜他们茁长的水肥丰满的肥沃土壤!

        警察是一种职业,同时也是一种神圣的事业和崇高的追求。正是为了这种“神圣”和“崇高”,我们的许多民警前仆后继,甘洒热血。我们公安机关的一些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者也往往牢牢抓住这一点,在队伍管理教育中大肆宣讲一些空洞乏味的道理,喊出一句句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苍白口号,来为自己无视民警合法权益、缺乏从优待警的有效措施而找借口、打掩护。他们无休无止、毫不吝惜地透支下属民警个人健康、生命与家庭的幸福,用无私奉献者辛酸的苦泪铺设着他们官职晋升的坦途,用不畏牺牲者殷红的鲜血涂染着他们头上的顶戴花翎。这些警界的领导者们在创造着一个个事业的奇迹与辉煌的同时也在制造着一个个下属民警个人和家庭的莫大悲剧。对其中的牺牲者他们又作为队伍建设的重大成就来大肆溢美宣染并企图再次引导无数后来者忠诚效法,却不知在这喧嚣的典型宣传热背后掩饰了多少队伍管理的的漏洞和失误!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在当今人力资源管理日益科学化、人性化的时代,这种愚民式的人事管理与典型宣传思维还能支撑多久呢?

        终于,“二十公”胜利召开,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广大基层民警无不欢欣鼓舞!为尽快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各级公安机关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至今许多地方尚未真正落实。我们要以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为突破口,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改革过去传统公安队伍管理中的种种弊端,积极推行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彻底解决广大基层民警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实际问题。

        (一)、切实保障基层公安机关的足够警力和办案经费

        一些地方公安机关民警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还非常低,上级公安机关规定的最低经费保障数还不能足额到位。主要原因是这些地方政府对公安机关的财力、人事编制投入太少,与当地社会治安及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表面上看是政府财政节约了,但公安机关因此战斗力大为削弱,对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急剧下降,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致使财政收入减少。更重要的是,警察是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的特殊群体,如果不足额保障其“粮草”使其经常面临弹尽粮绝的艰难境地,那么无异于逼迫这些手握法条、腰别枪支的“虎狼之师”去自谋生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基层单位和办案民警不甘贫困而去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敲诈勒索、以罚代刑、放纵不法甚至贪赃卖法、警匪勾结等种种恶劣现象就会难以避免,这不仅会导致社会治安的极大混乱,而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时也会使许多坚守法律良心的优秀民警遭遇坎坷、处境悲凉、难以生存。这种代价岂不更沉重吗?这种道理看似简单,但是并非人人都懂。我们有必要拓展各种舆论渠道让各级党政领导、人大代表以及广大群众建立科学的社会治安经济观。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投资社会治安加大对公安机关的警力、财力投入找到理论依据,才心甘情愿、慷慨大方。

        (二)、加强警力、财力的内部挖潜

        在基层民警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几乎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就在各级公安机关的一些机关单位不仅大批冗员人满为患而且在资金方面仍在毫不心疼地大肆挥霍浪费!在基层办案民警连出警警车加油都得自己掏腰包的时候,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县、市、区公安机关的机关单位却在自娱自乐手持公款一掷千金;在基层刑警中队、派出所民警开着冒着狼烟不值几百元几千元的报废面包警车在追赶逃犯的时候,一些偏远贫困县区的公安机关的领导们却大摆其阔,将十几万、几十万的高级“座骑”换了一辆又一辆;在广大基层一线民警昼夜不停、连续作战、精疲力竭的时候,一些机关民警仍是冗员成堆,人浮于事,不仅不能很好地服务基层,而且滋生严重的官僚主义、衙门作风,在给基层找麻烦、添负担;在基层一线民警一个个昼夜奋战、累得要死的时候,一些机关民警却闲出了病,闲出了事,闲得无事生非、内斗内耗、节外生枝!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公安机关内部警力、财力分配的严重不科学和在达标、评比、政治学习等方面空无实效的严重形式主义也是造成基层经费、警力紧张的又一不可忽视的因素。耳闻目睹以上种种不良现象,各级党政领导、人大代表以及广大群众会真心情愿给我们投入资金、增加编制吗?即使他们勉强同意投入了,这些来之不易的资金和警力也会被无情地消耗和浪费在警力、财力管理的无底黑洞之中。所以,我们要进行内部挖潜,要把有限的资金、警力向基层倾斜,要堵住公安机关资金、警力浪费的巨大黑洞,铲除各种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切实把钢用在刀刃上。

        今年公安部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把警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县级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一线警力要达到全局警力的50%,刑侦占20%,各基层所队实有警力要占所在部门、警种总警力的85%以上,而且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制定了各基层公安机关的最低经费保障标准和逐年增加公安编制的计划方案。这一系列措施真是太好啦!当前,各地公安机关正在按照公安部的要求轰轰烈烈地开展精简机关、警力下沉工作。有人说向基层“撵”人很困难,笔者认为只要把基层单位的工作条件、办公经费、民警福利、政治待遇大大改善和提高,使之远胜于机关,并真正落实公安部关于“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尤其主要领导必须担任过基层所队长”的干部任用政策,那么民警就会争着下基层,还用“撵”吗?

        (三)、切实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制度与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告诉我们,在物质保障、充分休息和受到公正待遇的情况下,人的心情是愉快的,身体是健康的,工作效率是较高的。所以,西方发达国家遵循科学的人力管理规律,给每一个人以公正公平的待遇,而且不主张甚至严格禁止加班加点。因为人在疲惫、愤怒、焦燥、忧郁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东西次品最多、提供的服务也最差。我们常常听到一些群众反映一些基层民警态度不好。长期工作压力大、休息健康没保障又常常遭遇不公待遇,这些民警心情能好吗?能对群众天天流漏真心快意的微笑吗?所以,我们要遵循科学的警力资源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从优待警才能大大减少民警违法违纪、才能出战斗力、出优秀民警”的观点,切实关心爱护民警,设身处地地为民警着想,千方百计为民警争待遇,谋福利。

        我们尤其要充分保障民警的休息权、健康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当前社会矛盾众多,生存竞争激烈,民警精神压力大,所以,我们有必要建立领导与民警的谈心制度和心理专家民警诊疗机构,加强沟通、理解,消除不良心理。为监督一些党政、公安机关的领导滥用警力、伤害民警合法权益,同时为打击一些不法分子诬告陷害、恶意报复民警,各级公安机关要组织普通民警代表并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专家等人员成立民警合法权益维护机构,为民警维权奔走服务。

        许多民警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的亲人大多为他们是警察而深感自豪和骄傲,但是当下岗、失业、患病等各种不幸袭来时,做警察的他们又大多无可奈何。警察的收入是低的,但他们毕竟有一些权力,只要他们稍稍放弃一些原则,貧困就会离他们而去。但许多被奉为典型的英雄民警们没有这么做,他们始终坚持职业的操守,但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位公安机关的领导说,下属一位优秀民警去世时他去这位民警家里看望,才发现他和他的家庭竟如此清贫和悲惨,禁不住号陶大哭。从这位领导的哭声和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责任和良心,但是当初这位领导哪里去了?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在悲剧发生之后再去进行安慰和补偿,要把从优待警工作做在平时,做在每位民警工作、生活的具体细节之中,贯穿公安工作的始终,此外还要想方设法筹建民警家庭困难帮扶组织和民警伤亡补助基金,有效解除广大民警的后顾之忧。

        (四)、建立科学公正的民警政绩考评和用人制度

        公安机关人员较多,许多普通民警的职级待遇和晋升幅度往往低于其他党政机关的公务人员。对此,我们要依照中央《关于加强与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和要求,提高广大民警尤其基层民警的职级待遇,同时要在公安机关内部建立科学公正的民警政绩考评和用人制度。“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公安机关是十分重要的国家机器,担负着保卫党、国家和广大群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必须由十分忠诚奉献的人来占领重要领导岗位。我们所大力宣传的这些英雄人物生前大多没有靠金钱和关系打通仕途升迁的能力和嗜好,但他们中的许多人绝对是警界足堪大用的栋梁。公安机关要建立科学公正的民警政绩考评和用人制度,使这些优秀民警在众多警员中脱颖而出。我们重用了忠诚奉献的优秀民警,不仅会使这些优秀民警走向更加光明的人生,而且会带动一大批追随和效仿者,在警界树立昂扬向上的良好风气。

        (五)、正确把握典型宣传的舆论导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已日益被许多领导所觉醒和领悟。但是,这个过程似乎还太缓慢,太反复。近几年来,尤其是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公安机关推出典型人物时仍在大肆推崇、美化他们种种被扭曲变形的闪光点:他们是如何地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如何地带病坚持工作,以至累倒甚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等等。这些无异于在堂而皇之地为违反《劳动法》的非人性化管理行为开脱职责、使之大行其道;他们又如何如何地不讲价钱、不求官职,如何如何地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这些又无异于为那些用人不公、赏罚不明的领导者寻找逃难所和心理安慰地。更有甚者,一些媒体对典型人物的“苦难”、“不幸”浓彩重抹、津津乐道、大肆渲染:妻子下岗找不到工作,孩子上学没时间照顾以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中途辍学,父母病逝顾不上回家探望、来不及送终尽孝等等,好象典型人物都是生活中的巨大悲剧角色,不是悲剧就成不了英雄、当不了先进典型。这岂不是背离了我们塑造典型人物的初衷了吗?如此悲剧,谁还会真心去学?把先进英雄人物都弄得如此悲惨,我们的各级领导、我们的社会难道不应该被追究责任,不应该认真反思吗?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我们虽然还要大力颂扬“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但并不提倡严重违反《劳动法》、违背人性化科学管理规律的不计报酬而恣意滥用甚至虐杀式的警力管理方式。因为这种做法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而且有违科学,是难以持久的。所以,我们在大力改革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同时在宣传上要坚决纠正以上种种错误导向,坚决杜绝那种极力推崇加班加点、带病工作和不求官职、不计报酬等行为的宣传活动,要大力宣传从优待警、公正用人、分明奖罚等一系列人性化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单位和领导,同时对造成先进典型人物个人、家庭悲剧的单位及其领导要深入调查追究责任,并对此大加讨论和批评,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觉醒,从而大大减少这类悲剧的重演。各级公安机关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让先进典型人物也过上“饱食人间烟火”的幸福生活,让他们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也成为家庭幸福、生活美满的社会宠儿。只有这样,才能从舆论上支持和鼓励先进人物的大量涌现,促使人性化的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公安机关乃至全社会的大力推行,大大减少先进典型人物的悲剧发生。

        我们身边这些基层公安机关先进典型人物的逝去,使我们看到了我们队伍中还有如此坚守信条的可贵同志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警务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从此更加坚定了警务改革的决心,树起了科学的发展观,对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存在的落后的与当前形势极不相适应的各种警务管理弊端进行大胆革新,那么我们的队伍中违法违纪的就现象会大量减少,更多公正爱民、受民拥戴的优秀民警就会大量涌现。看到这些,若九泉有灵,这些逝去的同志也会感到欣慰,因为他们的死换起了警界更深刻的革命,使更多象他们一样的同行不再象他们一样地悲哀。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对公安消防部队基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 下一篇:对加强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二)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